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纳尔逊: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4,866字节 、​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纳尔逊级设计简介:​ 增添大量设计过程并修订低级错误
(文字替换 -“不挠”替换为“不挠”)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纳尔逊级设计简介:​ 增添大量设计过程并修订低级错误
第105行: 第105行:
纳尔逊级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于1920年代为满足《华盛顿海军条约》而建造的首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于1920年代为满足《华盛顿海军条约》而建造的首级战列舰。


该级战列舰本质上是英国在此前设计的[[无敌|G3]]级战列巡洋舰的战列舰版本N3级,而G3级和N3级正是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而被迫取消,但其诸多设计理念都融入到纳尔逊级(O3级)的设计中,比如纳尔逊级的主炮就是G3级的。具体的设计背景请参看[[无敌]]的词条,这里不再赘述。
该级战列舰本质上是英国在此前设计的[[无敌|G3]]级战列巡洋舰的战列舰版本N3级,而G3级和N3级正是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而被迫取消,但其诸多设计理念都融入到纳尔逊级(O3级)的设计中,比如集中保护的主炮弹药库与内置装甲带等。
 
在大致确定《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细节后,英方就剩下两个35kt级战列舰名额展开探讨,设计部门最早提出了两个装备新式15in/50火炮的快速方案,即F2与F3。这两个方案均采用全前置布局,并将从前往后第三座主炮塔(即X炮塔)抬高,以尽可能将重心靠近舰船中央;与慢速战列舰方案不同的是,她们的锅炉舱重新放置到了机舱之前。其中,F2方案仅有6门主炮,但可以112khp的主机设计功率达到30节设计航速,并且拥有13~12in的内置倾斜主装和7~3.25in的装甲甲板;F3方案为9炮但航速稍慢,在主机设计功率96khp下达到28.5节。在这个阶段,皇家海军的设计部门仍然希望获得一条能够配备15in主炮与重防护的快速主力舰。
 
但显然新建(慢速)战列舰的想法同样存在。贝蒂尤其强调要采用条约限制下最大可用口径的16in大炮,建造总监便在F3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研究,而该研究获得的代号为O3。显然一个F3样式的16in战舰会大大超出排水量限制,最终建造总监不得不将速度下降至23节以迁就16in主炮带来的巨大重量增加。虽然建造总监仍试图以15in主炮战列舰方案的名义提升速度,即P3与采用G3接近的上甲板布置的Q3,但最终O3方案被选中,部分可能的理由是抗衡美日的科罗拉多级与长门级,且英方保留的胡德号、声望级与虎号仍然是世界第一的快速舰分队。
 
在O3方案的进一步细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便是将抬高的炮塔从X炮塔改为了B炮塔,这样能将后方射击死角减小15°,但为了配平重心向前移动,6in副炮被从舯部整体向后移动至靠近舰艉。由于O3方案为了极致减重相比G3减小了主装高度,加上其内置的装甲带在水线被命中时难以提供保护,为了限制进水避免战舰稳定性明显恶化,主装甲带的倾斜角被减小到了15°,一度有呼声认为10°倾斜角亦可提供足够的防护。在进一步削减装甲、换用新型结构钢等一系列堪称极端的减重后,O3b方案正式成型,最终成为了纳尔逊级。


===基础参数===
===基础参数===
纳尔逊级战列舰长216.4米,宽32.3米,吃水深度9.2米,标准排水量33800吨,满载排水量38390吨,标排刚好卡在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35000吨的限制下。舰体采用平甲板船型,不再是以往英国战舰常用的艏楼船型。
纳尔逊级战列舰全长710ft/216.4m,宽106ft/32.3m,标准排水量下吃水深30ft/9.14米。由于各种极端的减重手法,其标准排水量为33,300吨,满载排水量37,780吨,虽然这可以增加其宣称备弹数量,但这些重量本应用于在设计阶段时改善战舰性能。舰体采用平甲板船型,不再是以往英国战舰常用的艏楼船型,结合高干舷可以减轻其应力或者减轻结构重量,并且能在恶劣海况下改善其航行性能。为了减小战舰横摇幅度,避免主装下沿出水形成防护漏洞,纳尔逊级采用了较大的GM值,但这也导致了战舰横摇周期偏小,容易引发晕船(但相比轻型舰艇还是好很多)。


动力系统由两套Brown-Curtis齿轮传动蒸汽轮机提供动力,涡轮机额定功率为45000轴马力(34000千瓦),最高航速为23节(42.6公里/小时),携带的燃油可以使得舰船在16节(30公里/小时)速度下航行7000海里(13000公里)。该舰23节的最大速度在二战中不合适伴随高速部队如航母编队等行动,适航性、稳定性也不理想([[俾斯麦|蛐蛐]]:打完就跑真™爽,高速舰就是这么自信!<del>然后就被[[剑鱼]]断腿了</del>)。因而二战中在英国海军中地位不高,甚至低于一战前动工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动力系统由两套Brown-Curtis齿轮传动蒸汽轮机提供动力,涡轮机额定功率为45000轴马力(34000千瓦),最高航速为23节(42.6公里/小时),携带的燃油可以使得舰船在16节(30公里/小时)速度下航行7000海里(13000公里)。该舰23节的最大速度在二战中不合适伴随高速部队如航母编队等行动([[俾斯麦|蛐蛐]]:打完就跑真™爽,高速舰就是这么自信!<del>然后就被[[剑鱼]]断腿了</del>),因而限制了其在二战中的作用,必须依靠航母断腿等战术配合。


此外,纳尔逊级采用了将三座主炮塔全部前置,而动力舱全部配置在舰尾这种非常规布局,当然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将重点防护的部位集中起来统一防护,以减轻装甲的总重量。但这种主炮布局也存在非常明显的缺点,首先就是存在射击死角,主炮无法向后射击;其次三座主炮密集排列在前端,那么其弹药舱也需要排列在一起,如果这里被击中很容易造成连环爆炸,最终导致整个战列舰丧失攻击力,所以英国后续的战列舰就没有再使用这种布局。
此外,纳尔逊级采用了将三座主炮塔全部前置,而动力舱全部后置这种非常规布局,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将主炮弹药库集中防护、减小弹药库区域长度并削减动力段的防护以减重。但这种主炮布局也存在缺点:首先就是存在射击死角,主炮无法正后向射击(虽然纵摇的高频率导致战舰正前&后向的射界并没有那么重要);其次三座主炮密集排列,主炮侧后向开火时的炮口暴风将严重影响舯部露天甲板上的各种设施,浪费甲板面积。虽然KGV级前期论证阶段同样出现过全前置布局,美国也存在类似研究,但最终英国人还是选择更加常规的布置。


除此之外,三座炮塔前置导致整个舰体外型看上去非常奇怪,纳尔逊和罗德尼也被戏称作“Nelsol”和“Rodnol”,这个带“ol”结尾的名字来自于皇家海军油轮的名字,因为这个外形确实很像油轮;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丑陋的姐妹”以及“被华盛顿砍倒的樱桃树”等等{{黑幕|华盛顿:这TM和我有啥关系?!}}
除此之外,三座炮塔前置导致整个舰体外型看上去非常奇怪,纳尔逊和罗德尼也被戏称作“Nelsol”和“Rodnol”,这个带“ol”结尾的名字来自于皇家海军油轮的名字,因为这个外形确实很像油轮;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丑陋的姐妹”以及“被华盛顿砍倒的樱桃树”等等{{黑幕|华盛顿:这TM和我有啥关系?!}}。相比传统布置,其航海舰桥较为靠后,加上高干舷受风影响等因素,使得舰只操纵和以往的经验存在较大区别,被稀里糊涂的套上了“操纵性不佳”的恶名。
[[File:HMS_Nelson_during_gunnery_trials.jpg|400px|缩略图|右|纳尔逊号在演习中舰炮齐射]]
[[File:HMS_Nelson_during_gunnery_trials.jpg|400px|缩略图|右|纳尔逊号在演习中舰炮齐射]]
===武装配置===
===武装配置===
纳尔逊级的主炮由9门BL 16英寸(406毫米)火炮组成,分别安装在三座三联炮塔中,三座炮塔全部位于舰桥前方。但这门炮使用的其高速轻弹在实战中被证明效率低下,其使用的Mk I 16寸炮弹在远距存速急剧下降导致炮弹贯穿力不足,远距离贯穿深度只相当于旧式的Mk I 15英寸舰炮和新式的Mk VII 14英寸舰炮,然而依然比同期的美国MK I型奶油炮和软被帽穿甲弹的三年式410要强(所以游戏里那爆表的火力其实是有点不科学的<ref>可能来自于美国海军论坛的Okun氏在2013年前后拿出的一张新火炮穿深表,其中在承认Mark.I火炮的弹重和存能均远低于三年式41cm舰炮+九一式彻甲弹或MK.V舰炮+5号重型弹的同时,却声称Mark.I舰炮的穿深远高于上述两炮。另外根据各种说法,Nathan Okun同志这炮表大量掺杂私货。不过这就无法解释狮级的火力疲软了</ref>)。
纳尔逊级的主炮由9门BL 16in MKI(406毫米)火炮组成,分别安装在三座三联炮塔中,三座炮塔全部位于舰桥前方。在设计阶段,军械局认为更短且更轻的炮弹更加难以碎裂、且在远距离下坠角度更大有利于攻击装甲甲板、初速更高射程更远,但后续打靶与实战证明较轻的炮弹在远距存速急剧下降,穿甲能力不足,加上英方炮弹质量因素,在二战开始时其远距离贯穿深度只相当于旧式的15in MKI和新式的14in MKVII舰炮,三者同时逊于德国的38cm SK C/34舰炮。不过考虑到其开发时间较早,在20s时期依然比同期的美国MK I型和使用软被帽穿甲弹的三年式410要强(所以游戏里那爆表的火力其实是有点不科学的<ref>可能来自于美国海军论坛的Okun氏在2013年前后拿出的一张新火炮穿深表,其中在承认Mark.I火炮的弹重和存能均远低于三年式41cm舰炮+九一式彻甲弹或MK.V舰炮+5号重型弹的同时,却声称Mark.I舰炮的穿深远高于上述两炮。另外根据各种说法,Nathan Okun同志这炮表大量掺杂私货。不过这就无法解释狮级的火力疲软了</ref>)。
 
新式的三联装炮塔明显改善了防护并添加了大量的防火互锁机构,但其同样导致提弹机构复杂且故障频发,这降低了其射速并限制了其实际火力发挥。后续的16in 1928A以及KGV等设计便放弃了纳尔逊式的提弹流程,重新改为了更加接近传家宝炮塔的结构。1936年皇家海军曾考虑过将其炮弹重新改为较重的型号并改善提弹机构,但最终因预算原因搁浅,加上战争期间资源紧张,纳尔逊级直到退役都没有用上新型炮弹,哪怕是改进过后的轻型炮弹。


副武器由12座BL 6英寸(152毫米)Mk.XXII高平两用炮组成,分别装在6座双联炮塔中,6座炮塔位于上层建筑后部,每个侧舷各三座。
副武器由12座BL 6英寸(152毫米)Mk.XXII高平两用炮组成,分别装在6座双联炮塔中,6座炮塔位于上层建筑后部,每个侧舷各三座。
第124行: 第132行:


同时该级还配备了两个25.4英寸(622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两个侧舷各一个。
同时该级还配备了两个25.4英寸(622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两个侧舷各一个。
比较好玩的是,纳尔逊级的水兵曾进行过利用主炮防御低空威胁的训练,其在地中海时期亦借助配备定时引信的HE击坠过意大利飞机。大口径炮对空的想法并不稀奇,事实上英国郡级巡洋舰与部分日本重巡的炮塔高仰角亦起源自该想法。
美国人一度认为纳尔逊级全前置设计是为了在战舰后部强化航空设施<s>航空战列舰</s>


===装甲防护===
===装甲防护===
纳尔逊级的水线装甲带由克虏伯胶合装甲 (KC) 组成,主炮炮塔间的装甲厚356毫米,在动力舱和锅炉房部分厚330毫米,其上边缘向外倾斜15度。这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装甲最厚的战舰。
纳尔逊级的水线装甲带由新式VC表面硬化装甲(不过英国有时会较为笼统地将此类装甲均称作KC)组成,弹药库区域主装甲带厚14in/348.6mm,动力舱部分厚13in/323.7mm,其上边缘向外倾斜15°。装甲甲板在弹药库段厚6.25in,动力段4.25in,纸面上能提供当时世界第一的核心区防护。
 
不过需要注明,'''英国装甲厚度单位实际上是磅/lb,即每平方英尺面积装甲重多少磅,40磅表示的厚度实际略小于1in''',很多资料为了表示方便直接将40磅换算成了1in,因此上文才出现了厚度不一致的情况。美日部分二战前的设计同样采用了磅为厚度单位,在进行换算时亦需要注意。


主炮塔正面由406毫米的KC装甲保护,侧面装甲厚度为229至279毫米,顶部装甲厚184毫米。
主炮塔正面由16in的装甲保护,侧面装甲厚度为11~9in,顶部装甲厚7.25in。


指挥塔的KC装甲厚度为305至356毫米,顶部厚170毫米,副炮塔由25至38毫米的装甲保护。
指挥塔装甲厚度为6~14in,副炮塔由25~38mm的装甲保护。


水下防护方面由1.5米深的双层船壳和鱼雷保护系统提供,主要由一个外部的防水隔间和一个内部冲水隔间组成。
水下防护方面由1.5米深的双层船壳和鱼雷保护系统提供,由外到内依次为空舱-1.5in厚防雷纵壁-液舱。受泄压理论的影响,其防雷纵壁被设置为倾斜,在水线以上区域的近照中可以发现为泄压预留的盖板。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File:HMS_Nelson_off_Spithead_for_the_Fleet_Review.jpg|400px|缩略图|右|历史上的纳尔逊号]]
[[File:HMS_Nelson_off_Spithead_for_the_Fleet_Review.jpg|400px|缩略图|右|历史上的纳尔逊号]]
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纳尔逊、[[罗德尼]]与日本的两艘长门型战列舰[[长门]]、[[陆奥]]和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科罗拉多]]、[[马里兰]]、[[西弗吉尼亚]]是“海军假日”期间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人士称为“七巨头”(Big Seven)。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除罗德尼参加了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海战外,该级舰大多是执行护航和为登陆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
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纳尔逊、[[罗德尼]]与日本的两艘长门型战列舰[[长门]]、[[陆奥]]和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科罗拉多]]、[[马里兰]]、[[西弗吉尼亚]]是“海军假日”期间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人士称为“七巨头”(Big Seven)。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除罗德尼参加了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海战外,该级舰大多是执行护航和为登陆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但实际上,1940年6月针对俾斯麦威胁的备忘录认为,纳尔逊与一条航母的配合将对德舰产生显著优势,而起到纳尔逊同样作用的需要两条胡德或者大改后的声望、厌战等老舰。


值得一提的是,其设计师依然是R级战列舰、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声望]]级和[[胡德]]的总师德因科特爵士(Sir Eustace Tennyson d'Eyncourt){{黑幕|天诛德爹英考特!!!}}。
值得一提的是,其最高设计者依然是负责过R级战列舰、勇敢级、[[声望]]级和[[胡德]]的海军建造总监(D.N.C.)德因科特爵士(Sir Eustace Tennyson d'Eyncourt){{黑幕|天诛德爹英考特!!!}}。


===服役历史===
===服役历史===
第304行: 第318行:


2018年6月1日儿童节.游戏开放购买了纳尔逊的威尔士小侦探换装,完成了“萝德尼--纳儿逊”这个梗。
2018年6月1日儿童节.游戏开放购买了纳尔逊的威尔士小侦探换装,完成了“萝德尼--纳儿逊”这个梗。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