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北卡罗来纳: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37字节 、​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第87行: 第87行:


====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
1935年5月,美国海军准备设计新的一型“快速战列舰”,经过两个多月的研究,设计部门提交了三个设计方案。
1935年5月,为应对日本在东亚的动作,美国海军准备设计新的一型“快速战列舰”,经过两个多月的研究,设计部门提交了三个设计方案。


首先是“A”方案,标准排水量32670吨,配备9门14英寸(356毫米)主炮,安装在三座三联装主炮塔中,炮塔和[[纳尔逊]]级一样全部前置,航速可达30节(55.6公里/小时),装甲可以抵御14英寸炮弹。“B”和“C”方案的排水量都超过36000吨(已经超过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35000吨),航速可达30.5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主炮和炮塔布局,“B”方案搭载12门14英寸主炮,安装在四座三联装炮塔中,而“C”方案是搭载八门16英寸/45主炮,安装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
首先是“A”方案,标准排水量32670吨,配备9门14英寸(356毫米)主炮,安装在三座三联装主炮塔中,炮塔和[[纳尔逊]]级一样全部前置,航速可达30节(55.6公里/小时),装甲可以抵御14英寸炮弹。“B”和“C”方案的排水量都超过36000吨(已经超过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35000吨),航速可达30.5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主炮和炮塔布局,“B”方案搭载12门14英寸主炮,安装在四座三联装炮塔中,而“C”方案是搭载八门16英寸/45主炮,安装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
第101行: 第101行:
“K”方案得到了海军的青睐,其中包括很多美国海军的高层人员,如当时的海军代理部长兼海军作战部部长威廉·H·斯坦德利(William H. Standley),根据美军对于该级战列舰的职责,主要是针对日本海军的[[金刚]]级快速战列舰,“K”方案可以满足所有要求。于是该级战列舰的设计就基于“K”方案进一步优化和细化。
“K”方案得到了海军的青睐,其中包括很多美国海军的高层人员,如当时的海军代理部长兼海军作战部部长威廉·H·斯坦德利(William H. Standley),根据美军对于该级战列舰的职责,主要是针对日本海军的[[金刚]]级快速战列舰,“K”方案可以满足所有要求。于是该级战列舰的设计就基于“K”方案进一步优化和细化。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m.wikipedia.org/wiki/USS_North_Carolina_(BB-55)#/media/File%3ANorth_Carolina_class_battleship_recognition_drawings.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e/North_Carolina_class_battleship_recognition_drawings.jpg|宽度=400|说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定稿设计图}}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m.wikipedia.org/wiki/USS_North_Carolina_(BB-55)#/media/File%3ANorth_Carolina_class_battleship_recognition_drawings.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e/North_Carolina_class_battleship_recognition_drawings.jpg|宽度=400|说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定稿设计图}}
====最终定稿====
====最终定稿====
到1935年11月,设计部门在“K”方案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至少35版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编号均以罗马数字命名,彼此之间的差距也较大。
到1935年11月,设计部门在“K”方案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至少35版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编号均以罗马数字命名,彼此之间的差距也较大。
7,432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