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卡约·杜伊里奥: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54行: 第54行:
====改造前====
====改造前====


{{外链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b/bc/Profilo_e_pianta_Duilio.jpg|宽度=500|位置=中}}
本级舰全长176.1米,宽28米,吃水9.5米,船员1230名,标准排水量22964吨,满排水量25200吨。
本级舰全长176.1米,宽28米,吃水9.5米,船员1230名,标准排水量22964吨,满排水量25200吨。


第59行: 第60行:


装甲结构与加富尔伯爵级相比变化不大,主装甲带厚250毫米,上层甲板厚97毫米,炮塔装甲厚280毫米,变化仅仅是将原来的甲板装甲最后部分的111毫米减少到97毫米。
装甲结构与加富尔伯爵级相比变化不大,主装甲带厚250毫米,上层甲板厚97毫米,炮塔装甲厚280毫米,变化仅仅是将原来的甲板装甲最后部分的111毫米减少到97毫米。
{{隐藏|标题=305炮|内容=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0/08/76-45_mod._1911_navali.jpg}}


武器方面是由3门三联305/46mm阿姆斯特朗-韦特沃斯1909型装主炮、2门两联305/46mm阿姆斯特朗-韦特沃斯1909型装主炮以及16门152/45mm施耐德S.1911型副炮提供对海火力;而防空火力则由19门76/45mm施耐德S.1911型防空炮、6门76/40安萨尔多1916型防空炮、2门维克斯-阿姆斯特朗40/39mm呯呯炮以及6挺防空机枪组成。你甚至还能发现有两座三联450mm鱼雷发射器安装在水线下。
武器方面是由3门三联305/46mm阿姆斯特朗-韦特沃斯1909型装主炮、2门两联305/46mm阿姆斯特朗-韦特沃斯1909型装主炮以及16门152/45mm施耐德S.1911型副炮提供对海火力;而防空火力则由19门76/45mm施耐德S.1911型防空炮、6门76/40安萨尔多1916型防空炮、2门维克斯-阿姆斯特朗40/39mm呯呯炮以及6挺防空机枪组成。你甚至还能发现有两座三联450mm鱼雷发射器安装在水线下。
第68行: 第71行:
====改造后====
====改造后====


{{外链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5/57/Profilo_e_pianta_Duilio_ricostruito.jpg|宽度=500|位置=中}}
在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后,本级舰只保留了约40%的原有结构,长度增加至186.9米,吃水量增加到10.4米,标准排水量也增加到28700吨,满排水量则是29000吨。船员增至1495名。
在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后,本级舰只保留了约40%的原有结构,长度增加至186.9米,吃水量增加到10.4米,标准排水量也增加到28700吨,满排水量则是29000吨。船员增至1495名。
第75行: 第79行:


原来的动力系统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8个Yarrow型水管式锅炉、2个国产的Belluzzo型汽轮机,2个直径更大的螺旋桨。全套系统能够提供85000匹马力,航速增至27节,作为燃料的重油搭载量为2550吨,续航距离也增至6780海里(10节航速下)。不过因为螺旋桨直径增加,轴也被延长了,因为原先的位置无法容纳这么大的螺旋桨。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舶楼延长,虽然随着航速的增加要确保必要的干舷,但该舰却几乎没有舷弧,舰舷干舷也很低。
原来的动力系统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8个Yarrow型水管式锅炉、2个国产的Belluzzo型汽轮机,2个直径更大的螺旋桨。全套系统能够提供85000匹马力,航速增至27节,作为燃料的重油搭载量为2550吨,续航距离也增至6780海里(10节航速下)。不过因为螺旋桨直径增加,轴也被延长了,因为原先的位置无法容纳这么大的螺旋桨。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舶楼延长,虽然随着航速的增加要确保必要的干舷,但该舰却几乎没有舷弧,舰舷干舷也很低。
{{隐藏|标题=改造前后的动力舱{{黑幕|,揭秘灵性的三机驱动四轴}}|内容=[[文件:Duilio donglicang.jpg|1000px]]|}}


武器也是全数被撤换。船体中部的主炮撤销,船头船尾的主炮被替换成了更强大的320/44mm安萨尔多1936型主炮;炮塔式的4座12门135/45mm安萨尔多1938型副炮和10座90/50mm安萨尔多1939型高平两用炮被安装在了舰体中间的两侧。19门37/54mm布雷达39型以及12门布雷达R.M.1935型防空机炮提供中近程防空火力。{{黑幕|卖萌用的}}鱼雷发射器撤销。
武器也是全数被撤换。船体中部的主炮撤销,船头船尾的主炮被替换成了更强大的320/44mm安萨尔多1936型主炮;炮塔式的4座12门135/45mm安萨尔多1938型副炮和10座90/50mm安萨尔多1939型高平两用炮被安装在了舰体中间的两侧。19门37/54mm布雷达39型以及12门布雷达R.M.1935型防空机炮提供中近程防空火力。{{黑幕|卖萌用的}}鱼雷发射器撤销。


由于受船型的制约,与加富尔伯爵级一样也不能搭载舰载机了。
由于受船型的制约,与加富尔伯爵级一样也不能搭载舰载机了。
{{隐藏|标题=改装完毕后的杜伊里奥|内容=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b/b9/Caio_Duilio_alla_fonda.jpg}}


===舰船历史===
===舰船历史===


本舰为一号舰,舰名取自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盖乌斯·杜里乌斯<small>(Gaio Duilio;Gaius Duilius(拉丁语)。生卒年不详)</small>。公元前260年率罗马舰队在米拉海战中用乌鸦吊桥舰大败不善近战的迦太基舰队,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于两年后被选举成为执政官<small>(Censore)</small>。
<small>PS:您在细读这段冗长而无趣的历史时有几处可能会需要使用到[[意大利舰名对照表]]</small>
 
{{外链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2/2d/NB_Duilio_in_allestimento.jpg|宽度=300|位置=右|文字=在热那亚建造中的杜伊里奥}}
 
本舰为一号舰,舰名取自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盖乌斯·杜里乌斯<small>(Gaio Duilio;Gaius Duilius(拉丁语)。生卒年不详)</small>。公元前260年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率罗马舰队在米拉海战中用乌鸦吊桥舰大败不善近战的迦太基舰队,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于两年后被选举成为执政官<small>(Censore)</small>。




第96行: 第108行:


1915年完工进行验收,于5月10日进入服役。
1915年完工进行验收,于5月10日进入服役。
{{隐藏|标题=杜伊里奥|内容=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6/6d/Duilio-foto.jpg}}


====一战====
====一战====
第102行: 第116行:


本舰在一战中没什么太大的作为。共计执行了4次任务航行268小时,演习航行512小时。除1916年11月29日至17年1月21日间在科孚岛停留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待在在塔兰托。
本舰在一战中没什么太大的作为。共计执行了4次任务航行268小时,演习航行512小时。除1916年11月29日至17年1月21日间在科孚岛停留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待在在塔兰托。
{{隐藏|标题=杜伊里奥,摄于的里雅斯特|内容=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f/f6/Duilio-Trieste.jpg}}




第118行: 第134行:
====领土纠纷====
====领土纠纷====


根据1915年的“伦敦条约<ref>Patto di Londra</ref>”,意大利可以得到阿尔巴尼亚的发罗拉、萨赞岛并将阿尔巴尼亚置为保护国,以及达尔马提亚部分地区。然而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由于利益问题受到其他其他三巨头的排挤,美国明确表示反对 “伦敦条约”关于意大利的部分,意首相奥兰多<ref>Vittorio Emanuele Orlando</ref>甚至在会议上与美总统威尔逊<ref>Tomas Woodrow Wilson</ref>发生口角冲突,因此愤而离席,“伦敦条约”被废止。
根据1915年的“伦敦条约<ref>Patto di Londra</ref>”,意大利可以得到阿尔巴尼亚的发罗拉、萨赞岛并将阿尔巴尼亚置为保护国,以及达尔马提亚部分地区。然而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由于利益问题受到其他三巨头的排挤,美国明确表示反对 “伦敦条约”关于意大利的部分,意首相奥兰多<ref>Vittorio Emanuele Orlando</ref>甚至在会议上与美总统威尔逊<ref>Tomas Woodrow Wilson</ref>发生口角冲突,因此愤而离席,“伦敦条约”被废止。




1920年,意大利出兵占领了阿尔巴尼亚,本舰亦于6月前往阿尔巴尼亚助阵。但由于抵抗运动公开化,经历一战后元气大伤的意大利无心再战,遂于7月份于其签署协议,意大利部队全数撤出阿尔巴尼亚,条件是将萨赞岛割让给意大利。
1920年,意大利出兵占领了阿尔巴尼亚,本舰亦于6月前往阿尔巴尼亚助阵。但由于抵抗运动公开化,经历一战后元气大伤的意大利无心再战,遂于7月份于其签署协议,意大利部队全数撤出阿尔巴尼亚,条件是将萨赞岛割让给意大利。
 
{{外链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0/Fiume_cheering_D%27Annunzio.jpg|宽度=400|位置=右|文字=阜姆市民兴高采烈的迎接邓南遮的“部队”}}
9月,本舰返回塔兰托。同月,由加里布埃莱·邓南遮<ref>Gabriele d’Annunzio</ref>所率领的由退伍军人和极端民族主义者组成的义军占领阜姆,随即宣布并入意大利。由于阜姆的意裔居民达65%左右,此举颇受市内民众欢迎。
9月,本舰返回塔兰托。同月,由加里布埃莱·邓南遮<ref>Gabriele d’Annunzio</ref>所率领的由退伍军人和极端民族主义者组成的义军占领阜姆,随即宣布并入意大利。由于阜姆的意裔居民达65%左右,此举颇受市内民众欢迎。


第134行: 第150行:




1924年,与战列舰加富尔伯爵和阿力埃里在随国王访问西班牙。
1924年,与战列舰加富尔伯爵和阿力埃里随国王访问西班牙。




第154行: 第170行:


1940年7月15日,改装完毕的本舰立刻恢复现役,被编入第五战列编队。
1940年7月15日,改装完毕的本舰立刻恢复现役,被编入第五战列编队。
{{隐藏|标题=改装后的杜伊里奥|内容=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5/50/Duilio_05.jpg}}


=====塔兰托战役=====
=====塔兰托战役=====


虽然意大利在卡拉布里亚一役中占了点便宜,但此役所凸显出的各种问题——例如空中侦察不力、海空配合烂到家,以及开战前就已经很紧张的燃油储备,而且由于希腊战役的爆发,海军需要同时向两个方向<small>(利比亚、阿尔巴尼亚)</small>不断运输各种物资补给{{黑幕|(甚至有一次居然是往突尼斯运磷肥……)}},而这些运输船都是在用着海军的燃油!不得已,海军只能将舰队作为存在舰队集中于在自己看来防守严密的塔兰托。
虽然意大利在卡拉布里亚一役中占了点便宜,但此役所凸显出的各种问题——例如空中侦察不力、海空配合烂到家,以及开战前就已经很紧张的燃油储备,而且由于希腊战役的爆发,海军需要同时向两个方向<small>(利比亚、阿尔巴尼亚)</small>不断运输各种物资补给{{黑幕|(甚至有一次居然是往突尼斯运磷肥……)}},而这些运输船都是在用着海军的燃油!不得已,海军只能将舰队作为存在舰队集中于在自己看来防守严密的塔兰托。
{{隐藏|标题=30年代的塔兰托|内容=文件:[[Taranto 1930s.jpg]]}}


这也确实把英国唬住了。鉴于希腊已经加入同盟国,而且希腊战役正打的热火朝天,盟军向希腊增兵怎么看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可问题是,当时盟军增援希腊的路线只有两条:
这也确实把英国唬住了。鉴于希腊已经加入同盟国,而且希腊战役正打的热火朝天,盟军向希腊增兵怎么看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可问题是,当时盟军增援希腊的路线只有两条:
# 绕行好望角再纵穿东地中海。此路道不阻却奇长无比,远水救不了近火。
# 绕行好望角再纵穿东地中海。此路道不阻却奇长无比,远水救不了近火。
# 经直布罗陀横穿整个地中海。此路快则快矣,无奈地中海是意大利主场,一进地中海就有可能碰到四处游弋的意潜艇;被发现后五花八门的空袭;水雷遍地的西西里海峡;而最大的麻烦,无疑是停在塔兰托几乎是意海军全部家当的主力舰队。
# 经直布罗陀横穿整个地中海。此路快则快矣,无奈地中海是意大利主场,一进地中海就有可能碰到四处游弋的意潜艇;被发现后五花八门的空袭;水雷遍地的西西里海峡;而最大的麻烦,无疑是停在塔兰托几乎是意海军全部家当的主力舰队。
 
{{外链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4/Battle_of_Taranto_map-en.svg/712px-Battle_of_Taranto_map-en.svg.png|宽度=400|位置=右|文字=塔兰托战役}}
此时英国急需向希腊增援而力求避免绕行非洲的水道,因为饶航非洲虽较安全但却旷日持久不合兵贵神速的原则。因此他们不得不冒险以船队第一次通过地中海以到达希腊。为了掩护这一只船队,英国在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两基地各有战列舰3艘。要把这6艘战列舰通过西西里海峡会合起来成为一支优势的兵力以对付集中于塔兰托的5艘意大利战列舰,这本来就是一场巨大的赌博。<ref>《地中海海战》——【意】Marc’A·布拉加丁(蔡鸿幹译)</ref>兵力分散而且又被伦敦方面不断施压的坎宁安<small>(Andrew Browne Cunningham)</small>不得不剑走偏锋,利用鱼雷机偷袭塔兰托。
此时英国急需向希腊增援而力求避免绕行非洲的水道,因为绕航非洲虽较安全但却旷日持久不合兵贵神速的原则。因此他们不得不冒险以船队第一次通过地中海以到达希腊。为了掩护这一只船队,英国在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两基地各有战列舰3艘。要把这6艘战列舰通过西西里海峡会合起来成为一支优势的兵力以对付集中于塔兰托的5艘意大利战列舰,这本来就是一场巨大的赌博。<ref>《地中海海战》——【意】Marc’A·布拉加丁(蔡鸿幹译)</ref>兵力分散而且又被伦敦方面不断施压的坎宁安<small>(Andrew Browne Cunningham)</small>不得不剑走偏锋,利用鱼雷机偷袭塔兰托。


11月11日,英国偷袭舰队从亚历山大出发,在完全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于20:30左右抵达距塔兰托港约170海里处,但由于航空母舰鹰<small>(HMS Eagle)</small>因引擎故障而中途折返,且有3架剑鱼在日常反潜任务中坠毁,导致投入作战的经过特别改装的费尔雷剑鱼式鱼雷轰炸机的数量仅剩21架。
11月11日,英国偷袭舰队从亚历山大出发,在完全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于20:30左右抵达距塔兰托港约170海里处,但由于航空母舰鹰<small>(HMS Eagle)</small>因引擎故障而中途折返,且有3架剑鱼在日常反潜任务中坠毁,导致投入作战的经过特别改装的费尔雷剑鱼式鱼雷轰炸机的数量仅剩21架。
第172行: 第192行:


23:20,第一波飞机撤退,由于没有成为攻击目标,本舰躲过了初一。
23:20,第一波飞机撤退,由于没有成为攻击目标,本舰躲过了初一。
 
{{外链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7/7d/Caio_Duilio_riparazione.jpg|宽度=350|位置=右|文字=正在抢修的杜伊里奥}}
23:30,第二波7架飞机抵达<small>(还有1架飞机因故障于20分钟后赶到)</small>,本舰被其中1架在400米处投下的鱼雷命中,船头附近被炸破了一个约11*7米的大洞,三名船员丧生。
23:30,第二波7架飞机抵达<small>(还有1架飞机因故障于20分钟后赶到)</small>,本舰被其中1架在400米处投下的鱼雷命中,船头附近被炸破了一个约11*7米的大洞,三名船员丧生。


第181行: 第201行: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由于马耳他的飞机不时“光顾”,无法移动的本舰成了塔兰托港的一个不错的防空平台。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由于马耳他的飞机不时“光顾”,无法移动的本舰成了塔兰托港的一个不错的防空平台。


{{隐藏|标题=杜伊里奥,摄于1941年|内容=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7/76/Caio_Duilio_mimetizzazione_1941.jpg}}


1941年1月26日,离开塔兰托前往热那亚,于两天后到达。
1941年1月26日,离开塔兰托前往热那亚,于两天后到达。
第190行: 第212行:
12月16日,与阿斯卡里、卡米契亚·内拉和阿维埃尔以及轻巡洋舰阿登的罗、奥斯塔公爵和蒙德库克利一同执行前往利比亚的护航任务“M 42”,任务成功。
12月16日,与阿斯卡里、卡米契亚·内拉和阿维埃尔以及轻巡洋舰阿登的罗、奥斯塔公爵和蒙德库克利一同执行前往利比亚的护航任务“M 42”,任务成功。


1942年,由于意大利的燃油储备已经接近于零,海军活动实际上已经基本瘫痪了。到了年中,司令部决定停止对本舰与多利亚的燃油供给,于是乎本舰又成了塔兰托的防空平台……


{{隐藏|标题=杜伊里奥,摄于1942年春|内容=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f/f9/Caio_Duilio_mimetizzazione_1942.jpg}}
1942年,由于意大利的燃油储备已经接近于零,海军活动实际上已经基本瘫痪了。到了年中,司令部决定停止对本舰与多利亚的燃油供给,于是乎本舰又成了塔兰托港的防空平台……
{{外链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2/Invasionofitaly1943.jpg|宽度=350|位置=右|文字=意大利登陆战}}
12月末,本舰与多利亚被列入后备役,大部分船员被调走,直到43年意大利战役爆发。
12月末,本舰与多利亚被列入后备役,大部分船员被调走,直到43年意大利战役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