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51厘米三联主炮: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97字节 、​ 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9行: 第9行:


== 装备简介 ==
== 装备简介 ==
1940年,IJN开始着手设计“大和”级战列舰的次级舰,新战列舰的火力和航速指标被定为3座三联装51cm炮,航速30节。虽然采用三联炮塔的用意在于尽量缩短核心区,但三联51cm的炮塔的重量也同样惊人。舰政本部经过估算后得出,若要同时满足火力与航速指标,新战列舰的排水量要达到9万吨,远远超过“大和”级的6.4万吨——这还没有考虑三联炮塔的设计与制造难度的问题,以及以当时日本的国力,该如何建造如此一艘巨舰。
1940年,IJN开始着手设计“大和”级战列舰的次级舰,新战列舰的火力和航速指标被定为3座三联装51cm炮,航速30节。虽然采用三联炮塔的用意在于尽量缩短核心区,但三联51cm的炮塔的重量也同样惊人。舰政本部经过估算后得出,若要同时满足火力与航速指标,新战列舰的排水量要达到9万吨,远远超过“大和”级的6.4万吨——这还没有考虑三联炮塔的设计与制造难度的问题——51cm炮管的重量达到227吨,两门51cm炮的重量相当于3门46cm炮,炮塔重量也只会更大,当时做不到足够强度的支撑和回转机构。


后来,海军也考虑到这种设计并不太现实,将火力指标缩减到了4座[[试制甲炮|双联装51cm炮]],但因为核心区变长,推算的排水量仍然达到了8.5万吨,达到了日本当时最大船坞的极限。因此,海军不得不再次妥协,将双联装炮塔削减至3座,同时将航速指标减为与“大和”级相同的27节,将排水量压缩到了7万吨。这样,新型主力舰终于进入了设计阶段——也就是后来的[[A150|A-150]]“超大和”级。
后来,海军也考虑到这种设计并不太现实,将火力指标缩减到了4座[[试制甲炮|双联装51cm炮]],但因为核心区变长,推算的排水量仍然达到了8.5万吨,达到了日本当时最大船坞的极限。因此,海军不得不再次妥协,将双联装炮塔削减至3座,同时将航速指标减为与“大和”级相同的27节,将排水量压缩到了7万吨。这样,新型主力舰终于进入了设计阶段——也就是后来的[[A150|A-150]]“超大和”级。
18,478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