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A150: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33字节 、​ 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62行: 第62行:
[[File:A150-6 2.jpg|400px|缩略图|右|A150超大和型,想象线图1]]
[[File:A150-6 2.jpg|400px|缩略图|右|A150超大和型,想象线图1]]
====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
A150 的主炮使用 3 座双联装 45 倍径 51cm 试制甲炮,前二后一布置。双联装炮塔的炮座直径为 15.04m,比大和型稍微大一些,又因为敷设重装甲的原因,三座炮塔的总重量比大和型的重 1000t 以上<ref>一些资料,比如 Navweaps 声称炮塔重量与大和型的类似,估计是没有考虑到追加敷设的重装甲。</ref>。试制甲炮并没有实际建成,1942 年中途岛之战后就被废弃拆解,更没有试射过,因此很多数据都是靠试算或者推测。51cm 炮弹重约 2000kg,发射药包 8 个,发射药装药量 480kg;发射药包的尺寸与重量让人力难以搬运,于是吴海军工厂计划开发相应的装载机械。51cm 炮的实战能力无从得知,但从发射药量、弹重等数据合理推测,即使是[[蒙大拿]]级那样的主装甲带防护水平,在常规交战距离内,也很难防住 51cm 炮弹的直击。至于炮管寿命方面,则同样无从得知。
A150 的主炮使用 3 座双联装 45 倍径 51cm 试制甲炮,前二后一布置。双联装炮塔的炮座直径为 15.04m,比大和型稍微大一些,又因为敷设重装甲的原因,三座炮塔的总重量比大和型的重 1000t 以上<ref>一些资料,比如 Navweaps 声称炮塔重量与大和型的类似,而小高正稔认为需要考虑为达成防御指标而追加敷设的重装甲。</ref>。试制甲炮并没有实际建成,1942 年中途岛之战后就被废弃拆解,更没有试射过,因此很多数据都是靠试算或者推测。51cm 炮弹重约 2000kg,发射药包 8 个,发射药装药量 480kg;发射药包的尺寸与重量让人力难以搬运,于是吴海军工厂计划开发相应的装载机械。51cm 炮的实战能力无从得知,但从发射药量、弹重等数据合理推测,即使是[[蒙大拿]]级那样的主装甲带防护水平,在常规交战距离内,也很难防住 51cm 炮弹的直击。至于炮管寿命方面,则同样无从得知。


A150 的副炮布置没有一手资料可以考证,或者定论。从1940年代起,因为航空技术的发展,海军内部一直有观点希望将大和型的三联 15.5cm 平射副炮更换为高射炮,以提升对空火力——比如改大和型的“797 号舰”就撤去了两舷的副炮,改为高射炮。到 A150 这里,海军也可能会进一步延续这种思路。尤其是考虑到,51cm 双联炮塔需要更大的发射药库(加装机械装置),原本中轴线上的三联副炮弹药库的空间因此被挤压,最终可能直接撤去,替换为若干高射炮。不过说到底,这些都是后人的推测和想象。
A150 的副炮布置没有一手资料可以考证,或者定论。从1940年代起,因为航空技术的发展,海军内部一直有观点希望将大和型的三联 15.5cm 平射副炮更换为高射炮,以提升对空火力——比如改大和型的“797 号舰”就撤去了两舷的副炮,改为高射炮。到 A150 这里,海军也可能会进一步延续这种思路。尤其是考虑到,51cm 双联炮塔需要更大的发射药库(加装机械装置),原本中轴线上的三联副炮弹药库的空间因此被挤压,最终可能直接撤去,替换为若干高射炮。不过说到底,这些都是后人的推测和想象。
18,468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