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沙恩霍斯特: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42字节 、​ 2024年3月20日 (星期三)
第104行: 第104行:


===装甲防护===
===装甲防护===
在装甲方面,整个战争海军的主力舰防护设计基本相似,具体参照俾斯麦的词条不再赘述。
在装甲方面,整个德国战争海军的主力舰防护设计基本相似,具体参照俾斯麦的词条不再赘述。


主装甲带为厚320mm的表面渗碳硬化装甲,在其艏艉则设置了较薄的水线装甲与20mm水平装甲,以提供对小口径炮弹或者弹片的保护。其舯部露天甲板为50mm,以抵御高爆炸弹并提前引爆穿甲/半穿甲炸弹;装甲甲板厚80mm,其外段厚105mm并向下倾斜,与水线呈65°夹角并与主装甲带的下缘相连,这种布置也被称为“穹甲”——德国设计师希望主装与穹甲共同参与防御。主装与露天甲板之间仅有35mm的上装填补,这造成了一个防护弱区,炮弹可轻松穿过这层上装而直击装甲甲板。
主装甲带为厚320毫米的表面渗碳硬化装甲,在其艏艉则设置了较薄的水线装甲与20毫米水平装甲,以提供对小口径炮弹或者弹片的保护。其舯部露天甲板为50毫米,以抵御高爆炸弹并提前引爆穿甲/半穿甲炸弹;装甲甲板厚80毫米,其外段厚105毫米并向下倾斜,与水线呈65°夹角并与主装甲带的下缘相连,这种布置也被称为“穹甲”——德国设计师希望主装与穹甲共同参与防御。主装与露天甲板之间仅有35毫米的上装填补,这造成了一个防护弱区,炮弹可轻松穿过这层上装而直击装甲甲板。


前司令塔有350毫米厚的侧板和200毫米厚的顶板。后司令塔的装甲较弱,侧部和顶部的厚度分别只有100毫米和50毫米。主炮塔有360毫米厚的正面、200毫米厚的侧面和150毫米厚的顶面。承载主炮塔的炮座同样配备了重型装甲;其两侧的厚度为350毫米,在中心线逐渐减小到200毫米,并受到上方炮塔的保护副炮的炮塔表面有140毫米厚,侧面为60毫米,顶面为50毫米厚。105毫米炮的炮架则安装了20毫米厚的炮挡。
前司令塔有350毫米厚的侧板和200毫米厚的顶板。后司令塔的装甲较弱,侧部和顶部的厚度分别只有100毫米和50毫米。主炮塔有360毫米厚的正面、200毫米厚的侧面和150毫米厚的顶面。承载主炮塔的炮座同样配备了重型装甲;其两侧的厚度为350毫米,在中心线逐渐减小到200毫米,并受到上方炮塔的保护副炮的炮塔表面有140毫米厚,侧面为60毫米,顶面为50毫米厚。105毫米炮的炮架则安装了20毫米厚的炮挡。


由于动力系统,尤其是锅炉的高度超出设计预期,沙恩霍斯特级不得不提升锅炉舱上方装甲甲板的高度,并用一道80mm的垂直装甲填补其与周围的高度差,这造成了另一个防护弱点。
由于动力系统,尤其是锅炉的高度超出设计预期,沙恩霍斯特级不得不提升锅炉舱上方装甲甲板的高度,并用一道80毫米的垂直装甲填补其与周围的高度差,这造成了另一个防护弱点。


水下防护系统设计能够承受250千克TNT当量鱼雷的直接命中;英国空投鱼雷的弹头较此要小,但他们的舰载鱼雷则威力更大。德国海军曾进行过数次全尺寸的水下爆炸试验,用的是从旧前无畏舰普鲁士号切割下来的装甲部分。试验表明,焊接钢结构比铆接钢板更能承受250千克弹头的冲击。水下防护系统由多层组成:外层厚度在12至66毫米之间,位于主装甲带的正下方,用于引爆鱼雷弹头。外板之后有一个巨大的空隙,可以让爆炸产生的气体膨胀和消散。再往后是8mm厚的舱壁与燃料舱,最后则是厚45mm的强力舱壁,以铆接的方式固定在液舱后方;此举是因为钢板接头若焊接不正确将无法充分承受爆炸冲击。舱体由纵向加强筋和横向舱壁作支撑。
水下防护系统设计能够承受250千克TNT当量鱼雷的直接命中;英国空投鱼雷的弹头较此要小,但他们的舰载鱼雷则威力更大。德国海军曾进行过数次全尺寸的水下爆炸试验,用的是从旧前无畏舰普鲁士号切割下来的装甲部分。试验表明,焊接钢结构比铆接钢板更能承受250千克弹头的冲击。水下防护系统由多层组成:外层厚度在12至66毫米之间,位于主装甲带的正下方,用于引爆鱼雷弹头。外板之后有一个巨大的空隙,可以让爆炸产生的气体膨胀和消散。再往后是8毫米厚的舱壁与燃料舱,最后则是厚45毫米的强力舱壁,以铆接的方式固定在液舱后方;此举是因为钢板接头若焊接不正确将无法充分承受爆炸冲击。舱体由纵向加强筋和横向舱壁作支撑。


不过这种水下侧防护装置则存在许多缺陷。它在舰舯部坚固,但在靠近艏艉的区域因纵深减少而防护能力下降。水下防护只能在这些区域抵御200千克的弹头。设计上的另一个显著弱点是鱼雷舱壁的布局。它以10度的角度与斜面甲板的下缘相连;由两个铆接的角杆将它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由于舰体的正常弯曲力,这些杆一直承受着很大的应力。当与鱼雷弹头的爆炸力相结合时,角杆可能会因无法承受增加的压力而失效。此外,30米的舷宽意味着主炮塔周围的防护必须减弱,因为提弹机构和炮座占用了大量的舰体空间。
不过这种水下侧防护装置则存在许多缺陷。它在舰舯部坚固,但在靠近艏艉的区域因纵深减少而防护能力下降。水下防护只能在这些区域抵御200千克的弹头。设计上的另一个显著弱点是鱼雷舱壁的布局。它以10度的角度与斜面甲板的下缘相连;由两个铆接的角杆将它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由于舰体的正常弯曲力,这些杆一直承受着很大的应力。当与鱼雷弹头的爆炸力相结合时,角杆可能会因无法承受增加的压力而失效。此外,30米的舷宽意味着主炮塔周围的防护必须减弱,因为提弹机构和炮座占用了大量的舰体空间。
7,528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