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宾夕法尼亚: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第44行: 第44行: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装备有12门45口径14英寸(360毫米)火炮,分别装在四座三联炮塔中,但炮管不能独立的升降,而且最大仰角只有15°,这使得其最大射程只有19000米。而当时因为鱼雷艇的存在,战列舰必须装备能对抗它们的副炮,而宾夕法尼亚依靠舰体侧面22座51口径5英寸炮对付鱼雷艇,其最大射程为12850米,但后来发现这种炮受海况影响较大,在大风浪里基本无法工作。同时舰上装备了4座50口径3英寸防空炮,同时在两侧各有一个21英寸鱼雷发射管。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装备有12门45口径14英寸(360毫米)火炮,分别装在四座三联炮塔中,但炮管不能独立的升降,而且最大仰角只有15°,这使得其最大射程只有19000米。而当时因为鱼雷艇的存在,战列舰必须装备能对抗它们的副炮,而宾夕法尼亚依靠舰体侧面22座51口径5英寸炮对付鱼雷艇,其最大射程为12850米,但后来发现这种炮受海况影响较大,在大风浪里基本无法工作。同时舰上装备了4座50口径3英寸防空炮,同时在两侧各有一个21英寸鱼雷发射管。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m.wikipedia.org/wiki/USS_Pennsylvania_(BB-38)#/media/File%3AUSS_Pennsylvania_(BB-38)_drawing_1943.PN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1/USS_Pennsylvania_%28BB-38%29_drawing_1943.PNG|宽度=400|说明=宾夕法尼亚1942年改造时的设计图}}
 
宾夕法尼亚级的装甲设计延续了内华达级延续下来的“重点防御”设计,水线装甲带厚343毫米,高5.3米,其中2.7米在水面下,仅覆盖了轮机舱和弹药舱等重要部位,舰船两端横向舱壁厚度为330至203毫米;炮塔表面装甲厚457毫米,侧面装甲为厚度229至254毫米,顶部装甲厚度为127毫米,炮台装甲带厚度为114至457毫米;指挥塔部分装甲厚度为406毫米,顶部装甲厚度为203毫米;锅炉进风口由230至380毫米的圆锥形装甲保护。同时该级舰船为双层船体设计,在船体两侧有一个3英寸的鱼雷舱壁,1914年的测试表明这种设计可以抵御140千克TNT炸药。
宾夕法尼亚级的装甲设计延续了内华达级延续下来的“重点防御”设计,水线装甲带厚343毫米,高5.3米,其中2.7米在水面下,仅覆盖了轮机舱和弹药舱等重要部位,舰船两端横向舱壁厚度为330至203毫米;炮塔表面装甲厚457毫米,侧面装甲为厚度229至254毫米,顶部装甲厚度为127毫米,炮台装甲带厚度为114至457毫米;指挥塔部分装甲厚度为406毫米,顶部装甲厚度为203毫米;锅炉进风口由230至380毫米的圆锥形装甲保护。同时该级舰船为双层船体设计,在船体两侧有一个3英寸的鱼雷舱壁,1914年的测试表明这种设计可以抵御140千克TNT炸药。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m.wikipedia.org/wiki/USS_Pennsylvania_(BB-38)#/media/File%3AUSS_Pennsylvania_(BB-38)_drawing_1943.PN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1/USS_Pennsylvania_%28BB-38%29_drawing_1943.PNG|宽度=400|说明=宾夕法尼亚1942年改造时的设计图}}
==服役历史==
==服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