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用户:瀚海狂客/Obj 810

来自舰R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本页面介绍旧日本海军的驱逐队一级编制及各驱逐队变迁情况,其中部分早期驱逐队详细资料暂缺。

概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驱逐队是旧日本海军驱逐舰部队的基层编制,略号为dg。驱逐队的上级编制通常为水雷战队,也有单独隶属于航空战队、上级舰队或镇守府守备部队,以及全队作为预备舰者。

驱逐队这一编制的应用始于日俄战争期间,在日俄战争后的1905年(明治38年)12月确定为固定编制、舰籍挂在各镇守府的模式,并一直沿用到日本战败。

驱逐队的正式名称为“第××驱逐队”,可略称为“××驱”。“××”为数字番号,标准记法为汉字数字,但旧海军内部习惯使用阿拉伯数字简写。如使用略号,则简记为“××dg”。

驱逐队的司令官被称为“司令”,军衔通常为中佐或者少佐,与在旧日本海军中定义为“军舰”的巡洋舰等作战舰船舰长级别相当。驱逐队司令的座舰为驱逐队中的驱逐舰之一,称为“司令驱逐舰”。

番号与编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日俄战争时的驱逐队并无固定编制,属临时组建的战斗编组性质,编号也无明确规律。在日俄战争结束后,这批早期驱逐队随即解散。

1905年(明治38年)12月旧日本海军确定驱逐队编制并给予番号,采用横须贺镇守府使用1号,吴镇守府、佐世保镇守府、舞鹤镇守府依次使用2、3、4号,然后横须贺镇守府再使用5号的循环编号规则。1918年(大正7年)4月1日,编号规则变更为横须贺使用1~10、吴使用11~20、佐世保使用21~30、舞鹤使用31~40。

驱逐队的番号不是固定的,当驱逐队的舰籍在各镇守府间调动时,驱逐队的番号通常会发生变动,以符合编号规则。同时,在某些驱逐队因编制变动或所属驱逐舰集体退役淘汰时,其他驱逐队也可能更改编号以填补空缺。

驱逐队在满编制情况下每队通常四舰,但特型驱逐舰在30年代曾一度试行每队三舰的编制。同一驱逐队内的驱逐舰通常为同一型号或同一型号的不同亚型,但也存在很多因某一型驱逐舰生产数不为4的倍数或舰船损失等原因而导致不同型号驱逐舰混编的情况。

日俄战争驱逐队一览(番号顺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说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日俄战争期间驱逐队为临时编制,战后均解散。
  • 因资料缺乏,仅列出所属驱逐舰,包含日俄战争中沉没、调动及后续增补的舰船,均按同型舰顺序排序,不考虑时间先后。由于上述原因,存在同一驱逐舰重复出现的情况。
  • 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尚未对驱逐舰进行分级,但战后1912年(大正元年)8月28日日本海军施行驱逐舰等级制后,日俄战争时期留存下来的驱逐舰全部被归类为三等驱逐舰。此处为简便起见,不再标注。

第一驱逐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初始编制

白云型:白云[I]、朝潮[I]

晓型:晓[I]、霞[I]

战时编入

春雨型:春雨[I]、有明[I]、吹雪[I]、霰[I]

山彦型:晓[II](山彦)

第二驱逐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雷型:雷[I]、电[I]、曙[I]、胧[I]

第三驱逐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初始编制

东云型:东云[I]、薄云[I]

雷型:涟[I]

战时编入

晓型:霞[I]

第四驱逐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初始编制

春雨型:春雨[I]、村雨[I]、速鸟、朝雾[I]

战时编入

白云型:白云[I]、朝潮[I]

第五驱逐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东云型:丛云[I]、夕雾[I]、不知火[I]、阳炎[I]

1905年(明治38年)12月后驱逐队一览(番号顺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说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为便于区别,驱逐队番号后用“()”加罗马数字序号表示第几代,舰名后用“[]”加罗马数字序号表示第几代。历史上实际的舰名和驱逐队番号中均无此部分。
  • 旧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分为一、二、三三个等级,为简便起见,在同一驱逐队内自始至终仅有一等驱逐舰存在时,省略驱逐舰等级,仅在二、三等驱逐舰出现时进行区分。
  • 方括号“【】”内为当前时间点的驱逐队编制,按各舰的计划顺序而不是完工顺序排列,其中舰名为灰色表示暂时离队。
  • 对于驱逐队番号变更的情况,仅在最初编制时的番号下记录该队沿革,并注明后续番号变更情况。
  • 对于舰只调动的情况,当调出当前驱逐队后即不再记录,可以点击驱逐队番号在页面内进行跳转。
  • 对于某一驱逐舰从当前驱逐队内调出后再未编入其他驱逐队的,在该驱逐队变迁清单最后用“※”简略注明去向。
  • 1941年(昭和16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存在的驱逐队,队名后注(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组建的驱逐队,队名后注(战)。

第一驱逐队(II)[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第三十三驱逐队(I)第十八驱逐队(II)

概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太平洋战争前存在的驱逐队,由矶风型驱逐舰矶风[I]、滨风[I]、天津风[I]、时津风[I]组成。成立于1917年(大正6年)4月1日,因同日由春雨型三等驱逐舰、神风型三等驱逐舰(初代神风型)组成的第一驱逐队(I)更名为第四驱逐队,本队顶替空缺成为第一驱逐队(II)。1920年(大正9年)10月13日转籍舞鹤镇守府,番号改为第三十三驱逐队。1922年(大正11年)12月1日转籍吴镇守府,因由春雨型、白云型两型三等驱逐舰组成的第十八驱逐队(I)已更名为第二十七驱逐队(I),本队顶替空缺成为第十八驱逐队(II)。1935年(昭和10年)4月1日因所属舰船老化除籍解散。
年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1917年(大正6年)4月1日:新编,包括矶风型一等驱逐舰的矶风[I]、滨风[I]两舰,隶属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矶风[I]、滨风[I]】
  • 1917年(大正6年)4月14日:天津风[I]竣工,编入。【矶风[I]、滨风[I]、天津风[I]】
  • 1917年(大正6年)5月31日:时津风[I]竣工,编入。【矶风[I]、滨风[I]、天津风[I]、时津风[I]】
  • 1918年(大正7年)3月25日:时津风[I]座礁,30日放弃。
  • 1918年(大正7年)4月17日:时津风[I]从编制中移除。【矶风[I]、滨风[I]、天津风[I]】
  • 1920年(大正9年)2月19日:时津风[I]重新编入。【矶风[I]、滨风[I]、天津风[I]、时津风[I]】
  • 1920年(大正9年)5月1日:转为横须贺镇守府预备舰。
  • 1920年(大正9年)10月13日:舰籍转为舞鹤镇守府,番号变更为第三十三驱逐队(I)。转为舞鹤镇守府预备舰。
  • 1922年(大正11年)12月1日:舰籍转为吴镇守府,番号变更为第十八驱逐队(II)。转隶舞鹤要港部部队。
  • 1923年(大正12年)12月1日:转为吴镇守府预备舰。
  • 1924年(大正13年)4月1日:转隶大凑要港部部队。
  • 1925年(大正14年)4月1日:转为吴镇守府预备舰。
  • 1927年(昭和2年)2月5日:转隶第一遣外舰队。
  • 1927年(昭和2年)9月20日:转为吴镇守府预备舰。
  • 1935年(昭和10年)4月1日:因所属舰全部老化除籍,解散。

注:时津风[I]座礁后严重受损、舰体折断,失去修复价值。日本海军将舰上武器及可用零件拆卸后重新制造了船体,事实上相当于重新制造一艘新舰,但在官方文件中定义为“大修理”,仍视为同一艘船。

第二驱逐队(II)[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十六驱逐队(I)


第三驱逐队(III)[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十四驱逐队(II)

存续时间

  • 1919年(大正8年)2月1日 - 1939年(昭和14年)12月10日

初始编制

  • 江风型一等驱逐舰:江风[I]、谷风[I]

后续编入

  • 枞型二等驱逐舰:菊、葵

概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太平洋战争前存在的驱逐队,组建于1919年(大正8年)2月1日,因同日由神风型三等驱逐舰(初代神风型)组成的第三驱逐队(II)更名为第六驱逐队(II),本队顶替空缺成为第三驱逐队(III)。最初由江风型一等驱逐舰的江风[I]、谷风[I]组成,横须贺镇守府籍。1919年(大正8年)11月1日,转籍吴镇守府,因由神风型三等驱逐舰(初代神风型)组成的第十四驱逐队(I)已转籍横须贺并更名为第九驱逐队(II),本队顶替空缺成为第十四驱逐队(II)。1920年(大正9年)12月25日,枞型二等驱逐舰的菊、葵编入,成为同时编有一、二等驱逐舰的混成驱逐队。因二者性能差异过大,难以进行编队作战,仅隶属第一舰队第一水雷战队一年便退居二线,派遣至要港部部队从事沿岸警备工作。后江风[I]、谷风[I]调出,若竹型二等驱逐舰的夕颜一度编入,枞型的萩[I]编入。1939年(昭和14年)12月10日,菊、葵、萩[I]改造为哨戒艇,本队解散。

年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1919年(大正8年)2月1日:新编,包括江风型一等驱逐舰的江风[I]、谷风[I]两舰,隶属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 1919年(大正8年)11月1日:舰籍转为吴镇守府,番号变更为第十四驱逐队,隶属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 1920年(大正9年)12月25日:枞型二等驱逐舰菊、葵(均于20日竣工)编入。
  • 1921年(大正10年)12月1日:转为吴镇守府预备舰。
  • 1923年(大正12年)12月1日:转隶第一舰队第一水雷战队。
  • 1924年(大正13年)12月1日:转为吴镇守府预备舰。
  • 1925年(大正14年)12月1日:派遣至马公要港部。
  • 1928年(昭和3年)12月10日:转为吴镇守府预备舰。
  • 1930年(昭和5年)12月1日:派遣至舞鹤要港部。
  • 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江风[I]、谷风[I]从吴镇守府部队调出。若竹型二等驱逐舰夕颜自第十六驱逐队(II)调入。
  • 1935年(昭和10年)11月15日:夕颜从吴镇守府部队调出。枞型二等驱逐舰萩[I]从第十五驱逐队(IV)调入。
  • 1939年(昭和14年)12月10日:解散。菊、葵、萩[I]改造为哨戒艇。

注:江风[I]、谷风[I]、夕颜[I]三舰调出本队后详细舰历暂缺。江风[I]于1934年(昭和9年)4月1日除籍拆解。谷风[I]于1935年(昭和10年)4月1日除籍,未拆解;1940年(昭和15年)4月1日更名废驱逐舰第十九号,继续在吴港系留;1944年(昭和19年)一度作为回天鱼雷练习舰使用,后被用作防波堤,战后解体。夕颜1940年(昭和15年)4月1日舰种变更为哨戒艇,更名为第四十六号哨戒艇,1944年(昭和19年)11月10日战沉。

第十四驱逐队(II)[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三驱逐队(III)

第十六驱逐队(I)[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二驱逐队(II)→第三十二驱逐队(I)→第十七驱逐队(II)→第六扫海队

存续时间

  • 1912年(明治45年)6月25日 - 1936年(昭和11年)4月1日

初始编制

  • 海风型一等驱逐舰:海风[I]、山风[I]

后续编入

  • 楢型二等驱逐舰:楢[I]、榎[I]

中途编入又调离

  • 浦风型一等驱逐舰:浦风

概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太平洋战争前存在的驱逐队,组建于1912年(明治45年)6月25日,最初由海风型一等驱逐舰的海风[I]山风[I]组成,横须贺镇守府籍。随后浦风型一等驱逐舰的浦风一度编入。1918年(大正7年)4月1日,由神风型三等驱逐舰(初代神风型)组成的第二驱逐队(I)更名为第五驱逐队(I),本队顶替空缺成为第二驱逐队(II)。1918年(大正7年)4月30日,海风型两舰脱离驱逐队编制,三个月后又重回第二驱逐队。后同楢型二等驱逐舰的楢[I]榎[I]混编为同时编有一、二等驱逐舰的混成驱逐队。1918年(大正7年)11月,转籍舞鹤镇守府,番号改为第三十二驱逐队(I)。1922年(大正11年)12月1日,转籍吴镇守府,因同日由樱型、桦型两型二等驱逐舰组成的第十七驱逐队(I)更名为第二十一驱逐队(I),本队顶替空缺成为第十七驱逐队(II)。1930年(昭和5年)6月1日,队内四舰因过于老旧,舰种从驱逐舰变更为扫海艇,番号同步更改为第六扫海队。

年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1912年(明治45年)6月25日:新编,包括海风[I]山风[I]两舰,隶属横须贺镇守府横须贺水雷团。【海风[I]、山风[I]】
  • 1912年(大正元年)8月15日:转隶第一舰队。
  • 1912年(大正元年)12月1日:转隶横须贺镇守府横须贺水雷团。
  • 1913年(大正2年)3月24日:转隶横须贺防备队。
  • 1913年(大正2年)8月10日:转隶第一舰队。
  • 1913年(大正2年)11月15日:转隶横须贺镇守府横须贺防备队。
  • 1914年(大正3年)8月10日:转隶第一舰队第一水雷战队。
  • 1914年(大正3年)9月14日:同巡洋战舰鞍马编成第一南遣支队。
  • 1915年(大正4年)2月1日:转隶第一舰队。
  • 1915年(大正4年)2月5日:转隶第一水雷战队。
  • 1915年(大正4年)12月1日:浦风[I]从横须贺防备队调入。【海风[I]、山风[I]、浦风[I]】
  • 1915年(大正4年)12月13日:转隶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 1917年(大正6年)4月1日:转隶横须贺镇守府横须贺防备队,浦风[I]从驱逐队中调离,但仍在横须贺防备队编制内。【海风[I]、山风[I]】
  • 1917年(大正6年)12月1日:转为横须贺镇守府预备舰。
  • 1918年(大正7年)4月1日:驱逐队番号重编。番号变更为第二驱逐队(II)。
  • 1918年(大正7年)4月30日:海风[I]、山风[I]从驱逐队调离。同日,楢[I](当日竣工)、榎[I](29日竣工)编入。【楢[I]、榎[I]】
  • 1918年(大正7年)8月1日:海风[I]、山风[I]调回。【海风[I]、山风[I]、楢[I]、榎[I]】
  • 1918年(大正7年)11月2日:舰籍转至舞鹤镇守府,番号变更为第三十二驱逐队,转隶第一舰队第一水雷战队。
  • 1920年(大正9年)11月5日:转隶舞鹤镇守府部队。
  • 1922年(大正11年)12月1日:舰籍转至吴镇守府,番号变更为第十七驱逐队,转为吴镇守府预备舰。
  • 1923年(大正12年)12月1日:转隶舞鹤要港部部队。
  • 1925年(大正14年)12月1日:转为吴镇守府预备舰。
  • 1926年(大正15年)12月1日:转隶镇海要港部部队。
  • 1927年(昭和2年)12月1日:派遣至舞鹤要港部。
  • 1928年(昭和3年)8月1日:派遣至镇海要港部。
  • 1928年(昭和3年)12月10日:转为吴镇守府预备舰。
  • 1930年(昭和5年)6月1日:解散。全舰舰种变更为扫海艇,第七号扫海艇(旧海风[I])、第八号扫海艇(旧山风[I])、第九号(旧楢[I])、第十号扫海艇(旧榎[I])重新编为第六扫海队,隶属吴镇守府吴防备队。【第七号扫海艇、第八号扫海艇、第九号扫海艇、第十号扫海艇】
  • 1936年(昭和11年)4月1日:解散。第七号扫海艇、第八号扫海艇除籍,第九号扫海艇、第十号扫海艇舰种变更为杂役船。

浦风[I]调离第十六驱逐队(I)后未再隶属于任何驱逐队,1926年(大正15年)12月1日编入第一遣外舰队,1933年(昭和8年)5月20日编入第三舰队第十一战队,1936年(昭和11年)6月18日转为横须贺镇守府预备舰,1936年(昭和11年)7月1日除籍转为横须贺海兵团练习船,1945年(昭和20年)7月18日因空袭坐沉,战后解体。

第十七驱逐队(II)[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十六驱逐队(I)

第十八驱逐队(II)[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一驱逐队(II)

第三十二驱逐队(I)[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十六驱逐队(I)


第三十三驱逐队(I)[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一驱逐队(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