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中的U-96号潜艇模型。
历史沿革
在中国大陆,潜艇不论吨位几何,一律称之为潜艇,算是舰艇划分的例外。台湾地区和日本则根据吨位,会分别以潜艇和潜舰称呼。苏联最为特别,吨位破万的潜艇,以“水下巡洋舰”称呼。
潜艇的概念早在17世纪便有人提出,但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远远不足,人们虽然已经意识到潜艇具有非凡的隐蔽性和突袭效果,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少量应用了潜艇,也仍然认为她们没有军事价值。原因倒是显而易见——最早一批上战场的潜艇连个像样的发动机都没有,甚至全靠人力划水龟速推进。而且当时还没有鱼雷,潜艇反舰只能靠必须贴脸操作的杆雷或水雷,很容易暴毙。事实上类似这种程度的潜艇直到二战都有,提尔比茨就让英军用袖珍潜艇给爆了,瘫痪了一年时间。
在19~20世纪之交,随着柴电动力引擎和双层船壳的发明,以及鱼雷技术的进步,潜艇的威力逐渐显现。一战中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让各国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水下的恐惧——潜艇在水下突然现身,用鱼雷重创目标后又销声匿迹。到20世纪40年代,各国都有发展自己的潜艇,并将潜艇用于袭击商船、偷袭舰队与隐蔽侦察的行动,而在破交袭击中又以德国和美国潜艇的表现最为抢眼。然而,由于反潜武器和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加之动力明显比水面舰艇羸弱(潜航速度只有6节左右,和浅水重炮舰一个水平),潜艇在大兵团交战时很难占到主动权。
不论如何,由于潜艇自身巨大的隐蔽性优势,各国在战后仍然大力发展潜艇。50年代核动力和潜射导弹的出现终于让潜艇臻至完美:25~44节的潜航速度给予了潜艇主动前出抢占海域、以及在水面舰艇狂轰滥炸下全身而退的机会,而随时可能从某片海域冒出来的战略导弹则把潜艇抬高到了达摩克利斯剑的地位。由此,潜艇成为彻底遁入水下的破军甚至灭国刺客,彻底抛弃了火炮等在水面上才能使用的武器装备。
现实中的潜艇一般不与舰队一同行动,这点与游戏中还是挺吻合的。
游戏性能
潜艇在游戏内被称作“鱼”,以鱼雷作为攻击手段,参与开幕和闭幕雷击。除了技能之外,“火力”和“对空”属性不会对潜艇产生任何影响,且潜艇的对空值无法强化,固定为0。
在游戏中,只有航战、轻母、航巡、轻巡、雷巡、驱逐、防驱这7类舰船可以攻击潜艇,除航战以外,其余6类舰船在能攻击潜艇的场合,必定会攻击潜艇。由于反潜攻击具有2.0的穿甲系数,且不受航向影响,因此潜艇在深水炸弹面前是十分脆弱的。
因为拥有开幕雷击且战斗机制过于特殊,游戏里的潜艇一般都是单独组队,很少与其他舰种混编,即使是混编一般也是与航母混编组成多重开幕以增加开幕清场效果。
潜艇因为出征消耗极低(甚至比小学生还低),而且开幕雷击可以先手攻击,所以潜艇是大多数大佬做日常周常任务的首选,在后期练一队高练度(最好满级后兼修大角度和后备弹)的潜艇是非常重要的。
自从舰队决战于2020年9月实装以后,由于潜艇刷决战的思路被开发出来,通过前期依靠快速建造潜艇刷决战来获取优质装备和主力舰船的玩法已经成为新的风潮,所以现在的潜艇不仅是大佬的玩具,也是帮助新人快速积攒实力的好帮手。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攻击类型
|
|
|
|
昼战雷击[1]
|
|
昼战雷击[2]
|
|
夜战雷击[3]
|
备注
|
[1]:非大破,且等级11及以上才能参与先制鱼雷。 [2]:非大破才能参与鱼雷战。 [3]: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
装备类型
- 这艘舰船可以安装这一类型的装备。
- 这个装备可以安装在这一类型的舰船上。
装备类型
|
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强化装备
|
是否可装备
|
|
|
√
|
|
|
|
|
|
|
|
√
|
备注
|
|
舰船一览
图鉴
改造图鉴
参考资料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