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军Z16号驱逐舰,后期上色。
历史沿革
纵观整个军舰设计史,驱逐舰可分为两个时代:火炮驱逐舰、导弹驱逐舰。游戏中这些叫做驱逐舰的驱逐舰大部分都是火炮驱逐舰,还有一些是护卫舰。
驱逐舰
长久以来,从风帆时代到蒸汽铁甲舰时代早期,海军的游戏规则都是大鱼吃小鱼——大者为王,越大的船不但越抗揍,还能带越大越多的火炮。主力舰之间的甲弹对抗是这一时期不变的主旋律。
19世纪中叶鱼雷诞生,这种新式武器利用了水的力量,能够轻易撕裂任何主力舰的厚重装甲。这给海军带来了一条全新的游戏规则:快鱼吃慢鱼——高速高机动性的廉价轻型舰艇可以扛着鱼雷组成狼群突脸臃肿笨拙的主力舰。“必须用主力舰打败主力舰”的铁律就此坍塌。至此,鱼雷艇成了海军的新秀,甚至一些主力舰都会担任鱼雷艇母舰,把鱼雷艇的身影硬生生地拓展到了远洋。
在这个背景下,19世纪90年代,英国海军大臣约翰·费舍尔提议英国海军应装备一种航速不小于27节的轻型舰艇来屏卫主力舰不受鱼雷艇袭击,当时称之为“鱼雷艇驱逐舰(torpedo boat destroyer)”。该建议得到英国海军采纳,不久后世界上第一艘鱼雷艇驱逐舰浩劫号(HMS Havok,另译哈沃克)诞生,其构型基本上就是架着小口径速射炮的大号鱼雷艇。事实上这种程度的“驱逐舰”直到30年代还在产出,游戏中的代表有伏尔铿、雉、T.995和墨尔波墨涅。德国人后来沿用了类似说法,称自己的驱逐舰为“舰队鱼雷艇”(flottentorpedoboot)。T-23中的T指的就是舰队鱼雷艇。法国人也类似,驱逐舰和鱼雷艇一并称之为torpilleur。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驱逐舰逐渐替代了原来的反制目标,转而成为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的舰艇。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费舍尔倡导的鱼雷艇杀手,还是法、德军队认知中的超大型远洋鱼雷艇,都是十分合理的认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和潜艇异军突起,成为驱逐舰新的首要驱逐对象。一战后驱逐舰吨位纷纷来到了1千吨级,火炮也都提升到了100+mm。步入20世纪20年代,各国对驱逐舰都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根据战场上的需求,各自发展出了重视炮击、重视鱼雷、重视防空等侧重点不一的驱逐舰。40年代,随着高平两用火炮及火控系统的发展,以及执行“不大于1850吨”规范的海军条约体系崩溃,美国人首先提出了各方面均衡发展的“泛用型”的驱逐舰,这就是后来的“弗莱彻”级。事实证明“泛用型”的思想是成功的,直到战后,驱逐舰这种武器平台也向着多功能化发展。虽然当今的驱逐舰已经和二战时的概念相去甚远,但不得不承认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驱逐舰在海军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到二战期间,她们可大致分为两种级别:
- 一等驱逐舰/舰队驱逐舰,游戏中绝大多数都属此列,吨位在1500~3000吨的区间上,航速在35~45节的区间上,设计任务为护航主力舰。
- 二等驱逐舰/护航驱逐舰(destroyer escort),以巴克利级等为代表的,她们的规格相对低,吨位在1000~2000区间上,航速在20~30节区间上,设计任务主要为护航商船和辅助舰艇。
- 有时,在舰队驱逐舰之上还会设立一个驱逐领舰,代表为空想级和诺福克级,顾名思义是作为驱逐舰领导者的存在,其吨位和武备介乎驱逐舰和轻巡之间。法国称之为contre-torpilleur——和torpedo boat destroyer一样可以理解为鱼雷艇杀手,再次证明当时的法国观念下,驱逐舰就是大号鱼雷艇。
二战期间的英国海军sloop紫石英号。
护卫舰
注意:游戏内的“护卫舰”一词通常指代广义上的护卫舰,即在探讨舰队组成时,对任意在舰队中屏卫主力舰的战斗舰艇的总称。以下仅讨论狭义上的护卫舰。
较之驱逐舰,护卫舰(frigate)更加老派:这个词在风帆时代指的是快速桨帆船,后来引申成巡防舰,即比战列舰低一档次的重炮舰。蒸汽铁甲舰时代来临后,这个词随即逐渐弃用。
二战前不久英国又重新把frigate搬了出来,并定义为一类比驱逐舰更小的反潜舰,由此基本完成了现代护卫舰的定义。当时英军的护卫舰从高到低分成三个级别,均延续了风帆时代的称谓:
- sloop——按照军舰标准设计建造的远洋大型反潜舰,比同时期驱逐舰指标有所下调。本意是单桅帆船/巡逻炮舰。游戏中的代表为紫石英和燕八哥(黑天鹅级)。
- frigate——按照民船标准设计建造的远洋中型反潜舰,也可以理解成强化了远洋任务能力的corvette。代表有河级。
- corvette——按照民船标准设计建造的近海小型反潜舰。本意是快速帆船/轻巡防舰。代表有花级。
这三个级别从高到低也可以理解为:重型护卫舰、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
二战期间这些舰艇主要负责护航民船,虽然大都没什么著名事迹,但作为大西洋上的民船守护者,为当时的战争后勤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参与了不少反潜战术研究。二战后英国人发现自家的frigate保有量远超sloop,因此废除了sloop一说,而frigate的设计建造标准也逐渐提高到军舰标准。从此之后国际上的护卫舰只使用frigate和corvette两种级别。以游戏举例,吕贝克是frigate,而SKR-6是corvette。
美国重拾frigate的时间要更晚,这主要是因为美军体系下护航驱逐舰扮演了护卫舰的角色。在服役诺福克级和米切尔级后,frigate又成了当时驱逐领舰和巡洋舰的统称。一直到1975年佩里级护卫舰服役、驱逐领舰取消,美国人才终于正式使用frigate指代某一类舰船。
总的来说,护卫舰可以理解为驱逐舰的简配版,而建造、维护与部署成本均比驱逐舰更低,更适合护航数量与航行班次远多于军舰的民船。回到舰队中,护卫舰也是量大管饱的反潜舰,能够从驱逐舰手中分担任务减轻其负担。
游戏性能
一些驱逐舰能在技能与专武的加成下在夜战打出核弹级别的输出。
游戏中驱逐舰的火力、对空和装甲均不尽人意,换取的是极高的闪避和鱼雷值。驱逐舰凭借闪避值活过炮击战,然后在鱼雷战和夜战用鱼雷给予敌方重创是最常见的用法。极少数因为技能的原因,在白天就能造成可观的输出,这一小部分驱逐舰也被戏称为“炮驱”。
驱逐舰是游戏里实装数量最多的舰种,改造数量也是最多的,技能类型多种多样,从体系领袖技能到单体生存技能再到高输出技能应有尽有,可以单体与其他舰种混编也可进行群体作战,具有多元化的作战体系和用途。驱逐编队从理论上可以攻克游戏里的所有敌方无导弹和无陆基单位的关卡,而且驱逐舰极低的出击和维修消耗也使得不少快速修理道具充裕的玩家一度用驱逐编队去捞船和做日常任务,此情况直至决战模式的实装和潜艇队刷决战的玩法被开发出来才正式告一段落。
虽然某些驱逐舰的对空属性不低,但一般来说,驱逐编队中应每人至少携带一个防空炮,提高开幕阶段的存活率。此外,携带鱼雷可以保证输出,携带深弹投射器和声呐可以提高反潜能力,携带动力系统(马达)则保证生存性。
战斗流程
|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
|
昼战反潜[1]
|
昼战雷击[2]
|
昼战炮击[3] 昼战反潜[4]
|
昼战雷击[5]
|
|
夜战雷击[6] 夜战反潜[4]
|
| 备注
|
[1]:选择单横阵才能参与先制反潜。 [2]:非大破,且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先制鱼雷。 [3]:射程为“长”及以上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4]:若对方有水下单位,会优先进行反潜攻击。 [5]:非大破才能参与鱼雷战。 [6]: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
| 阶段 |
攻击类型
|
| 航空战 |
|
| 导弹战 |
|
| 先制反潜 |
昼战反潜[1]
|
| 先制鱼雷 |
昼战雷击[2]
|
| 炮击战 |
昼战炮击[3] 昼战反潜[4]
|
| 鱼雷战 |
昼战雷击[5]
|
| 闭幕导弹 |
|
| 夜战 |
夜战雷击[6] 夜战反潜[4]
|
| 备注
|
[1]:选择单横阵才能参与先制反潜。 [2]:非大破,且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先制鱼雷。 [3]:射程为“长”及以上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4]:若对方有水下单位,会优先进行反潜攻击。 [5]:非大破才能参与鱼雷战。 [6]: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
装备类型
- 这艘舰船可以安装这一类型的装备。
- 这个装备可以安装在这一类型的舰船上。
| 装备类型
|
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强化装备
|
| 是否可装备
|
√[1]
|
√
|
√[2]
|
|
|
√
|
√
|
√
|
√
|
|
√
|
| 备注
|
[1]:仅可装备小型主炮。 [2]:仅可装备鱼雷(通用)。
|
| 装备类型 |
是否可装备
|
| 主炮 |
√[1]
|
| 副炮 |
√
|
| 鱼雷 |
√[2]
|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
| 侦察机 |
|
| 雷达 |
√
|
| 炮弹 |
√
|
| 防空炮 |
√
|
| 反潜装备 |
√
|
| 发射器·导弹 |
|
| 强化装备 |
√
|
| 备注
|
[1]:仅可装备小型主炮。 [2]:仅可装备鱼雷(通用)。
|
舰船一览
普通图鉴
改造图鉴
深海图鉴
参考资料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