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图鉴编号:129 | 稀有度:3 | ||
类型 | |||
2cost 2sp:战列巡洋舰(大型舰/主力舰) | |||
改造要求 | |||
不可改造 | |||
耐久 | 55 | 火力 | 43 / 68 |
装甲 | 35 / 50 | 鱼雷 | 12 / 42 |
回避 | 25 / 58 | 对空 | 20 / 50 |
搭载 | 6 | 对潜 | 0 / 0 |
航速 | 27.5 | 索敌 | 13 / 40 |
射程 | 长 | 幸运 | 15 |
出击消耗 | |||
燃料 | 50 | 弹药 | 90 |
强化提供经验 | |||
火力 | +43 | 鱼雷 | +0 |
装甲 | +38 | 对空 | +10 |
拆解资源 | |||
燃料 | 40 | 弹药 | 50 |
钢材 | 40 | 铝材 | 0 |
携带装备 | |||
![]() |
![]() | ||
德国三联283毫米炮 | 柴油机 | 无 | 不可装备 |
火力+11 命中+3 射程: |
回避+5 幸运+3 |
||
2 | 2 | 2 | 0 |
获得方式 | |||
掉落(4-3 H,4-4 L 5-4~5-5,6-2 M、6-4 K 7-1 N,7-2~7-5,8-2) | |||
舰少资料库 | |||
舰船简介 | |||
舍尔海军上将号属德意志级二号舰,这级特别的军舰设计主要用于破交。由于改装和修理,她错过了挪威战役。40年底改装完成后舍尔海军上将号突入大西洋执行了破交任务,虽然战果不算大,但是英国国海军为此集结了大批军舰围剿。43年开始德国海军将重心完全倾斜到潜艇上,舍尔海军上将号再也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于45年5月被英国飞机炸沉在港内。 |
舍尔海军上将

|
|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立绘 |
---|
注:大破无和谐
立绘 |
---|
获得前 |
除夕的夜晚,准备好爆竹来炒热气氛吧!(请注意可燃放区域) |
获得后 |
新的一年,也要以绝佳的状态迎接接下来的每一天哦~(室内禁止吸烟) |
台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场合 | 内容 | |
---|---|---|
标题画面 | ||
| ||
获得 | 我是袖珍战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我好像错过了很多战役,那就不要犹豫啦,长官请快让我投入实战吧! | |
| ||
白天1 | 哟哈~长官您好呀~这么早就来巡视您的领地…咳咳,港区啦。真是认真呢,不错不错~ | |
| ||
白天2 | 嘿~长官,您也想来一根雪茄吗?味道比那些普通的烟草要好上十倍不止哟!啊,我手里的是鱼雷啦~现在可是执勤中啊。 | |
| ||
白天3 | 雪茄配Erdinger也不错哦~呼呼呼,长官一定没有尝试过吧。这种搭配我还没有告诉过其他人哟,您是第一个~ | |
| ||
白天特殊1 | 难得有寒带海域的远征任务,我先一步出发了。长官请转告E国队友,就说要追上我可得加快速度哦~ | |
| ||
白天特殊2 | 嗯?——U艇们上报的战果里居然有一艘是和我提交的重名了。要不,就算合作击沉? | |
| ||
白天特殊3 | 德意志——啊不,该叫吕佐夫了。她又一个人去远征,这太危险了。我马上去和她会合…… | |
| ||
夜间1 | 哈…哈…终于到晚上了,赶紧来一根雪茄——呼~神清气爽,等等,怎么有股油漆的味道? | |
| ||
夜间2 | 长官?长官?看起来是睡着了~嘿嘿,让我去酒窖里看看有些什么~ | |
| ||
夜间3 | 嗝~哟哈~长官,您好呀~醒了吗?那、那就快点开始工作吧~我、我也会帮忙的~ | |
| ||
夜间特殊1 | 舍尔长期都在执行远洋巡航任务,与您分开的时候,长官肯定和我一样都寂寞难耐吧?嘻嘻,至少晚上我会多陪您聊聊天的。 | |
| ||
夜间特殊2 | 呜哇!噗,夜里想在沙发上打盹,刚一翻身就摔地板上,毕竟我睡相一直不太好嘛…… | |
| ||
夜间特殊3 | 接吻时能尝到让人困扰的烟渍味?……额啊,我、我一定努力戒烟! | |
| ||
拜访好友 | 嗯……客人你之前登记的信息是在这,还是这里? | |
| ||
提督室 | 房间里一股子烟味呀,抱歉抱歉,我去开窗通风~ | |
| ||
阵型 | 嘿呀~出发出发! | |
| ||
攻击 | 瞄准,齐射啦! | |
| ||
夜战 | 意外的惊喜! | |
| ||
中破 | 咳咳咳…没想到只是分神了一下而已…… | |
| ||
誓约 | 战场上我可是会吸引大批敌人前来的哟~长官你不怕吗?嘻嘻~那就把我手中的鱼雷给长官您吧,如果必要的时候,丢出去可以防身。 | |
|
原型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舍尔海军上将号装甲舰(德语:Admiral Scheer)是德国海军的一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德国将其划分为装甲舰,英国则称它们为“袖珍战舰”,另外还有被划分为重巡洋舰的争议)。该舰名字取自于德国一战的公海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莱因哈特·舍尔。舍尔海军上将号于1933年4月1日下水,并由莱因哈特·舍尔上将的女儿——玛里安娜·贝瑟勒(Marianne Besserer)为该舰命名。
全舰长187.98米,最宽处21.71米,吃水7.34米,排水量12100吨,满载16200吨,测试最大航速28.3节,续航能力9000海里/20节,舰员编制1150人。
全舰拥有2座三联装283毫米/L54.5 SKC/34主炮,8座单管150mm副炮,3座双联装105毫米/L65高炮,4座双联装37mm高炮,10门20mm高炮,2座四连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架Ar-196水上侦察机,1台弹射器。
西班牙内战前后的舍尔海军上将号[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舍尔海军上将号的首次任务为1936年7月,被派到西班牙疏散被西班牙内战卷入的德国平民。它还暗中监视载满武器、援助共和政府的苏联船队以及保护运输武器给国民军的德国船只。1937年5月31日,舍尔海军上将号炮轰了共和军于阿尔梅里亚的军事设施,以报2天前共和军飞机轰炸其姊妹舰德意志号之仇。到了1938年6月末,它已结束了8次的部署任务。
在接近部署于西班牙的任务结束前,舍尔海军上将号于1938年4月被作为一个投票所,专给就读于罗马的圣玛利亚灵魂之母堂(Santa Maria dell'Anima)学院的德国与奥地利神职人员与学生海外投票权,处理德奥合并的议题。因此舍尔海军上将号停泊于意大利的加埃塔港内。与德国预期之结果相反,当地有90%的选票否决德奥合并,此事件当时还被称作“加埃塔之耻”(意大利语:Vergogna di Gaeta;德语:Schande von Gaeta)。
之后舍尔原本计划于德意志号一起与1939年从威廉港出发,驶入大西洋攻击盟军船只。出发前因机械故障,被留在本土修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作战行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舍尔海军上将号于1939年9月开始了它首次的二战生涯,但随即在威廉港就被英国皇家空军的布伦海姆式轰炸机攻击。它被击中了3枚炸弹,但均未造成严重的伤害,舰上的高射炮击落1架轰炸机。
之后舍尔海军上将号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检修,而它的姊妹舰则出航进行海上破交战。德意志号在回程时击沉了2艘船,但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在击沉9艘船后被英国皇家海军发现并给予重创,之后在拉普拉塔河口海战后自行凿沉于蒙得维的亚港。
虽然这些装甲舰并未取得很大的成果,但已证实了海上通商破坏战的概念。舍尔海军上将号于1940年前几个月被改良,原本很重的指挥塔换装了较轻的,并在同年7月重新划分为重巡洋舰。
舍尔海军上将号于1940年10月14日巡弋时,海军的B-Dienst机关(即对敌方无线电通讯的监视部门 Beobachtungsdienst des feindlichen Funkverkehrs)使用雷达拦截到了一支船团,从而成为舍尔海军上将号的第一个目标—从加拿大新斯科舍哈利法克斯港出航的HX-84船团。舍尔海军上将号于1940年11月5日弹射水上飞机找到船团的位置,并相信其无护卫舰护航,于是舍尔海军上将号出发前去攻击。
然而,当船团出现于海上地平线时,有一艘船脱离船团并挑战了舍尔海军上将号。该船为由爱德华·芬根上校所指挥的杰维斯湾号(Jervis Bay),是一艘武装商船,也是该船团唯一一艘护卫舰。由于盟军战舰的数量不足,在战争初期阶段,船团只有在最后3天的航行里才有驱逐舰保护。因此杰维斯湾号完全处于劣势,但德国船舰必须优先攻击已放出烟雾、试图分散逃走的船团。
舍尔海军上将号成功地开火击沉5艘船只,并使圣·德梅特里奥号油轮着火,但该船在杰维斯湾号的牺牲保护下成功及时抢救。这次的攻击行动使得英国皇家海军司令部改变政策,大型船团必须在战斗舰或战斗巡洋舰的护卫下才能航行,此举影响了皇家海军许多舰只往后的任务角色。
皇家海军派遣多艘船舰去搜捕舍尔海军上将号,但它成功南下逃脱并与补油舰诺德马克号(Nordmark)会合。在之后2个月里,舍尔海军上将号又击沉了数艘船,缴获其补给品与战俘,之后又将战俘转到诺德马克号上。
之后它在中大西洋上度过了1940年的圣诞节,之后又经过数百海里的航程,通过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于1941年2月进入印度洋。之后它又发现了另外2艘目标船,但它们其中一艘设法发出了求救信号,召来了英国巡洋舰支援。而舍尔海军上将号设法击沉了一艘运煤船后逃入大西洋。提奥多尔·克兰克上校向北航行,通过丹麦海峡并最终于1941年4月1日回到了基尔港去看望正在改装的姐姐......,此行共航行了85,000千米和击沉16艘商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作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截击北极航线以及仙境行动
舍尔海军上将在此期间一直位于港口之内,直到1942年7月2日出发拦截援苏的北极船团——PQ-17船团。8月中旬舍尔海军上将转移至纳尔维克,准备参加由德国海军北方司令部发起的仙境行动(Unternehmen Wunderland),以建立德国海军在苏联北部海域的制海权。为了协助此行动,德国海军派来了一支特别监听小队帮助探测苏联方面的通讯。 8月15日,在先前派出的潜艇部队中U-601返回的情报使得胡伯特·舒蒙特(1941-1942年负责德国海军位于挪威北部的舰队)和门德森·博尔肯上校(在克兰克上校调离舍尔之后派来的新任舰长)还是重新燃起了希望,U-601的艇长彼得·奥特马尔·格劳汇报说新地岛以东海域风浪不大,海冰稀少,几乎不会影响行动。
受此鼓舞,8月16日下午15时,舍尔海军上将号在“弗里德里希,埃克尔特”(Z-16, Friedrich Eckoldt). “埃里希·施泰因布林克" (Z-15,Ercih Steinbrinck)和“理夏德·贝岑"号(Z-4,Richard Beitzen) 三艘驱逐舰的护卫下从肖蒙峡湾鸣笛起航,一路向东北航行,并且完全保持无线电静默。在熊岛(Bear Island)附近海域舍尔海军上将号与航程不足的驱逐舰分别,独自踏上远赴喀拉海的征程。
水面舰纬度最高的作战
在舍尔海军上将号离开之后,巴伦支海正在形成一阵浓雾,但博尔肯对此非常满意,因为这可以隐蔽战舰的行踪。舍尔于8月18日夜间抵达新地岛北部海域并和U-601回合,确认情报和气象状态无误之后舍尔继续向着喀拉海前进。
在此期间直到8月20日,舍尔一共放飞了两次Ar-196侦察机,但因罗盘故障导致第一次侦查失败。随后越来越多的浮冰使得舍尔被迫再次放出侦察机探路,21日正午时分侦察机传来情报——于莫纳岛以东发现船队。
实际上这支被命名为“极地3”于8月8日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出发,8月15日被德国空军发现。在贝卢沙鲸湾短暂逗留后由破冰船“克拉辛”号(Krasin)带领穿过喀拉海峡,于18日抵达迪克森后继续向北行驶,另一艘破冰船“列宁”号(Lenin)和英国油船“希望峰”(Mount Hope) 加入船队。如果“舍尔”号能够拦截这支船队,那么“北方航路"将迎来灾难性的毁灭。门德森·博尔肯命令水上飞机再次起飞,目标区域却笼罩着一片薄雾。整个晚上舍尔号都在预定路线上守株待兔,但苏联人并没有出现,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铸成大错,并决定发起追击,可是宝贵的战机已经彻底丧失了。
舍尔海军上将号于8月22日清晨又一次放飞侦察机,但视野中除了冰雪、海水和裸露的黑色冻土,别无它物。飞行员只得驾机向东飞去,探查维利基茨基海峡附近的冰情。不过,迪斯特威格上尉的无线电破译小组在全舰士气即将跌至谷底时及时打了针兴奋剂,他们终于破译了一条电报:有船队以5节航速向东北驶去,即将进入维利基茨基海峡!5节的航速几乎与步行无异,如果在其他海城,舍尔号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追上目标,但现在舍尔海军上将号因浮冰所迫只能缓慢行驶,8月23日,Ar- 196再次发现行踪不定的船队,位于赫兰一汉森岛(Helland- Hansen Island)锚地附近,这条消息在未来两天里激励着“舍尔”号不断东进。但最终在俄罗斯岛附近,博尔肯为了节约航空燃油并未对此处进行侦查,导致舍尔被浮冰所困,最后在娴熟指挥下脱困,返回开阔海域。
8月25日上午5时30分,舍尔号的侦察机在第11次侦查结束后撞上浮冰损失,博尔肯失去了唯一的侦察机如同瞎子一般,在喀拉海奔波一周的舍尔还是两手空空,博尔肯萌生撤退的念头时,瞭望塔发现了一条苏联舰船——亚历山大·西伯利亚科夫号破冰船,此刻是8月25号的上午11时。
8月25日中午时分,这艘已经服役超过三十年的破冰船抵达奥罗维亚尼角(Cape Olovianny) 附近,透过凛冽的寒风,睐望手能够清楚地望见三座岛屿的身影一一贝鲁沙岛、森特拉尼岛(Centralny Island) 和多尔基岛(Dolgy Island), 大多数船员们刚开始享用午餐。13时17分,高级信号员阿列克谢耶夫(Alexeyev)报告说观察到一团烟雾,显然来自其他船舶。
在行船稀少的北极水域,除非事先约定,两船相遇的概率非常小,于是所有人都立即抛下刀叉餐盘,涌上甲板想一看究竟。舰长卡恰拉瓦命令报务员沙尔沙文(Sharshavin)向来船发出询问,要求表明身份,但对方保持沉默,不予回应。随着距离渐渐拉近,模糊的船影也愈发清晰,舰桥上的阿列克谢耶夫突然倒吸一口冷气说道:“是大型主力舰。”卡恰拉瓦也手持双简望远镜紧盯着海天线尽头,肯定了部下的判断:“没错,是一艘战列舰或巡洋舰,看看那舰桥,火炮居然有那么多,沙尔沙文,赶紧向迪克森发报,就说我们在贝鲁沙岛发现战列舰一艘,国籍不明!”
博尔肯此时不想击沉面前的苏联船只,他急需前方海冰和航线的情报,如果可以俘虏对面便可以获得密码本。于是博尔肯命令向其发送信号并升起一面美国国旗——他打算将自己伪装成一条美国重巡洋舰“塔斯卡卢萨”号。但是西伯利亚科夫号最终解读的信号为Siyasima,一条看起来像是日本船只的名字。如果解读正确,那么舍尔会更早的被发现自己的身份,因为西伯利亚科夫号的舰长卡恰拉瓦知道前一天塔斯卡卢萨号刚刚从摩尔曼斯克出航,断然不会出现在1300海里之外的贝鲁沙岛附近。
13时40分左右,位于附近的迪克森港收到了来自西伯利亚科夫号的诀别电报“我舰正遭受攻击!”14时07分, 迪克森港向喀拉海周边所有港口和气象台站发出紧急电报:“法西斯军舰出现在喀拉海,破冰船西伯利亚科夫号受到攻击!所有船舶立即停止使用无线电!”随后,所有正在航行的商船都避开了危险水城。同时,几十个气象站都在持续地呼叫“西伯利亚科夫"号,但无线电频道中始终鸦雀无声,人们直到战争结束后才确切知道这艘勇敢的破冰船最后的战斗情况。
舍尔海军上将号共发射27发283毫米炮弹,命中4枚,这足以将西伯利亚科夫号送入海底。102名船员最终活下来23人,其中22人被舍尔号俘虏后关押至集中营,只有14人活到战争结束被苏军解救。一名锅炉工漂流了9公里之后在一处小岛上依靠收集来的物质存活了34天后被路过运输舰发现。
炮击迪克森港
15时45分,舍尔号截获了苏联北方海上航路总局西部指挥部发出的急电,要求在喀拉海航行的船只警惕敌军的“辅助巡洋舰"。苏联方面由于迪克森港的电报,整个北极海域已经乱成了一团。甚至在很长时间内都不清楚对手的确切身份,以至在1946年出版的关于北极战争的著作中还认为来袭的是一艘德军辅助巡洋舰!这些惊慌失措的报告惊动了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他亲自下令:“务必恢复北极航线的正常运转,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加强防御!”北方海上航路总局局长伊万·帕帕宁(Papanin)也是忧心忡忡,他在26日中午致电苏联北方舰队司令员戈洛夫科上将,强烈要求在北极地区部署“远程轰炸机。”
事急抱佛脚,苏联人匆忙地拟定对策。首先是在喀拉海峡部署两艘潜艇,7架远程轰炸机也计划进驻阿姆杰尔玛,同时10架MBR-2水上飞机将以迪克森和切柳斯金角为基地展开定期巡逻,盟军方面也表示准备派出大型水面战舰助战。虽然上述计划都是适当的应急措施,但是由于苏联海军内部体制的拖沓作风,实际上大多数都是空头支票,难以立刻实现。北方舰队司令部在26日一整天里都在无休止的讨论、会议、起草报告和拟定文件中度过,这种低下的效率完全归咎于苏联军事机关的官僚体制。在当时最切实的对策是调派航空兵对喀拉海展开航空侦察,如果秉承特事特办的原则,只需向部队下达转场命令,同时让运输机向指定地点运送相关物资即可,所有工作在24小时内就能完成。但戈洛夫科等人却以“天气不好”为由推迟行动,显然不愿承担事故风险。另外,动用运输机和调运物资需要和空军以及多个后勤部门协调,又要将不少时间花在扯皮上。至于盟军的主力舰艇都在斯卡帕湾,远水难解近渴。最终,只有两架水上飞机和一艘潜艇临危受命,在方圆10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寻找着“法西斯海盗”。
舍尔海军上将号最终在博尔肯的指挥下对着最近的迪克森港前进,博尔肯唯有这一种办法才可以改变局面。已经被“舍尔"号的准星瞄上的迪克森港有何防御措施呢?答案非常悲观,那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防御部队。在战争爆发前,没人会想到这个偏僻的港口会暴露在敌军炮口下,因此只部署了一支规模很小的警备队,直到1941年夏,应帕帕宁的要求才在当地配置了两个岸炮连,即第226岸炮连和第246岸炮连,前者装备2门130毫米火炮,后者为2门45毫米高射炮,稍后又增派了第569重型岸炮连的2门152毫米M1910型重型榴弹炮。然而,由于8月初德军潜艇在新地岛沿岸的频繁活动,戈洛夫科在8月22日发布命令,在贝卢沙鲸湾建立一座新的海军基地,并决定将迪克森港的岸炮重新部署到新地岛上。
在港口的苏联舰船此刻还包括了一条巡逻舰SKR-19,8月26日早上抵达,负责装运三个炮兵连的弹药和装备;当天晚上又有两艘舰船抵达,一条是武装货船“革命者”号(Revolutioner),只有1门76.2毫米炮、1门45毫米炮和2门20毫米炮,另一艘是无武装的货船“喀拉"号(Kara),但是她的货舱里装满数百吨的用来爆破航路的炸药,足以将整座港口夷为平地,港务部意识到危险之后立刻命令其在海湾隐蔽处下锚。
此时是1942年8月27日凌晨1时05分。岛上的民兵只有一支步枪和五发子弹,面对登陆部队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可言,但门德森一博尔肯并没有命令180人的突击队登陆,而是决定在港湾南面占据阵位,首先炮击港口和船只,然后再实施登陆。
如果门德森·博尔肯对迪克森港的守备力量有所了解,他或许不会如此贸然地靠近。德国人最初估计苏联守军只有60人,装备几挺机枪,明显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实际上,即使抛开三个岸炮连不谈,常驻港口的内务部队就配备2门37毫米反坦克炮、1门76.2毫米高射炮和1门75毫米野战炮,民兵数量也高达300人。当然,这些远无法同舍尔海军上将号的大口径舰炮相提并论。
1时37分,舍尔海军上将号对露出舰影的SKR-19号开火,三轮齐射之后一发283毫米穿甲弹击穿了3号4号船舱之间,另外有4枚150毫米穿甲弹命中了其他地方,由于是穿甲弹所以炮弹在穿透了船壳之后落入海中。舍尔这一错误被很快的纠正了,第2发283毫米炮弹落到SKR-19号上时立刻制造了一场浩劫,测距仪和两门76.2毫米炮当场受损,不少弹片击中了煤舱,把船体打得漏洞百出,有6名舰员当场死亡,21人受伤,其中一人伤重不治。
SKR- 19号被迫释放烟雾,缓缓地向航空湾(Samoletnaya Bay)入口驶去,在1时46分终于将自己隐藏在陆地和烟雾的阴影中,获得了暂时的安全。舰长季杜里安诺夫返回奄奄一息的军舰,为了防止倾覆,他只能命令SKR-19号抢滩搁浅,损管分队开始全力以赴填补破洞、排出积水,但是即使最乐观的估计,也至少需要三个小时才能控制局面。
在SKR-19号从射界内消失后,“舍尔”号开始集中火力解决“革命者"号,这艘货船的身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五分钟内该船便被命中三弹,火焰涌上甲板和舰桥,弹片切断了蒸汽管道。由于锚机失灵,船长潘菲洛夫(Panfilov)只得命令在泊位上将船凿沉。唯一令苏联人庆幸的是,德国人没有发现港湾最深处的“喀拉”号,如果“舍尔"号继续逼近,该船也将难逃一劫,届时整个迪克森都将化为瓦砾。
就在这时,临时部署在码头上的两门152毫米榴弹炮向舍尔海军上将号开火。凭借水柱博尔肯差点惊出一身冷汗,他断定遭到苏军大口径岸防炮的攻击,在第二轮炮弹落到离舍尔海军上将号不到500米之时,博尔肯下令撤出战斗。门德森·博尔肯直到1985年去世时仍不清楚浓雾背后的苏军岸炮究竟是何方神圣,如果他了解到真相,一定会惭愧得无地自容:对方只有两门一战前设计的老式152毫米炮,而且全部部署在暴露的阵地上,没有任何防护或掩蔽物,每次射击后火炮都因为后座力从炮位上后退,不得不用卡车将其牵引回原位才能再次开火,而且因为烟雾影响,观瞄器材无法使用,只能根据推测确定射击诸元。
实际上,只要德国人等待十分钟,等到烟幕散尽,他们就能发现苏军炮位,一轮齐射即可将其报销。1时46分,舍尔海军上将号调头撤出战斗,四分钟后消失在铁砧角(Cape Anvil) 外海,在持续11分钟的炮击中,该舰消耗了25发283毫米炮弹、21发150毫米炮弹和32发105毫米炮弹,只重创了SKR-19号和“革命者”号,至于计划的登陆行动则被放弃了。在此期间,第569岸炮连发射的40发炮弹则无一命中。
尽管行动受挫,但门德森一博尔肯仍然不甘心放弃,希望对岸上设施尽可能地加以破坏,相比岸炮“舍尔”号仍然享有明显的火力优势,而且射击更加准确。舍尔”号离开港湾南口后,向北航行。在2时14分至2时19分之间朝大熊岛(Great Bear Island)上的气象站发射了226发105毫米炮弹。第569岸防连的科恩雅科夫中尉命令榴弹炮继续还击,由于无法确定舍尔的位置而收效甚微。
2时19分至2时31分,“舍尔"号抵达迪克森港西北海域,随着太阳升高、烟雾散去,整个港口再次暴露在德国人眼前。150毫米副炮奉命轰击迪克森岛北部,在26分钟内总共打出76发炮弹,几乎完全摧毁了岛上的发电厂和无线电台。从2时31分开始,283毫米主炮也加入这场致命的喧嚣,将海螺岛的加煤码头和迪克森港的油库打得熊熊燃烧。
在肆虐近半个小时后,门德森·博尔肯命令停止射击,参谋们开始评估战果。同时“舍尔"号放慢速度,待浓烟散去后在2时48分进行了最后一轮炮击,共发射了52发280毫米炮弹和24发150毫米炮弹,击毁了部分港口设施和民宅。第569岸炮连始终没有停止反击的努力,但由于缺乏观测手段,炮弹的准头都非常之差。2时57分,“舍尔'号突然向左转舵,同时释放烟雾,消失在浩瀚的喀拉海上,迪克森之战就此画上了句号。
返航的路途
在作战报告中,门德森·博尔肯竭力把这次炮击描绘成一场胜利。的确,这位舰长视野所见之处都是毁灭的景象:两艘苏军舰船搁浅在礁石上动弹不得,建筑物燃起烈火,港口设施支离破碎,很难相信还有什么能逃过这场劫难。于是,他乐观地推断“北方航路”将会中断很长时间。之后,舍尔号截获了一封电报,称商船“古比雪夫”号可能已经沉没,于是门德森·博尔肯想当然地将其归为自己的战果,但其实这是之前派出侦查的U艇们的战果U艇:抢我人头?。根据苏联方面的评估,“舍尔号的炮击效果远不像德国人认为的那样显著,港口的永久损害微不足道。
由于在舍尔号到来之前所有民众已经被疏散到安全地带,因此岸上无一人死伤,港口工人连夜奋战,在48小时内就扑灭了大火,同时修复了发电厂和加煤码头。“革命者”号在三天内修理完毕,SKR-19号则用了六天,从杜金卡(Dukinka)前来的两艘破冰船运来了急需的燃料。当迪克森港恢复运转时,“舍尔"号甚至还没有返回纳尔维克。在炮击结束后,“舍尔"号便向西北方行进,试图与U-255会合,但没能在雾气弥漫的海上发现外形低矮的潜艇。
8月28日,在弗朗茨·约瑟夫地群岛以南海城,门德森·博尔肯决定打破无线电静默,向舒蒙特汇报了行动情况及战果,后者命令“舍尔"号前往西喀拉海巡航,并对阿姆杰尔玛发动袭击。但在门德森·博尔肯看来,这些行动已经毫无意义,因为作战的突然性早已丧失殆尽,而西喀拉海又靠近苏军海空基地,作战风险很大。他的推测没有错,苏军潜艇已经封锁了喀拉海峡,轰炸机也在阿姆杰尔玛机场上枕戈待旦。经过一系列电讯磋商,舒蒙特终于同意了舍尔海军上将号的返航请求。
8月28日晚20时,舍尔海军上将号在熊岛附近与驱逐舰会合,8月30日13时抵达纳尔维克,“仙境行动”正式结束。
战争末期的舍尔海军上将号
在德国海军水面舰队的总司令撤换为卡尔·邓尼茨上将后,德国海军水面舰队就很少离开港口出战了。1944年秋,舍尔海军上将号为波罗的海索尔夫半岛上的德国陆军进行火力支援,协助其进行撤退。在1945年1月至2月期间,它一直进行对沿海的炮击行动,但在3月时炮管受损而撤回了基尔。1945年4月9日当晚,英国皇家空军以超过300架飞机对船坞进行轰炸,舍尔海军上将号被击中后倾覆沉没,大部分的舰上官兵都获救,但仍有32人阵亡。战后,舍尔海军上将号的部分船体被打捞,并成为了基尔港的一部分。
![]() 基尔港内被轰炸翻沉的舍尔海军上将号 |
1945年4月16号吕佐夫(改名后的德意志)也被炸弹击中不过没沉......
在1940年10月24日-1941年4月1日长达160天的破交作战中,舍尔航程长达46419海里,总共击沉商船14艘.俘获商船2艘,击沉辅助巡洋舰1艘,总吨位达到113223吨,是整个二战中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船中战果最大的遗憾的是不敌某些辅助巡洋舰。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德意志级三姐妹的二姐,喜欢雪茄鱼雷。
三姐妹中唯一的正常人。
最近总是为粑粑和妹妹的状态感到不安然后被猴妈拐去理成贝蒂的发型嘿嘿嘿。
台词解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获得——“我是袖珍战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我好像错过了很多战役,那就不要犹豫啦,长官请快让我投入实战吧!”
- 舍尔曾因各种原因而错过战斗机会,其中还包括德国入侵挪威的计划。
白天3——“雪茄配Erdinger也不错哦~呼呼呼,长官一定没有尝试过吧。这种搭配我还没有告诉过其他人哟,您是第一个~”
- “Erdinger”,译为“艾丁格”,德国的啤酒品牌,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德国啤酒。
白天特殊1——“难得有寒带海域的远征任务,我先一步出发了。长官请转告E国队友,就说要追上我可得加快速度哦~”
- 二战初期,舍尔活跃于北大西洋的海域拦截英国的运输船队,并且成功多次躲过英国皇家海军的搜捕。
白天特殊2——“嗯?——U艇们上报的战果里居然有一艘是和我提交的重名了。要不,就算合作击沉?”
- 此处指的是1942年8月27日炮击苏联迪克森港一战中,舍尔提交的报告中把先期侦察的U艇击沉的商船“古比雪夫”号归为自己战果而上报一事。
誓约——“战场上我可是会吸引大批敌人前来的哟~长官你不怕吗?嘻嘻~那就把我手中的鱼雷给长官您吧,如果必要的时候,丢出去可以防身。”
- 虽然实际战绩不是太好,但毕竟是执行破交作战的船只,为了保护自己的航线,英国曾派出许多战舰来围剿舍尔。
同厂舰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造于威廉港战争海军造船厂。
舰娘名 | 开工时间 | 下水日期 | 出厂日期 | 备注 |
---|---|---|---|---|
埃姆登 KM Emden |
1921.12.8 | 1925.1.7 | 1925.10.15 | |
柯尼斯堡 KM Königsberg |
1926.4.12 | 1927.3.26 | 1929.4.17 | |
科隆 KM Köln |
1926.8.7 | 1928.5.23 | 1930.1.15 | |
莱比锡 KM Leipzig |
1928.4.28 | 1929.10.18 | 1931.10.8 | |
舍尔海军上将 KM Admiral Scheer |
1931.6.25 | 1933.4.1 | 1934.11.12 | |
斯佩伯爵海军上将 KM Admiral Graf Spee |
1932.10.1 | 1934.6.30 | 1936.1.6 | |
沙恩霍斯特 KM Scharnhorst |
1935.6.15 | 1936.10.3 | 1939.1.7 | |
提尔比茨 KM Tirpitz |
1936.11.2 | 1939.4.1 | 1941.2.25 |
|
相关链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萌娘百科:战舰少女:舍尔海军上将 《战舰》杂志第26期:冰海瞎马——1942年8月德国海军“仙境”行动始末
中文维基百科:舍尔海军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