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俾斯麦: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1,104字节 、​ 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无编辑摘要
第64行: 第64行:
事实上俾斯麦号防空系统设计并非不堪一击,37手拉机也不是打不中剑鱼的“神器”,只是当时装备的双联10.5 cm/65 SK C/33高炮实在是防远有余防近不足,而火控不佳提前量过大(德系引以为傲的火控都没了),导致了中远距离上“剑鱼飞的太慢打不下来”,在近处又不能被37mm双联防空炮有效击落的情况。{{黑幕|37虽烂,请不要忘记是火控的锅哟~当时德国陆军的37高也比这个强,造出这门炮的和决定把这门炮装上船的都该拉去当装填手。}}(这是可能性之一,没有确凿证据显示是因为这个原因。)
事实上俾斯麦号防空系统设计并非不堪一击,37手拉机也不是打不中剑鱼的“神器”,只是当时装备的双联10.5 cm/65 SK C/33高炮实在是防远有余防近不足,而火控不佳提前量过大(德系引以为傲的火控都没了),导致了中远距离上“剑鱼飞的太慢打不下来”,在近处又不能被37mm双联防空炮有效击落的情况。{{黑幕|37虽烂,请不要忘记是火控的锅哟~当时德国陆军的37高也比这个强,造出这门炮的和决定把这门炮装上船的都该拉去当装填手。}}(这是可能性之一,没有确凿证据显示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实这完全是因为在二战以前各国完全没有太多舰队防空袭经验。而俯冲轰炸和鱼雷机也是在二战时期成熟。二战之前空军的轰炸精度和炸弹的威力由于飞机本身的限制完全不够看,海军航空兵的小飞机更是如此,因此二战时期(对于部分国家甚至直到二战中期)很多国家的海军依旧大幅低估了飞机的威力而没有对防空武器有太多关注,依旧抱持着大舰巨炮是决战武器的思想,直到被飞机鱼雷大炸弹玩了个爽。就连美国,换装真正有用的防空炮(瑞典产博福斯40mm高炮+近炸引信)也是中途岛以后的事情。所以德国人虽然造出了非常有名的战舰却没有得力的高炮也是情有可原。
(导致俾斯麦号打不中剑鱼的可能性有多种{{黑幕|当然负责中近距离防御的37手拉机是肯定得背锅的}}。其一是安装在俾斯麦号上的10.5cm SK C/33高炮采用了2种炮座混装的方式,两种炮座的回转和俯仰速率不同,而火控系统显然忘了考虑这一点,导致了高炮无法有效地进行防御;其二是俾斯麦号采用的高炮火控系统在应对低速目标时效果较差(这一可能性得到了诺曼·弗里德曼先生的肯定);其三是引信测合机未校准导致炮弹早炸。没有确凿的结论。攻击俾斯麦号的剑鱼上其实都有百多个弹孔,其中一架甚至有175个,这些弹孔的主要贡献者是20mm机炮(炮弹没有被机身帆布引爆),不过20mm机炮的有效射程还不如鱼雷机的投雷距离,只在剑鱼飞过头顶时才有效果。而37手拉机射速不足,造成了德舰在中近距离存在火力真空。{{黑幕|这两段看管理人员的取舍了}}


而且即使改装后装备大量高炮,不论是威尔士亲王还是日本大多数战舰最后的命运也无不说明以战列舰巨大的体积和较慢的航速想在没有空中支援的空袭中存活是一种拼信仰的想法。
其实这完全是因为在二战以前各国完全没有太多舰队防空袭经验。而俯冲轰炸和鱼雷机也是在二战时期成熟。二战之前空军的轰炸精度和炸弹的威力由于飞机本身的限制完全不够看,海军航空兵的小飞机更是如此,因此二战时期(对于部分国家甚至直到二战中期)很多国家的海军依旧大幅低估了飞机的威力而没有对防空武器有太多关注,依旧抱持着大舰巨炮是决战武器的思想,直到被飞机鱼雷大炸弹玩了个爽。就连美国,换装真正有用的防空炮(瑞典产博福斯40mm高炮+127mm近炸引信炮弹)也是中途岛以后的事情。所以德国战列舰没有有效的防空能力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即使改装后装备大量高炮,不论是威尔士亲王还是日本大多数战舰最后的命运也无不说明以战列舰巨大的体积和较慢的航速想在没有空中支援的空袭中存活是一种拼信仰的想法。{{黑幕|然而日本船防空差,威尔士亲王战术有误、武器故障、人品雷断电想不死都难}}


===沉没原因<del>19分钟通海阀</del>===
===沉没原因<del>19分钟通海阀</del>===
136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