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天城: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删除57字节 、​ 2023年4月8日 (星期六)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34行: 第34行: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早期讨论===
天城型战列巡洋舰是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中计划建造的一型,原本该级的天城号和赤城号建造顺利,但因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导致还在船台上的天城号龙骨严重受损,船体扭曲变形最后报废,不得不被拆解。
1914 年 7 月,日本海军大臣八代六郎向防务会议提交了“[[八八舰队#八四舰队案|八四舰队案]]”造舰计划的大纲。该大纲提出,考虑到日本当前的财政状况,日本海军应当先以装备舰龄未满 8 年的战列舰 8 艘、战列巡洋舰 4 艘为扩充目标。当月 28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 月 23 日,为了在西太平洋和中国攫取更多利益,日本以“英日同盟”为由对德宣战。战争的压力使日本海军对军舰的需求急剧增大,新舰队计划的出炉变得刻不容缓。


1915 年 9 月,在经过反复讨论后,日本国会批准了该造舰计划。“八四舰队”完成后,日本海军将拥有舰龄不满 8 年的一线战列舰 8 艘和战列巡洋舰 4 艘,包括该案提出时正在建造中的'''[[扶桑]]''''''[[山城]]''''''[[伊势]]''''''[[日向]]''' 4 艘战列舰,分别将在 1916-1920 年间开工的'''[[长门]]''''''[[陆奥]]''''''[[加贺]]'''、'''土佐''' 4 艘战列舰,刚竣工的'''[[榛名]]''''''[[雾岛]]''' 2 艘战列巡洋舰,以及分别在 1921、1922 年时达到 8 年舰龄的'''[[金刚]]''''''[[比睿]]'''二舰的替代舰,即后来新建的战列巡洋舰'''天城'''和'''[[赤城]]'''
===舰船设计===
====早期讨论====
1914年7月,日本海军大臣八代六郎向防务会议提交了“[[八八舰队#八四舰队案|八四舰队案]]”造舰计划的大纲。该大纲提出,考虑到日本当前的财政状况,日本海军应当先以装备舰龄未满8年的战列舰8艘、战列巡洋舰4艘为扩充目标。
 
当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23日,为了在西太平洋和中国攫取更多利益,日本以“英日同盟”为由对德宣战。战争的压力使日本海军对军舰的需求急剧增大,新舰队计划的出炉变得刻不容缓。
 
1915年9月,在经过反复讨论后,日本国会批准了该造舰计划。“八四舰队”完成后,日本海军将拥有舰龄不满8年的一线战列舰8艘和战列巡洋舰4艘,包括该案提出时正在建造中的[[扶桑]]、[[山城]]、[[伊势]]、[[日向]]4艘战列舰,分别将在1916-1920年间开工的[[长门]]、[[陆奥]]、[[加贺]]、土佐4艘战列舰,刚竣工的[[榛名]]、[[雾岛]]2艘战列巡洋舰,以及分别在1921、1922年时达到8年舰龄的[[金刚]]、[[比睿]]'''二舰的替代舰,即后来新建的战列巡洋舰天城和[[赤城]]。


1916-1918 年,'''长门'''和'''陆奥'''开工后,以平贺让为首的设计师在长门型的基础上改进了一批主力舰设计,其中既有战列舰方案(A115-A122),也有战列巡洋舰方案(B58-B61)。这部分方案以 30-35 节的高航速为标志,但后来出于火力和航速的平衡,最终导向了中速战列舰方案(A123-A127),即后来的土佐型战列舰。
1916-1918年,长门和陆奥两舰开工后,以平贺让为首的设计师在长门型的基础上改进了一批主力舰设计,其中既有战列舰方案(A115-A122),也有战列巡洋舰方案(B58-B61)。这部分方案以30-35节的高航速为标志,但后来出于火力和航速的平衡,最终导向了中速战列舰方案(A123-A127),即后来的土佐型战列舰。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也在 1917 年将造舰计划扩展到了“[[八八舰队#八六舰队案|八六舰队案]]”,在“八四舰队案”2 艘新建战巡的基础上继续追加 2 艘战列巡洋舰——即后来的'''高雄'''和'''爱宕''',使主力舰队的规模达到舰龄 8 年以下的战列舰 8 艘、战列巡洋舰 6 艘。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也在1917年将造舰计划扩展到了“[[八八舰队#八六舰队案|八六舰队案]]”,在“八四舰队案”2艘新建战巡的基础上继续追加2艘战列巡洋舰——即后来的高雄和爱宕,使主力舰队的规模达到舰龄8年以下的战列舰8艘、战列巡洋舰6艘。


===舰船设计===
===舰船设计===
1919 年 3 月,在完成土佐型的设计后,平贺让才开始设计新的战列巡洋舰,他在技术会议上对新型战巡提出了以下指标:
1919年3月,在完成土佐型的设计后,平贺让才开始设计新的战列巡洋舰,他在技术会议上对新型战巡提出了以下指标:
#排水量不超过 4 万吨;
#排水量不超过4万吨;
#在只使用煤的情况下,航速为 14 节;
#在只使用煤的情况下,航速为14节;
#8 门 41cm 主炮。
#8门410毫米主炮。
此时距离 B61 方案已经过去了 2 年,经过土佐型的尝试以及技术的发展,新型战巡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平贺让根据指标拟定了 B62 系列方案,除了火力比土佐型较弱,最多只有 8 门 41cm 主炮以外,防护方面则参考了土佐型的经验,采用了倾斜主装甲带,但牺牲了部分垂直防护以换取水平防护和防护面积。动力方面则得益于海军新一代动力系统完成设计,其功重比和功率密度都远远超出长门型,因此航速直接定到了 32 节。作为对美国[[星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回应,B62 意图以土佐型的排水量,实现长门型的火力与防御,以及与假想敌相当的航速。同系列的衍生设计,则是在排水量、火力、防御、航速之间相互取舍的对照。从 B62A 起的后续设计中,再次出现了 35 节的高航速,不过由此带来的火力和防护牺牲,海军显然不能接受。平贺让还试图通过增加排水量作最后的挣扎,但却因为动力系统过于复杂不得不作罢。
此时距离B61方案已经过去了2年,经过土佐型的尝试以及技术的发展,新型战巡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平贺让根据指标拟定了B62系列方案,除了火力比土佐型较弱,最多只有8门410毫米主炮以外,防护方面则参考了土佐型的经验,采用了倾斜主装甲带,但牺牲了部分垂直防护以换取水平防护和防护面积。动力方面则得益于海军新一代动力系统完成设计,其功重比和功率密度都远远超出长门型,因此航速直接定到了32节。作为对美国[[星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回应,B62 意图以土佐型的排水量,实现长门型的火力与防御,以及与假想敌相当的航速。同系列的衍生设计,则是在排水量、火力、防御、航速之间相互取舍的对照。从B62A起的后续设计中,再次出现了35节的高航速,不过由此带来的火力和防护牺牲,海军显然不能接受。平贺让还试图通过增加排水量作最后的挣扎,但却因为动力系统过于复杂不得不作罢。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第85行: 第92行:
|}
|}


35 节航速无疑诱惑力很大,但平贺让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理智的思路,他选择了推翻了 B62 的设计,将航速较为务实地重新定在了 30 节左右。航速指标的下降给火力和防护的提升提供了条件,这就是 B63 方案。与其说这是一种“战列巡洋舰”,不如说日本海军终于向“高速战列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5节航速无疑诱惑力很大,但平贺让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理智的思路,他选择了推翻了B62的设计,将航速较为务实地重新定在了30节左右。航速指标的下降给火力和防护的提升提供了条件,这就是B63方案。与其说这是一种“战列巡洋舰”,不如说日本海军终于向“高速战列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B63 的指标意图从火力和防护上压制列克星敦级,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第五座炮塔,火力与土佐型看齐,并且取消了水下鱼雷发射管,仅保留水上发射管;防护方面则回到之前的 A119-A122 系列。B64 是 B63 的微调,削薄了间接防御,减少了 2 门副炮,省下的重量用于加强动力系统和伸长舰体,将航速提高到 30 节。B64 再次微调装甲,成为了 B64',也就是天城型的最终方案。
B63 的指标意图从火力和防护上压制列克星敦级,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第五座炮塔,火力与土佐型看齐,并且取消了水下鱼雷发射管,仅保留水上发射管;防护方面则回到之前的 A119-A122 系列。B64是B63的微调,削薄了间接防御,减少了2门副炮,省下的重量用于加强动力系统和伸长舰体,将航速提高到 30 节。B64再次微调装甲,成为了B64,也就是天城型的最终方案。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第117行: 第124行:
|}
|}


1919 年 3 月 19 日,天城型的最终方案被通过,成为海军接下来要建造的新型战巡。'''天城'''是日本海军第一艘走出图纸的 30 节主力舰。她的火力与土佐型相当,防护比长门更强,总体而言性能十分均衡。然而,即使采用了倾斜装甲,天城的防护水平并不能在常规交战距离内很好地抵御自身火炮的穿甲弹。同时,平贺让也注意到,这种设计仍有继续开发的潜力。不久后,日本获得了美国海军新式[[南达科他(BB-49)|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情报,在军备竞赛的压力下,平贺让就是以天城为基础,设计了其重甲版本,以及[[近江|性能更加强大的]][[十三号战舰|主力舰]],这是后话。
1919年3月19日,天城型的最终方案被通过,成为海军接下来要建造的新型战巡。天城是日本海军第一艘走出图纸的30节主力舰。她的火力与土佐型相当,防护比长门更强,总体而言性能十分均衡。然而,即使采用了倾斜装甲,天城的防护水平并不能在常规交战距离内很好地抵御自身火炮的穿甲弹。同时,平贺让也注意到,这种设计仍有继续开发的潜力。
 
不久后,日本获得了美国海军新式[[南达科他(BB-49)|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情报,在军备竞赛的压力下,平贺让就是以天城为基础,设计了其重甲版本,以及[[近江|性能更加强大的]][[十三号战舰|主力舰]],当然这都是后话。


====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
第132行: 第141行:
===舰船历史===
===舰船历史===
[[File:Yokosuka_Naval_Arsenal_after_Great_Kanto_earthquake_of_1923_1.jpg|400px|缩略图|右|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天城号。]]
[[File:Yokosuka_Naval_Arsenal_after_Great_Kanto_earthquake_of_1923_1.jpg|400px|缩略图|右|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天城号。]]
1919 年 7 月 7 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对“第四号战列巡洋舰”下达建造训令,命名为'''“天城”'''号。1920 年 12 月 16 日,'''天城'''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
1919年7月7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对“第四号战列巡洋舰”下达建造训令,命名为“天城”号。


1922 年 2 月 5 日,由于日本签订了《华盛顿条约》,'''天城'''、'''赤城'''、'''高雄'''、'''爱宕'''、'''土佐'''、'''加贺'''等 6 艘主力舰将被拆除,或者改建为航空母舰。日本海军原本计划将天城型进度最快的两艘——'''天城'''和'''赤城'''改建为航母。如果一切顺利,日本海军将会拥有 2 艘天城型航空母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23 年 9 月 1 日,关东大地震爆发,横须贺工厂中的天城严重受损。船台上支撑舰体结构的垫木倒塌,龙骨从船台上掉落,整个施工中的船体都扭曲变形腰折了。
1920年12月16日,天城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


灾后,经过日本海军的判定,'''天城'''已经彻底失去了继续建造的价值。11 月 12 日,日本海军省公开发表有关报废天城,由'''加贺'''顶替改造为航母的决定。当月 17 日,天城开始拆解,回收的资源被用于'''赤城'''和'''加贺'''的改造。1924 年 4 月 14 日,'''天城'''的停工除籍通令下达;同年 7 月 15 日,解体工作结束。
1922年2月5日,由于日本签订了《华盛顿条约》,天城、赤城、高雄、爱宕、土佐、加贺等6艘主力舰将被拆除,或者改建为航空母舰。日本海军原本计划将天城型进度最快的两艘——天城和赤城改建为航母。如果一切顺利,日本海军将会拥有2艘天城型航空母舰。


至于'''天城'''的善后遗产瓜分工作,还有几个值得一提的地方。首先还是给粮舰'''间宫'''。这艘船最初计划安装来自加贺和爱宕的油煤混烧锅炉各四座,但随着'''天城'''报废、'''加贺'''获得重生,'''加贺'''这四座锅炉的缺额就改为由'''天城'''省出来的锅炉补上了。至于剩下的锅炉,日后'''榛名'''第一次改造时,为'''天城'''准备的重油专烧锅炉也有一部分获得了再利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爆发,横须贺工厂中的天城严重受损。船台上支撑舰体结构的垫木倒塌,龙骨从船台上掉落,整个施工中的船体都扭曲变形腰折了。


另外一个'''天城'''遗产去向则显得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天城'''被解体后,受损不算特别严重的双层船底被日本海军拿去加工了一堆浮动码头继续发挥余热。有来源不明的资料{{黑幕|指维基百科上都没有列出来源}}称,这些浮码头中甚至有一个直到日本战败、横须贺海军工厂变成美国海军横须贺海军设施 (U.S. Fleet Activities Yokosuka FAC3099)后还让美国人继续作为“10-11”号码头用了几十年,直到 2007 年 3 月横须贺基地为部属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USS CVN-73 George Washington)而扩建改造时才被美国人停止使用。
灾后,经过日本海军的判定,天城已经彻底失去了继续建造的价值。


但是这个浮码头离奇的身世还没有到此为止。不管到底有没有被美国人用过又扔出来,这个见得多了的浮码头最后转到了日本海上联合横滨制作所继续使用{{黑幕|硬续}}。日本海上自卫队自日向级开始的 4 艘“直升机护卫舰”——'''日向'''(DDH-181)、'''伊势'''(DDH-182)、'''出云'''(DDH-183)和'''加贺'''(DDH-184)都使用过这个码头,甚至 2017 年 3 月 22 日'''加贺'''在服役仪式上停靠的就是这个码头。
11月12日,日本海军省公开发表有关报废天城,由加贺顶替改造为航母的决定。
 
当月17日,天城开始拆解,回收的资源被用于赤城和加贺的改造。
 
1924年4月14日,'''天城'''的停工除籍通令下达;同年7月15日,解体工作结束。
 
至于天城的善后遗产瓜分工作,还有几个值得一提的地方。首先还是给粮舰间宫。这艘船最初计划安装来自加贺和爱宕的油煤混烧锅炉各四座,但随着天城的报废、加贺获得重生,加贺这四座锅炉的缺额就改为由天城省出来的锅炉补上了。至于剩下的锅炉,日后榛名第一次改造时,为天城准备的重油专烧锅炉也有一部分获得了再利用。
 
另外一个天城遗产去向则显得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天城被解体后,受损不算特别严重的双层船底被日本海军拿去加工了一堆浮动码头继续发挥余热。有来源不明的资料{{黑幕|指维基百科上都没有列出来源}}称,这些浮码头中甚至有一个直到日本战败、横须贺海军工厂变成美国海军横须贺海军设施 (U.S. Fleet Activities Yokosuka FAC3099)后还让美国人继续作为“10-11”号码头用了几十年,直到2007年3月横须贺基地为部属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USS George Washington CVN-73)而扩建改造时才被美国人停止使用。
 
但是这个浮码头离奇的身世还没有到此为止。不管到底有没有被美国人用过又扔出来,这个见得多了的浮码头最后转到了日本海上联合横滨制作所继续使用{{黑幕|硬续}}。日本海上自卫队自日向级开始的 4 艘“直升机护卫舰”——'''日向'''(DDH-181)、'''伊势'''(DDH-182)、'''出云'''(DDH-183)和'''加贺'''(DDH-184)都使用过这个码头,甚至2017年3月22日加贺在服役仪式上停靠的就是这个码头。


{{黑幕|太君八辈子都跟“八八舰队”杠死了属于是}}
{{黑幕|太君八辈子都跟“八八舰队”杠死了属于是}}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台词解析===
===台词解析===




7,615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