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苏联单装305毫米无后座力炮: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第60行: 第60行:
1929年他被提前释放,翌年被调入炮兵总局第一实验设计局担任设计主任继续主持无后坐力炮的研发。1934年,一个“特别任务委员会”成立,库尔切夫斯基的无后坐力炮计划逐渐步入实践阶段。
1929年他被提前释放,翌年被调入炮兵总局第一实验设计局担任设计主任继续主持无后坐力炮的研发。1934年,一个“特别任务委员会”成立,库尔切夫斯基的无后坐力炮计划逐渐步入实践阶段。


从1934年开始,库尔切夫斯基设计了大量用于不同平台的无后坐力炮武器。
从1934年开始,库尔切夫斯基设计了大量用于不同平台的无后坐力炮武器,口径涵盖37mm到420mm。
 
{| class="wikitable"
|<img src="http://ww4.sinaimg.cn/mw690/9c14ecc9gw1f6auhhtv6ej20lt0gdtfo.jpg" style="width:400px">||<img src="http://ww3.sinaimg.cn/mw690/9c14ecc9gw1f6aukmlsn8j20jg0b2wf3.jpg" style="width:400px"><br><img src="http://ww1.sinaimg.cn/mw690/9c14ecc9gw1f6auhg521bj20ck044gm0.jpg" style="width:400px">
|-
|库尔切夫斯基最著名的设计,一款76mm步兵炮,尽管有一定的炸膛风险。||连飞机上也装上了无后坐力炮,上图口径为76mm,下图口径为102mm,可以发射霰弹。但经过测试发现射击时纵向不稳定性对飞行的影响过大,方案最终被放弃。
|-
|<img src="http://ww4.sinaimg.cn/mw690/9c14ecc9gw1f6auhgsks6j20ju0diq52.jpg" style="width:400px">||<img src="http://ww3.sinaimg.cn/mw690/9c14ecc9gw1f6auhfssxlj20m80f1gnk.jpg" style="width:400px">
|-
|摩托车也可以“小车扛大炮”,图中为一杆76mm无后坐力炮。||充满后现代气息的车载152mm无后坐力炮,与身后“杰作”合影的正是库尔切夫斯基本人。
|}


他有很多开创性的成果,但它们大多有不可克服的明显缺陷,或者是达不到军方的性能指标。
他有很多开创性的成果,但它们大多有不可克服的明显缺陷,或者是达不到军方的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