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纳尔逊: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20字节 、​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第126行: 第126行:


===武装配置===
===武装配置===
纳尔逊级的主炮由9门BL 16in MKI(406毫米)火炮组成,分别安装在三座三联炮塔中,三座炮塔全部位于舰桥前方。在设计阶段,军械局认为更短且更轻的炮弹更加难以碎裂、且在远距离下坠角度更大有利于攻击装甲甲板、初速更高射程更远,但后续打靶与实战证明较轻的炮弹在远距存速急剧下降,穿甲能力不足,加上英方炮弹质量因素,在二战开始时其远距离贯穿深度只相当于旧式的15in MKI和新式的14in MKVII舰炮,三者同时逊于德国的38cm SK C/34舰炮。不过考虑到其开发时间较早,在20s时期依然比同期的美国MK I型和使用软被帽穿甲弹的三年式410要强(所以游戏里那爆表的火力其实是有点不科学的<ref>可能来自于美国海军论坛的Okun氏在2013年前后拿出的一张新火炮穿深表,其中在承认Mark.I火炮的弹重和存能均远低于三年式41cm舰炮+九一式彻甲弹或MK.V舰炮+5号重型弹的同时,却声称Mark.I舰炮的穿深远高于上述两炮。另外根据各种说法,Nathan Okun同志这炮表大量掺杂私货。不过这就无法解释狮级的火力疲软了</ref>)。
纳尔逊级的主炮由9门BL 16英寸 Mk.I(406毫米)火炮组成,分别安装在三座三联炮塔中,三座炮塔全部位于舰桥前方。在设计阶段,军械局认为更短且更轻的炮弹更加难以碎裂、且在远距离下坠角度更大有利于攻击装甲甲板、初速更高射程更远,但后续打靶与实战证明较轻的炮弹在远距存速急剧下降,穿甲能力不足,加上英方炮弹质量因素,在二战开始时其远距离贯穿深度只相当于旧式的15英寸 Mk.I和新式的14英寸 Mk.VII舰炮,三者同时逊于德国的380毫米SK C/34舰炮。不过考虑到其开发时间较早,在20年代时期依然比同期的美国Mk.I型和使用软被帽穿甲弹的三年式410要强(所以游戏里那爆表的火力其实是有点不科学的<ref>可能来自于美国海军论坛的Okun氏在2013年前后拿出的一张新火炮穿深表,其中在承认Mk.I火炮的弹重和存能均远低于三年式41cm舰炮+九一式彻甲弹或Mk.V舰炮+5号重型弹的同时,却声称Mk.I舰炮的穿深远高于上述两炮。另外根据各种说法,Nathan Okun同志这炮表大量掺杂私货。不过这就无法解释狮级的火力疲软了</ref>)。


新式的三联装炮塔明显改善了防护并添加了大量的防火互锁机构,但其同样导致提弹机构复杂且故障频发,这降低了其射速并限制了其实际火力发挥。后续的16in 1928A以及KGV等设计便放弃了纳尔逊式的提弹流程,重新改为了更加接近传家宝炮塔的结构。1936年皇家海军曾考虑过将其炮弹重新改为较重的型号并改善提弹机构,但最终因预算原因搁浅,加上战争期间资源紧张,纳尔逊级直到退役都没有用上新型炮弹,哪怕是改进过后的轻型炮弹。
新式的三联装炮塔明显改善了防护并添加了大量的防火互锁机构,但其同样导致提弹机构复杂且故障频发,这降低了其射速并限制了其实际火力发挥。后续的16in 1928A以及KGV等设计便放弃了纳尔逊式的提弹流程,重新改为了更加接近传家宝炮塔的结构。1936年皇家海军曾考虑过将其炮弹重新改为较重的型号并改善提弹机构,但最终因预算原因搁浅,加上战争期间资源紧张,纳尔逊级直到退役都没有用上新型炮弹,哪怕是改进过后的轻型炮弹。
7,432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