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南达科他(BB-49):修订间差异

来自舰R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原型简介:​ 内容扩充
第32行: 第32行: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1917财政年度的拨款法案中批准建造4艘战列舰,1918和1919财政年度各建造3艘。此外,美国民众此时强烈支持加强军备建设,与此前建造的战列舰相比,上述后六艘战列舰(最终成为“南达科他”级)的作战能力大幅度增强。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在“内华达”级基础上发展的一系列美制战列舰的终极型号。该级战列舰因一战而推迟建造进程,后又作为战后与日本进行海军备竞赛的组成部分而继续建造,最终又因有关国家签署《华盛顿海军公约》而被迫放弃。这级战列舰对美国海军作出的贡献体现在,最初为它们研制的防护装甲此后被用于那些改装的战列舰。它们象征着美国的列舰设计原则的发展方向。建造维修局当时提出的一些替代方案显示了美国此后建造的战列舰雏形。
总委员会一开始就希望为“南达科他”级安装12门406毫米舰炮,进一步提高其航速(可能达到23节)。在1916年9月举行的听证会上,该委员会成员告诉参加会议的海军部各局局长,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在建造457或483毫米舰炮,而日本也在研制类似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的高速战列舰。由于日本在敏感的对美移民问题上态度日趋强硬,因此美国感到建造新型战列舰已经迫在眉睫。当时,日本新建的战列舰计划安装10门381毫米舰炮,但“我们(美国)从英国方面获得的秘密情报显示,他们(日本)建造的新式战列舰将安装457或483毫米舰炮:我们希望尽一切可能建造最大口径舰炮……其他所有国家都在努力提高战列舰航速,而总委员会无法确信美国新式战列舰能够将航速提高2节”。实际上,日本当时正在建造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级战列舰相似的“长门”(Nagato)级战列舰,安装了8门410毫米舰炮( 而不是英制战列舰采用的381毫米)。
一艘长700英尺 (213. 5米)战列舰的排水量约为40000吨,能够达到23节的航速,并能安装4座三联装炮塔。作为替代方案,另一种舰体较长且排水量较大的改型可安装6座双联装炮塔。如果将航速降低1节,仅能节省重量1000吨,但在4炮塔设计方案中取消2门舰炮可节省约3000吨的重量。总委员会希望了解英国如何使其“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达到25节的航速。首席造舰专家泰勒怀疑这些英制战列舰是以牺牲防护装甲厚度为代价提高航速的,并且坚信部分战列舰在海试中将无法实现25节的航速(事实证明了泰勒的正确判断,实际上所有该级战列舰都无法在海试中达到25节)。此外,这些英制战列舰在海试中装载的燃油较少,仅为900或1000吨,与之相比,美制战列舰装载的燃油相当于满载容量的三分之二,两者对比的航速差异仅有0.5节。
负责初步设计的海军部相关各局开始基于安装12门406毫米主炮以及23节航速进行设计,但此时对防护装甲或副炮都没有提出任何明确的要求。设计人员基于1917年战列舰绘制了一种6炮塔设计草图,但在前侧以重叠方式安装了3座炮塔。该方案最终被取消,主要是因为其排水量达到46000吨。此后,设计人员又基于“马里兰”号提供了一种性能一般的4炮塔替代方案, 在新的3炮塔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成功进行齐射后(从19500码/17830. 8米之外试射12枚炮弹,其中5枚命中目标),总委员会接受了这种替代方案。如果有必要实施舰炮齐射,那么将其安装在一起将是一种符合逻辑的选择。
当时,美军战列舰从20000码(18288米) 甚至更远的距离之外进行的试射均取得了成功,进一步坚定了美国发展最大口径舰炮的信心。军械局局长施特劳斯认为,新式406毫米/50型舰炮能够20000码射程击穿342.9毫米吃水线以下装甲带,而356毫米/ 50型舰炮只有在射程降至13000码(11887. 2米)的情况下才能击穿这种装甲带。军械局声称,美国当时研制的356毫米/50型舰炮的射击效果与英制381毫米舰炮基本相同(预计日本新式战列舰将安装后者),而406毫米/45型以及新式406/ 50型舰炮的性能显然优于上述两者,因此可以作为新式战列舰的主炮。在对后两者进行选择比较时,每门舰炮的平均重量差异仅为25吨,每舰所有主炮相加也仅相差300吨(相当于500吨的排水量),而这对于舰炮火力的大幅度提高而言只是一种微小代价。虽然施特劳斯并不怀疑新式舰炮将取得成功,但他仍然提出要求,即万一该炮最终未能被新式战列舰选中,也应该正式公布其性能特点:“我的意思是,我们此前从未听说过一种重达130吨的舰炮。”
按照当时的战列舰防护标准,这种4炮塔23节战列舰的舰体长度及功率分别应达到660英尺(201. 3米)和60000马力,排水量约为41500吨。对照“马里兰”号的内部结构,新式战列舰的锅炉房间距显得过大,以致其上烟道需要嵌入两个烟囱内。很显然,建造维修局不得不接受安装4个相互独立的上烟道(舰体两侧各两个)的现实。1916年11月初,在确信总委员会将选择50倍径舰炮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只能不情愿地接受42000吨的排水量指标。他们将稳心高度设定为5英尺(1. 53米),以保持舰炮精确射击所需的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加大舰体纵梁高度并降低应力的方法,压缩舰体构件的尺寸以及结构重量。
军械局认为, 与此前建造的同类型战舰相比,排水量如此之大的战列舰必须进步提高防护能力,施特劳斯说服总委员会确信,有必要将防护和防破片甲板的厚度都增大25.4毫米,并且将吃水线以下装甲带加厚50.8毫米。当总委员会意识到实施这种改进将会导致战列舰排水量大幅度增加之后,最终仍选择回到原方案。建造维修局也试图提高新式战列舰的防护能力,采用的方法是加装内倾式吃水线以下装甲带。该局对内倾角分别为15、20和22度的侧面防护装甲进行了测试。在一些设计草图中,防破片甲板上方的吃水线以下装甲带向舰体内部倾斜(如“铁甲舰”),从而形成了龟背甲板。然而,首席造舰专家却认为,由于当时获取的数据极不完整,因此在对于战列舰而言至关重要的防护能力方面,无法证明这种激进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916年11月20日,海军部长丹尼尔斯批准了新型战列舰的性能指标文件,建造维修局随后开始拟制一系列能够相互替代的设计草案。这些草案显示,该型战列舰的装甲防护性能不断加强,127毫米平面甲板(后端采用了177. 8至304.8毫米斜面装甲)向舰尾延伸并覆盖至舵机上部,同时取代了此前设计的战列舰的低层吃水线以下装甲带。利用由此节省的重量,可以在舰体前侧更低的区域加装吃水线以下装甲带,这层装甲带也板新加装的127毫米甲板所覆盖,后者实际上是防破片甲板的延伸。在此前设计的战列舰中,前侧自层平台的127毫米甲板对鱼雷舱也形成了覆盖作用。在这些新的设计中,这种甲板被置于第二层并几乎延伸至舰首。在这层甲板上方,吃水线久下装甲带以31. 75毫米STS装甲的方式向前延伸,否则将有可能迫使战列舰降低航速。这种调整的主安依据是有关方面提供的一战欧洲战场的作战经验。
在副炮方面,建造维修局认为,如果安装在舰尾的4门舰炮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进水,将会危及战列舰本身的安全。这些副炮本身也可能过于潮湿而无法有效使用,因此建造维修局希望将其拆除。总委员会批准了上述建议, 并且决定拆除此前在建的所有战列舰(BB-40至BB-48)的同样4门舰炮。剩余舰炮都安装在“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上。
由于机械设备所占据的空间较大,导致干舷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尤其是2号露天炮台与前侧两个烟囱之间的空间不足以容纳司令塔以及前桅。除非桅杆与烟囱相互分隔,否则桅杆上的观察哨将会受到烟雾的严重干扰。有关部门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司令塔与前桅结合在一起,而建造维修局知道总委员会此前曾拒绝了将鸟笼式桅杆安装在司令塔上方的建议,理由是桅杆一旦倒下, 将会摧毁整个战列舰的指挥和控制中心。
建造维修局考虑了几种不同寻常的副炮替代设计方案。在一段时间内,军械局一直希望建造一种具备防爆功能的127毫米炮位,在一号方案中,三座副炮炮位位于舰体两侧的主甲板上,前侧的两座炮位沿1号和2号炮塔侧面设置。另有两座副炮炮位安装在后侧两座炮塔侧面的基座上。在另一项替代方案中,后侧两座炮位与司令塔等高并与主桅成正交角度。
施特劳斯认为,舰炮最重要的因素是安装高度和射界而不是数量,称“在昼间,很少有战舰能够防护敌方攻击,而在夜间,并非所有舰炮都能击中目标”。在3号方案中,2号方案(常规设计)采用的16门舰炮被减少为8门,分别安装于四座双联装炮塔,都与司令塔处于同一高度,或是安装在两根主桅附近的区域。然而在当时,司令塔本身也可能被与其成正交角度的双联装127毫米炮位遮挡,这些舰炮产生的爆炸冲击效应使司令塔内部的人员无法正常工作。建造维修局提出了一种具有创意的解决办法,即把2号露天炮台作为司令塔。露天炮台直径由此增大,并用一道环面形成火控和指挥中心。 应该承认,采用这种结构会产生某些干扰,因为在控制中心附近安装了一座三联装406毫米舰炮炮塔,但设计人员认为可以采用远离舰炮的潜望镜,将上述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总委员会以及负责海战行动的领航局对这种设计方案感到震惊。在实战中,这座三联装炮塔并非无足轻重。用司令塔内部的集中式指挥设备控制全舰作战行动本来就存在较大难度,而要把这些设备及指挥人员再分散部署在炮台内部的狭窄空间内,将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此外,2号炮塔在一段时间内还要被用作辅助火控室,而将露天炮台作为主火控室将使炮塔失去这种功能。采用这种方法还会导致战列舰主指挥室的位置降低,由此很难得到指挥官的同意。
建造维修局在原有立场上后退,它发现可采用将四个上烟道通过管道连接的方式合并为一个较粗的烟囱,以此解决上述结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腾出空间将普通前桅与司令塔相互隔开。这种“四联装烟囱”不仅由此成为该设计方案最重要的特点,也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个国家海军对多管式上烟道的率先尝试。这些管道主要安装在甲板以上部位,因此不会影响战列舰的内部结构。
军械局仍然对副炮及防护系统的设计表示不满,认为在昼间海战行动中,位于开放式炮位内部的舰员将因受到主炮射击效应的巨大冲击而失去工作能力。虽然军械局还否认舰尾的副炮过于潮湿,但却认为位于舰体前侧的2门舰炮存在这种问题。该局还认为应该拆除位于上层建筑甲板上方的4门舰炮以及与后侧上烟道成正交角度的2门舰炮,由此可恢复舰尾的两处区域,其他区域更换为双联装炮位,从而使该舰能够安装24门127毫米/51型舰炮。军械局还考虑用一种新式152毫米/53型舰炮完全取代原有的127毫米舰炮,但由于其操纵便利性一般且无法快速射击,使该局放弃了这种想法。可以确信,152毫米舰炮的射程可达到12000码(10972. 8米),而127毫 米舰炮的射程仅为8000码(7315.2米),但该局认为此类武器主要是用于近程夜战,在昼间海战中,将使用巡洋舰应对敌方驱逐舰构成的威胁。虽然152毫米炮弹的毁伤效果比127毫米炮弹大得多,但军械局指出,在日德兰海战中,命中1艘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的1枚203毫米炮弹并未使该舰失去作战能力。
军械局还考虑了舰炮炮塔顶部的127毫米装甲方防护性能不足的问题(司令塔的顶部装甲厚度为203.2毫米)。敌舰从16000码 (14630. 4米)外发射的356毫米炮弹将穿透前者顶部,在一发炮弹 命中该炮塔的情况下,该型战列舰四分之一的火力有可能丧失。1917年1月8日,“ 清教徒”(Puritan)号浅水炮舰作为靶标进行了试射,356毫 米/45型舰炮从模拟的16500码(15087. 6米)之外发射炮弹,但未能穿透101.6毫米的STS装甲。首席造舰专家泰勒认为,增大顶部装甲厚度将使战列舰在排水量方面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总委员会和海军部长都对此表示同意。
1917年1月24日,总委员会最终确定了“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20门127毫米舰炮分别安装于6座双联装和8座单炮炮位(其中2座双联装炮位位于上层建筑上端)。当时,总委员会希望将副炮口径更换为152毫米,泰勒认为,1918年战列舰的14座127毫米舰炮炮位“能够在不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改装为14座152毫米/53型舰炮。由于这些152毫米副炮安装于上层建筑后侧较低的位置,因此不会受到炮弹发射效应的严重冲击,但它们仍然无法摆脱潮湿问题。总委员会还希望采用101.6毫米而不是76毫米防空炮。
按照原计划的要求,3艘1918年战列舰 (BB 49-BB 51)本应于1917年秋季或1918年初开工建造,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这一进程造成了干扰。由于德国U艇的大肆破坏,美国决定暂停建造所有战列舰,转而全力以赴建造驱逐舰、商船和反潜舰艇。战列舰设计人员利用这段强制性休息时间继续修改完善设计方案。1917年初提出的1919年战列物看起来像是1918年战列舰的适度改进型。由于新的建造项目被推迟实施,上述两个年度的战列舰遂按照同一种改进型设计方案建造,1918- 1919年战列舰最终变为1920-1921年战列舰。
英国在一战期间总结了很多海战经验,并在美国加入一战后将相关资料提供给美国,这些资料对“南达科他”级设计方案的修订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英国皇家海军还把年轻的造舰专家斯坦利·古多尔( 此后成为英国首席造舰专家)派往美国,古多尔携带了“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及其内倾式吃水线以下装甲带的详细设计资料。美国高级造舰专家麦克布莱德作为西姆斯海军少将的参谋人员前往英国参加战列舰设计,他本人也掌握了大量相关经验。
1918年战列舰的设计方案面临着严格限制。受巴拿马运河船闸的影响,舰体舷宽限制为106英尺(32. 33米),满载排水量时最大吃水为32英尺6英寸(9.91米)。然而,有关部门预计,1918年战列舰在正常排水量(41500吨) 时的吃水为32英尺(9.76米) ,而排水量每增加117吨,吃水增加25.4毫米,即便是将正常载油量(三分之二)提高至满载也会使吃水接近极限。由此,即便是对1918年战列现的设计方案进行略微调整,也会使它超过限制条件。
当时,设计人员似乎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相关问题。由于一战导致“南达科他”级战列规推迟建造,使得军械局能够有机会再次实施它感兴趣的性能改进项目。如在1917年10月,该局新任局长拉尔夫·厄尔勒(Ralph Earle)建议将炮塔顶部防护装甲厚度增至203.2毫米,并且采用平面(而不是斜面)结构,从而有效防护敌方炮弹的俯射。他还担心,当战列舰与敌方舰炮炮相距22000码(20116. 8米)时,炮塔的斜面将会形成有利于俯射炮弹攻击的角度,像英国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那样尽可能采用垂面。针对俯射炮弹胁,厄尔勒建议外层防护发甲的厚度应达简152. 4毫米,而不是原定的127毫米。
厄尔勒还希望进步增大舰炮射角(40度而不是此前的30度),以便有效增大射程。另一方面,军械局仍然反对采用152毫米副炮,主要是因为这种舰炮的射速较低(每发射一枚炮弹需装填两副药袋)且会发出巨大闪光(产生致盲效应)。此前,英国已将“胡德”号副炮的口径由152毫米降至140毫米。厄尔勒推测,英国最终将采用127毫米副炮,虽然他认为127毫米/51型舰炮的性能令人非常满意,但仍希望以双联装炮位方式安装这种舰炮,这主要是因为舰上可供安装炮位的位置很少。此外,厄尔勒认为,102毫米舰炮用于防空显得口径过大。如果飞机的飞行高度降至数百英尺之下,那么其水平轰炸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他认为没有必要在战列舰上安装大量防空炮,英国在其建造的战列舰上仅安装了2门防空炮。
建造维修局急于使1918年战列舰设计方案的调整趋于最小化,它此前已在该方案上投入了巨大精力。虽然泰勒希望保留127毫米副炮,但他发现203. 2毫米顶部防护装甲仅需增加重量200吨(包括用于平衡配重的炮塔后侧),由此,他能够加大舰尾第三层甲板的厚度。1917年11月, 泰勒估计1918-19战列舰的排水量将达到42400吨,吃水为32英尺5英寸(9. 89米),与总委员会提出的限制条件相比仅差25.4毫米。
其他一些调整设计方案有可能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增重120吨用于增大舰炮射角(涉及提高炮塔高度并将某些机械设备内置于舰体) ;增重70吨用于在副炮之间加装25磅防破片装甲(基于日德兰海战的经验) ;增重120吨用于改装152毫米舰炮;增重6吨用于加装数量更多的鱼雷(每具鱼雷管配备8枚而不是此前的6枚鱼雷) ;增重99吨用于加固桅杆并为观察哨加装防破片装甲;增重35吨用于增大前侧第三层甲板的厚度;增重260吨用于增大甲板厚度,从而使其能够安装152毫米舰炮。上述项目共需增加重量700吨,如果最初计划安装的重600吨的陀螺仪稳定器被放弃,那么前述改装项目的实施基本上可以实现战列舰的重量平衡。即便如此,排水量也将增大至42700吨,吃水将加大至32英尺7英寸 (9.94米) 。在上述情况下,该级战列舰有必要重新进行设计。由于泰勒无法调整舰体舷宽和吃水深度,因此只能将舰体长度增加至670或680英尺(204. 35或207.4米),由此会相应增大防护装甲厚度。泰勒的助手指出,如果重新进行设计,那么保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提高鱼雷防护能力将是明智的做法,而采取这种举措会使该级战列舰的排水量和舰体长度分别超过46000吨和725英尺(221. 13米)。
总委员会无法接受造价如此之高的战列舰,要求将吃水深度保持在原定限制条件之内,但仍希望加大舰炮射角,并且安装厚度较大的炮塔顶部装甲以及第三层甲板。海军部长于1918年1月29日批准了调整设计方案的建议,泰勒为此感到极为不快。他采用渐进方式调整设计方案,并在2月1日估计该型战列舰的正常排水量将达到42000吨(吃水9. 84米),满载吃水33英尺(10. 07米)。海军部长批准的调整建议将使总重量增加800至1000吨。也许可以通过调整委员会提出的性能指标文件用词的方法,即把限制条件界定为“正常”状态而不是“满载”状态下的吃水深度。与此同时, 有关部门要求重新设计“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防护装甲在舰体总重量中占据很大比例,可以通过安装斜面吃水线以下装甲带的方法减轻重量。虽然这种新式防护装甲厚度减少,但它仍具备与性能指标文件中明确的342.9毫米防护装甲相同的弹道效应。1918年2月,古多尔指出,在与敌舰相20000码(18288米)的情况下,304. 8毫米装甲将能够防护以20度俯射角进行攻击的381毫米炮弹。由此,技术人员有必要采用倾角为12度的304.8毫米防护装甲,这种装甲能够节省8.6%的重量。设计人员分别在16000码(14630.4米)和20000码(18288米)距离对356毫米、381毫米(英制)和406毫米炮弹的入射角进行了测试,这主要是有关方面推测海上实际作战距离为18000码(16459.2米)。测试结果表明,炮弹的平均入射角度为16度。最终,总委员会拒绝在“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上采用斜面装甲,但仍考虑在战列巡洋舰的临时设计方案中采用这种装甲。
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对调整“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设计方案一事也表示不满。他在1919财政年度订购3艘战列舰,因此非常焦急地期盼总委员会能够迅速提供某些内容明确的备选方案。泰勒挑选了一份具有新意的替代方案,并于1918年4月9日召集下属设计人员(包括古多尔)开会,共同研究用一种 新式高速战列舰取代美军现役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方案,该方案本质上是一种加装重型防护装甲的战列巡洋舰。总委员会拒绝了该方案,担心建造这种性能明显优于现役型号的新式战列舰可能会引发海军军备竞赛。
在这种情况下,1918年战列舰的某些改型方案被列入1919年战列舰研制计划。总委员会于7月6日接受了33英尺(10. 07米)的正常排水量,并且否定了加装陀螺仪稳定器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相关研发项目的进展过于迟缓。改进防护性能的最终方案包括加大甲板厚度、在舰尾加装厚度为342.9毫米的横向舱壁,以及将进气道和上烟道的防护装甲厚度增至342.9毫米。
1918年7月8日,已经卸任的丹尼尔斯签署了上述设计调整方案,但建造工作直到1920- 1921年才逐步展开。当时,美国民众对海军建设的庞大开支表示不满,推迟建造战列舰的呼声此起彼伏。与其他同样受到华盛顿海军军备会议影响的战舰相比,“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建造速度显得尤为迟缓。按照美国的设想,这种新型战列舰的防护能力必须优于日本建造的同类战列舰,尤其是在水下防护能力方面。1918年,由于“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处于冻结状态,设计人员开始重新考虑其性能改进问题,包括为152毫米舰炮提供数量更多的炮位、采用内倾式防护装甲及采用新式457毫米/48型舰炮等。军械局认为,安装于炮位的副炮古用了宝贵的空间且效率较低,它们产生的爆炸冲击效应不可避免地会对主炮造成不利影响。1918年底,该局开始研制双联装和三联装152毫米/53型舰炮炮室。1919年1月底,三联装炮室的初步设计方案呈报军械局局长。该方案将所有炮管都固定于单一斜面,斜面最大抬升角度为75度。这些副炮必须在20度角以下装填炮弹,一台大功率升降机驱动副炮回到适当的射击角度。每座炮室内可储存40发炮弹,弹药库内可储存数量更多的炮弹。
实战中,有可能出现一座炮位被敌舰发射的一枚炮弹击中而导致3门舰炮全部无法使用的不幸事件,但军械局认为,未来海战将在双方相距较远的情况下进行(双方在相距20000码/18080米以内的概率只有8%),因此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即便舰体被敌方炮弹命中,弹着点也呈随机分布态势。由此可以认为,副炮在战时遭受的损失实际上可以降低,因为它占用的甲板面积相对较小。
火控方面,每一座炮室都相当于此前由分散在各炮位的舰炮在统一指挥下形成的炮群。两边舷侧各安装两座三联装炮塔,第五座炮塔可能安装在原来用于安装主桅的位置。虽然每一种方案 都可以利用整个舰体长度安装数量更多的炮室,但军械局基于防护冲击效应的观点考虑最优化结构,此外还必须注意相对效率因素。如果一门具备360度全向控制性能的舰炮被评为100分,那么“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主炮的得分为36.87分,四座炮室得分为49. 3分,第五座炮室的得分为54.44分。军械局还希望通过采用五炮室结构节省重量165吨。然而到1920年底,面对1922年战列舰研发项目提出的要求,军械局抱怨缺乏足够的设计人员及时完成新型舰炮基座的设计。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2021年2月5日 (五) 18:58的版本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BB-49)

本名 南达科他(BB-49)
别名
原名 USS South Dakota (BB-49)
国籍 美国
生日 2月5日
人设 宫崎soul
配音
身高 208米
体重 47800吨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级1号舰——南达科他(BB-49)
图鉴编号:464 稀有度:6
类型
2cost 4sp:战列舰(大型舰/主力舰)
改造要求
不可改造
耐久 80 火力 98 / 123
装甲 75 / 95 鱼雷 0 / 0
回避 18 / 40 对空 35 / 65
搭载 0 对潜 0 / 0
航速 23 索敌 12 / 39
射程 幸运 8
出击消耗
燃料 100 弹药 185
强化提供经验
火力 +98 鱼雷 +0
装甲 +75 对空 +23
拆解资源
燃料 50 弹药 60
钢材 60 铝材 0
携带装备
战舰少女R - 三联16英寸主炮(MK2) - 装备
三联16英寸主炮(MK2)
火力+23
命中+1
射程:
0 0 0 0‌
技能介绍
主炮火力 T优和同航战时,炮击战阶段对大型船增加10/20/30%伤害。T劣时增加自身40/50/60%暴击率和15/30/45%暴击伤害。
获得方式
2021年2月舰队决战——碰撞的洪流通关Ex-4并使用300战备券兑换
舰少资料库
舰船简介
  南达科他级(1920)战列舰是海军标准战列舰顶峰之作。南达科他级装备了四座三联十六英寸主炮,比前代科罗拉多级增加了4门主炮。此外吨位和副炮火力也大幅提升,但装甲防护变化不大。南达科他级依然延续了之前的动力结构,烟囱为集合式单个大烟囱,航速约23节。南达科他级开始建造后不久,即遇到了海军条约的签署,如此大幅超过条约协定的主力舰最终未能完工。不过南达科他级的舰名全部被后续战列舰所继承。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BB-49) - 正常立绘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BB-49) - 大破立绘
点击加载Q版小人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BB-49) - 正常立绘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BB-49) - 大破立绘
点击加载Q版小人
No. 464
南达科他(BB-49)
2
4
南达科他级1号舰
大型舰/主力舰
80
98
123
75
95
0
0
18
40
35
65
0
0
0
23
12
39
8
100
185
+98
+0
+75
+23
50
60
60
0
改造要求
不可改造
主炮火力
T优和同航战时,炮击战阶段对大型船增加10/20/30%伤害。T劣时增加自身40/50/60%暴击率和15/30/45%暴击伤害。
点击装备图标以查看装备详细介绍
三联16英寸主炮(MK2)
战舰少女R - 三联16英寸主炮(MK2) - 装备
0
火力+23
命中+1
射程:
0
0
0
2021年2月舰队决战——碰撞的洪流通关Ex-4并使用300战备券兑换
0.85
38
94
3.7
8.1
  南达科他级(1920)战列舰是海军标准战列舰顶峰之作。南达科他级装备了四座三联十六英寸主炮,比前代科罗拉多级增加了4门主炮。此外吨位和副炮火力也大幅提升,但装甲防护变化不大。南达科他级依然延续了之前的动力结构,烟囱为集合式单个大烟囱,航速约23节。南达科他级开始建造后不久,即遇到了海军条约的签署,如此大幅超过条约协定的主力舰最终未能完工。不过南达科他级的舰名全部被后续战列舰所继承。

台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场合 内容
标题画面
获得 虽然第一次见面就这么问有点奇怪,但我似乎在这里见到了不得了的武器。等我手续办完可以带我仔细了解一下吗?
白天1 切,原来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这帮人怎么出尔反尔啊,一边限制口径,一边又偷偷摸摸造出来这么多奇怪的武器。嗯,没错,你说得对,我不仅羡慕,而且嫉妒。
白天2 什么时候这北卡罗来纳级的人能蛮横到我们南达科他级头上了?……后辈,你要硬气点。
白天3 司令官,走,和我去战术室来一局沙盘对战吧。
白天特殊1 怎么?看你没精神的样子,该不会昨晚没睡好吧?算了,允许你再睡半小时,要我抱着你吗?
白天特殊2 老规矩,走,战术室再来一把沙盘对局。昨天居然赢了我,那我可不能让你一直得意下去。
白天特殊3 没干劲了吗?那么,来吧,在我怀里好好撒娇,你就完全放松一下吧。
夜间1 唉,又要重新学习理论知识了……不要用这么讶异的眼神看着我,正因我时刻学习才能永不过时。
夜间2 这里怪人还真多啊,托你的福,这里还真不缺乐子。
夜间3 列克星敦,你的羽饰……没什么,我觉得很好看,很适合你。象征着大海与蓝天的颜色,真是不错。
夜间特殊1 如果能更早一些遇到你就好了,可惜有的人怕我,有的人讨厌我,我明明该是大家的前辈,却变为了落后的人。真令人不快。
夜间特殊2 我曾以为荣耀与战绩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这一切不过如此,最厌倦战场的反而是我们这群老兵……抱歉,在你面前说丧气话了,我不该如此的。
夜间特殊3 那么,今晚我可以在你的怀里撒个娇吗?……偶尔,我也想体会被你拥抱、温暖的感觉。
拜访好友 站住,小鬼。
提督室 才来吗?我已经等不及开始今天的对决了。
阵型 按照训练时的方案来,不可轻举妄动。
攻击 遇到我你还真是倒霉。
夜战 这里就是你们的安息之所。
中破 这样……可不行!
誓约 来到这里我见识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嗯……该怎么说呢,这里面最有趣的就是你。怎么样,有兴趣做我的人吗?我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原型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17财政年度的拨款法案中批准建造4艘战列舰,1918和1919财政年度各建造3艘。此外,美国民众此时强烈支持加强军备建设,与此前建造的战列舰相比,上述后六艘战列舰(最终成为“南达科他”级)的作战能力大幅度增强。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在“内华达”级基础上发展的一系列美制战列舰的终极型号。该级战列舰因一战而推迟建造进程,后又作为战后与日本进行海军备竞赛的组成部分而继续建造,最终又因有关国家签署《华盛顿海军公约》而被迫放弃。这级战列舰对美国海军作出的贡献体现在,最初为它们研制的防护装甲此后被用于那些改装的战列舰。它们象征着美国的列舰设计原则的发展方向。建造维修局当时提出的一些替代方案显示了美国此后建造的战列舰雏形。

总委员会一开始就希望为“南达科他”级安装12门406毫米舰炮,进一步提高其航速(可能达到23节)。在1916年9月举行的听证会上,该委员会成员告诉参加会议的海军部各局局长,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在建造457或483毫米舰炮,而日本也在研制类似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的高速战列舰。由于日本在敏感的对美移民问题上态度日趋强硬,因此美国感到建造新型战列舰已经迫在眉睫。当时,日本新建的战列舰计划安装10门381毫米舰炮,但“我们(美国)从英国方面获得的秘密情报显示,他们(日本)建造的新式战列舰将安装457或483毫米舰炮:我们希望尽一切可能建造最大口径舰炮……其他所有国家都在努力提高战列舰航速,而总委员会无法确信美国新式战列舰能够将航速提高2节”。实际上,日本当时正在建造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级战列舰相似的“长门”(Nagato)级战列舰,安装了8门410毫米舰炮( 而不是英制战列舰采用的381毫米)。

一艘长700英尺 (213. 5米)战列舰的排水量约为40000吨,能够达到23节的航速,并能安装4座三联装炮塔。作为替代方案,另一种舰体较长且排水量较大的改型可安装6座双联装炮塔。如果将航速降低1节,仅能节省重量1000吨,但在4炮塔设计方案中取消2门舰炮可节省约3000吨的重量。总委员会希望了解英国如何使其“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达到25节的航速。首席造舰专家泰勒怀疑这些英制战列舰是以牺牲防护装甲厚度为代价提高航速的,并且坚信部分战列舰在海试中将无法实现25节的航速(事实证明了泰勒的正确判断,实际上所有该级战列舰都无法在海试中达到25节)。此外,这些英制战列舰在海试中装载的燃油较少,仅为900或1000吨,与之相比,美制战列舰装载的燃油相当于满载容量的三分之二,两者对比的航速差异仅有0.5节。

负责初步设计的海军部相关各局开始基于安装12门406毫米主炮以及23节航速进行设计,但此时对防护装甲或副炮都没有提出任何明确的要求。设计人员基于1917年战列舰绘制了一种6炮塔设计草图,但在前侧以重叠方式安装了3座炮塔。该方案最终被取消,主要是因为其排水量达到46000吨。此后,设计人员又基于“马里兰”号提供了一种性能一般的4炮塔替代方案, 在新的3炮塔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成功进行齐射后(从19500码/17830. 8米之外试射12枚炮弹,其中5枚命中目标),总委员会接受了这种替代方案。如果有必要实施舰炮齐射,那么将其安装在一起将是一种符合逻辑的选择。

当时,美军战列舰从20000码(18288米) 甚至更远的距离之外进行的试射均取得了成功,进一步坚定了美国发展最大口径舰炮的信心。军械局局长施特劳斯认为,新式406毫米/50型舰炮能够20000码射程击穿342.9毫米吃水线以下装甲带,而356毫米/ 50型舰炮只有在射程降至13000码(11887. 2米)的情况下才能击穿这种装甲带。军械局声称,美国当时研制的356毫米/50型舰炮的射击效果与英制381毫米舰炮基本相同(预计日本新式战列舰将安装后者),而406毫米/45型以及新式406/ 50型舰炮的性能显然优于上述两者,因此可以作为新式战列舰的主炮。在对后两者进行选择比较时,每门舰炮的平均重量差异仅为25吨,每舰所有主炮相加也仅相差300吨(相当于500吨的排水量),而这对于舰炮火力的大幅度提高而言只是一种微小代价。虽然施特劳斯并不怀疑新式舰炮将取得成功,但他仍然提出要求,即万一该炮最终未能被新式战列舰选中,也应该正式公布其性能特点:“我的意思是,我们此前从未听说过一种重达130吨的舰炮。”

按照当时的战列舰防护标准,这种4炮塔23节战列舰的舰体长度及功率分别应达到660英尺(201. 3米)和60000马力,排水量约为41500吨。对照“马里兰”号的内部结构,新式战列舰的锅炉房间距显得过大,以致其上烟道需要嵌入两个烟囱内。很显然,建造维修局不得不接受安装4个相互独立的上烟道(舰体两侧各两个)的现实。1916年11月初,在确信总委员会将选择50倍径舰炮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只能不情愿地接受42000吨的排水量指标。他们将稳心高度设定为5英尺(1. 53米),以保持舰炮精确射击所需的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加大舰体纵梁高度并降低应力的方法,压缩舰体构件的尺寸以及结构重量。

军械局认为, 与此前建造的同类型战舰相比,排水量如此之大的战列舰必须进步提高防护能力,施特劳斯说服总委员会确信,有必要将防护和防破片甲板的厚度都增大25.4毫米,并且将吃水线以下装甲带加厚50.8毫米。当总委员会意识到实施这种改进将会导致战列舰排水量大幅度增加之后,最终仍选择回到原方案。建造维修局也试图提高新式战列舰的防护能力,采用的方法是加装内倾式吃水线以下装甲带。该局对内倾角分别为15、20和22度的侧面防护装甲进行了测试。在一些设计草图中,防破片甲板上方的吃水线以下装甲带向舰体内部倾斜(如“铁甲舰”),从而形成了龟背甲板。然而,首席造舰专家却认为,由于当时获取的数据极不完整,因此在对于战列舰而言至关重要的防护能力方面,无法证明这种激进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916年11月20日,海军部长丹尼尔斯批准了新型战列舰的性能指标文件,建造维修局随后开始拟制一系列能够相互替代的设计草案。这些草案显示,该型战列舰的装甲防护性能不断加强,127毫米平面甲板(后端采用了177. 8至304.8毫米斜面装甲)向舰尾延伸并覆盖至舵机上部,同时取代了此前设计的战列舰的低层吃水线以下装甲带。利用由此节省的重量,可以在舰体前侧更低的区域加装吃水线以下装甲带,这层装甲带也板新加装的127毫米甲板所覆盖,后者实际上是防破片甲板的延伸。在此前设计的战列舰中,前侧自层平台的127毫米甲板对鱼雷舱也形成了覆盖作用。在这些新的设计中,这种甲板被置于第二层并几乎延伸至舰首。在这层甲板上方,吃水线久下装甲带以31. 75毫米STS装甲的方式向前延伸,否则将有可能迫使战列舰降低航速。这种调整的主安依据是有关方面提供的一战欧洲战场的作战经验。

在副炮方面,建造维修局认为,如果安装在舰尾的4门舰炮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进水,将会危及战列舰本身的安全。这些副炮本身也可能过于潮湿而无法有效使用,因此建造维修局希望将其拆除。总委员会批准了上述建议, 并且决定拆除此前在建的所有战列舰(BB-40至BB-48)的同样4门舰炮。剩余舰炮都安装在“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上。

由于机械设备所占据的空间较大,导致干舷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尤其是2号露天炮台与前侧两个烟囱之间的空间不足以容纳司令塔以及前桅。除非桅杆与烟囱相互分隔,否则桅杆上的观察哨将会受到烟雾的严重干扰。有关部门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司令塔与前桅结合在一起,而建造维修局知道总委员会此前曾拒绝了将鸟笼式桅杆安装在司令塔上方的建议,理由是桅杆一旦倒下, 将会摧毁整个战列舰的指挥和控制中心。

建造维修局考虑了几种不同寻常的副炮替代设计方案。在一段时间内,军械局一直希望建造一种具备防爆功能的127毫米炮位,在一号方案中,三座副炮炮位位于舰体两侧的主甲板上,前侧的两座炮位沿1号和2号炮塔侧面设置。另有两座副炮炮位安装在后侧两座炮塔侧面的基座上。在另一项替代方案中,后侧两座炮位与司令塔等高并与主桅成正交角度。

施特劳斯认为,舰炮最重要的因素是安装高度和射界而不是数量,称“在昼间,很少有战舰能够防护敌方攻击,而在夜间,并非所有舰炮都能击中目标”。在3号方案中,2号方案(常规设计)采用的16门舰炮被减少为8门,分别安装于四座双联装炮塔,都与司令塔处于同一高度,或是安装在两根主桅附近的区域。然而在当时,司令塔本身也可能被与其成正交角度的双联装127毫米炮位遮挡,这些舰炮产生的爆炸冲击效应使司令塔内部的人员无法正常工作。建造维修局提出了一种具有创意的解决办法,即把2号露天炮台作为司令塔。露天炮台直径由此增大,并用一道环面形成火控和指挥中心。 应该承认,采用这种结构会产生某些干扰,因为在控制中心附近安装了一座三联装406毫米舰炮炮塔,但设计人员认为可以采用远离舰炮的潜望镜,将上述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总委员会以及负责海战行动的领航局对这种设计方案感到震惊。在实战中,这座三联装炮塔并非无足轻重。用司令塔内部的集中式指挥设备控制全舰作战行动本来就存在较大难度,而要把这些设备及指挥人员再分散部署在炮台内部的狭窄空间内,将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此外,2号炮塔在一段时间内还要被用作辅助火控室,而将露天炮台作为主火控室将使炮塔失去这种功能。采用这种方法还会导致战列舰主指挥室的位置降低,由此很难得到指挥官的同意。 建造维修局在原有立场上后退,它发现可采用将四个上烟道通过管道连接的方式合并为一个较粗的烟囱,以此解决上述结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腾出空间将普通前桅与司令塔相互隔开。这种“四联装烟囱”不仅由此成为该设计方案最重要的特点,也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个国家海军对多管式上烟道的率先尝试。这些管道主要安装在甲板以上部位,因此不会影响战列舰的内部结构。 军械局仍然对副炮及防护系统的设计表示不满,认为在昼间海战行动中,位于开放式炮位内部的舰员将因受到主炮射击效应的巨大冲击而失去工作能力。虽然军械局还否认舰尾的副炮过于潮湿,但却认为位于舰体前侧的2门舰炮存在这种问题。该局还认为应该拆除位于上层建筑甲板上方的4门舰炮以及与后侧上烟道成正交角度的2门舰炮,由此可恢复舰尾的两处区域,其他区域更换为双联装炮位,从而使该舰能够安装24门127毫米/51型舰炮。军械局还考虑用一种新式152毫米/53型舰炮完全取代原有的127毫米舰炮,但由于其操纵便利性一般且无法快速射击,使该局放弃了这种想法。可以确信,152毫米舰炮的射程可达到12000码(10972. 8米),而127毫 米舰炮的射程仅为8000码(7315.2米),但该局认为此类武器主要是用于近程夜战,在昼间海战中,将使用巡洋舰应对敌方驱逐舰构成的威胁。虽然152毫米炮弹的毁伤效果比127毫米炮弹大得多,但军械局指出,在日德兰海战中,命中1艘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的1枚203毫米炮弹并未使该舰失去作战能力。

军械局还考虑了舰炮炮塔顶部的127毫米装甲方防护性能不足的问题(司令塔的顶部装甲厚度为203.2毫米)。敌舰从16000码 (14630. 4米)外发射的356毫米炮弹将穿透前者顶部,在一发炮弹 命中该炮塔的情况下,该型战列舰四分之一的火力有可能丧失。1917年1月8日,“ 清教徒”(Puritan)号浅水炮舰作为靶标进行了试射,356毫 米/45型舰炮从模拟的16500码(15087. 6米)之外发射炮弹,但未能穿透101.6毫米的STS装甲。首席造舰专家泰勒认为,增大顶部装甲厚度将使战列舰在排水量方面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总委员会和海军部长都对此表示同意。

1917年1月24日,总委员会最终确定了“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20门127毫米舰炮分别安装于6座双联装和8座单炮炮位(其中2座双联装炮位位于上层建筑上端)。当时,总委员会希望将副炮口径更换为152毫米,泰勒认为,1918年战列舰的14座127毫米舰炮炮位“能够在不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改装为14座152毫米/53型舰炮。由于这些152毫米副炮安装于上层建筑后侧较低的位置,因此不会受到炮弹发射效应的严重冲击,但它们仍然无法摆脱潮湿问题。总委员会还希望采用101.6毫米而不是76毫米防空炮。

按照原计划的要求,3艘1918年战列舰 (BB 49-BB 51)本应于1917年秋季或1918年初开工建造,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这一进程造成了干扰。由于德国U艇的大肆破坏,美国决定暂停建造所有战列舰,转而全力以赴建造驱逐舰、商船和反潜舰艇。战列舰设计人员利用这段强制性休息时间继续修改完善设计方案。1917年初提出的1919年战列物看起来像是1918年战列舰的适度改进型。由于新的建造项目被推迟实施,上述两个年度的战列舰遂按照同一种改进型设计方案建造,1918- 1919年战列舰最终变为1920-1921年战列舰。

英国在一战期间总结了很多海战经验,并在美国加入一战后将相关资料提供给美国,这些资料对“南达科他”级设计方案的修订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英国皇家海军还把年轻的造舰专家斯坦利·古多尔( 此后成为英国首席造舰专家)派往美国,古多尔携带了“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及其内倾式吃水线以下装甲带的详细设计资料。美国高级造舰专家麦克布莱德作为西姆斯海军少将的参谋人员前往英国参加战列舰设计,他本人也掌握了大量相关经验。

1918年战列舰的设计方案面临着严格限制。受巴拿马运河船闸的影响,舰体舷宽限制为106英尺(32. 33米),满载排水量时最大吃水为32英尺6英寸(9.91米)。然而,有关部门预计,1918年战列舰在正常排水量(41500吨) 时的吃水为32英尺(9.76米) ,而排水量每增加117吨,吃水增加25.4毫米,即便是将正常载油量(三分之二)提高至满载也会使吃水接近极限。由此,即便是对1918年战列现的设计方案进行略微调整,也会使它超过限制条件。

当时,设计人员似乎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相关问题。由于一战导致“南达科他”级战列规推迟建造,使得军械局能够有机会再次实施它感兴趣的性能改进项目。如在1917年10月,该局新任局长拉尔夫·厄尔勒(Ralph Earle)建议将炮塔顶部防护装甲厚度增至203.2毫米,并且采用平面(而不是斜面)结构,从而有效防护敌方炮弹的俯射。他还担心,当战列舰与敌方舰炮炮相距22000码(20116. 8米)时,炮塔的斜面将会形成有利于俯射炮弹攻击的角度,像英国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那样尽可能采用垂面。针对俯射炮弹胁,厄尔勒建议外层防护发甲的厚度应达简152. 4毫米,而不是原定的127毫米。

厄尔勒还希望进步增大舰炮射角(40度而不是此前的30度),以便有效增大射程。另一方面,军械局仍然反对采用152毫米副炮,主要是因为这种舰炮的射速较低(每发射一枚炮弹需装填两副药袋)且会发出巨大闪光(产生致盲效应)。此前,英国已将“胡德”号副炮的口径由152毫米降至140毫米。厄尔勒推测,英国最终将采用127毫米副炮,虽然他认为127毫米/51型舰炮的性能令人非常满意,但仍希望以双联装炮位方式安装这种舰炮,这主要是因为舰上可供安装炮位的位置很少。此外,厄尔勒认为,102毫米舰炮用于防空显得口径过大。如果飞机的飞行高度降至数百英尺之下,那么其水平轰炸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他认为没有必要在战列舰上安装大量防空炮,英国在其建造的战列舰上仅安装了2门防空炮。

建造维修局急于使1918年战列舰设计方案的调整趋于最小化,它此前已在该方案上投入了巨大精力。虽然泰勒希望保留127毫米副炮,但他发现203. 2毫米顶部防护装甲仅需增加重量200吨(包括用于平衡配重的炮塔后侧),由此,他能够加大舰尾第三层甲板的厚度。1917年11月, 泰勒估计1918-19战列舰的排水量将达到42400吨,吃水为32英尺5英寸(9. 89米),与总委员会提出的限制条件相比仅差25.4毫米。

其他一些调整设计方案有可能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增重120吨用于增大舰炮射角(涉及提高炮塔高度并将某些机械设备内置于舰体) ;增重70吨用于在副炮之间加装25磅防破片装甲(基于日德兰海战的经验) ;增重120吨用于改装152毫米舰炮;增重6吨用于加装数量更多的鱼雷(每具鱼雷管配备8枚而不是此前的6枚鱼雷) ;增重99吨用于加固桅杆并为观察哨加装防破片装甲;增重35吨用于增大前侧第三层甲板的厚度;增重260吨用于增大甲板厚度,从而使其能够安装152毫米舰炮。上述项目共需增加重量700吨,如果最初计划安装的重600吨的陀螺仪稳定器被放弃,那么前述改装项目的实施基本上可以实现战列舰的重量平衡。即便如此,排水量也将增大至42700吨,吃水将加大至32英尺7英寸 (9.94米) 。在上述情况下,该级战列舰有必要重新进行设计。由于泰勒无法调整舰体舷宽和吃水深度,因此只能将舰体长度增加至670或680英尺(204. 35或207.4米),由此会相应增大防护装甲厚度。泰勒的助手指出,如果重新进行设计,那么保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提高鱼雷防护能力将是明智的做法,而采取这种举措会使该级战列舰的排水量和舰体长度分别超过46000吨和725英尺(221. 13米)。

总委员会无法接受造价如此之高的战列舰,要求将吃水深度保持在原定限制条件之内,但仍希望加大舰炮射角,并且安装厚度较大的炮塔顶部装甲以及第三层甲板。海军部长于1918年1月29日批准了调整设计方案的建议,泰勒为此感到极为不快。他采用渐进方式调整设计方案,并在2月1日估计该型战列舰的正常排水量将达到42000吨(吃水9. 84米),满载吃水33英尺(10. 07米)。海军部长批准的调整建议将使总重量增加800至1000吨。也许可以通过调整委员会提出的性能指标文件用词的方法,即把限制条件界定为“正常”状态而不是“满载”状态下的吃水深度。与此同时, 有关部门要求重新设计“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防护装甲在舰体总重量中占据很大比例,可以通过安装斜面吃水线以下装甲带的方法减轻重量。虽然这种新式防护装甲厚度减少,但它仍具备与性能指标文件中明确的342.9毫米防护装甲相同的弹道效应。1918年2月,古多尔指出,在与敌舰相20000码(18288米)的情况下,304. 8毫米装甲将能够防护以20度俯射角进行攻击的381毫米炮弹。由此,技术人员有必要采用倾角为12度的304.8毫米防护装甲,这种装甲能够节省8.6%的重量。设计人员分别在16000码(14630.4米)和20000码(18288米)距离对356毫米、381毫米(英制)和406毫米炮弹的入射角进行了测试,这主要是有关方面推测海上实际作战距离为18000码(16459.2米)。测试结果表明,炮弹的平均入射角度为16度。最终,总委员会拒绝在“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上采用斜面装甲,但仍考虑在战列巡洋舰的临时设计方案中采用这种装甲。

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对调整“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设计方案一事也表示不满。他在1919财政年度订购3艘战列舰,因此非常焦急地期盼总委员会能够迅速提供某些内容明确的备选方案。泰勒挑选了一份具有新意的替代方案,并于1918年4月9日召集下属设计人员(包括古多尔)开会,共同研究用一种 新式高速战列舰取代美军现役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方案,该方案本质上是一种加装重型防护装甲的战列巡洋舰。总委员会拒绝了该方案,担心建造这种性能明显优于现役型号的新式战列舰可能会引发海军军备竞赛。

在这种情况下,1918年战列舰的某些改型方案被列入1919年战列舰研制计划。总委员会于7月6日接受了33英尺(10. 07米)的正常排水量,并且否定了加装陀螺仪稳定器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相关研发项目的进展过于迟缓。改进防护性能的最终方案包括加大甲板厚度、在舰尾加装厚度为342.9毫米的横向舱壁,以及将进气道和上烟道的防护装甲厚度增至342.9毫米。

1918年7月8日,已经卸任的丹尼尔斯签署了上述设计调整方案,但建造工作直到1920- 1921年才逐步展开。当时,美国民众对海军建设的庞大开支表示不满,推迟建造战列舰的呼声此起彼伏。与其他同样受到华盛顿海军军备会议影响的战舰相比,“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建造速度显得尤为迟缓。按照美国的设想,这种新型战列舰的防护能力必须优于日本建造的同类战列舰,尤其是在水下防护能力方面。1918年,由于“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处于冻结状态,设计人员开始重新考虑其性能改进问题,包括为152毫米舰炮提供数量更多的炮位、采用内倾式防护装甲及采用新式457毫米/48型舰炮等。军械局认为,安装于炮位的副炮古用了宝贵的空间且效率较低,它们产生的爆炸冲击效应不可避免地会对主炮造成不利影响。1918年底,该局开始研制双联装和三联装152毫米/53型舰炮炮室。1919年1月底,三联装炮室的初步设计方案呈报军械局局长。该方案将所有炮管都固定于单一斜面,斜面最大抬升角度为75度。这些副炮必须在20度角以下装填炮弹,一台大功率升降机驱动副炮回到适当的射击角度。每座炮室内可储存40发炮弹,弹药库内可储存数量更多的炮弹。

实战中,有可能出现一座炮位被敌舰发射的一枚炮弹击中而导致3门舰炮全部无法使用的不幸事件,但军械局认为,未来海战将在双方相距较远的情况下进行(双方在相距20000码/18080米以内的概率只有8%),因此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即便舰体被敌方炮弹命中,弹着点也呈随机分布态势。由此可以认为,副炮在战时遭受的损失实际上可以降低,因为它占用的甲板面积相对较小。

火控方面,每一座炮室都相当于此前由分散在各炮位的舰炮在统一指挥下形成的炮群。两边舷侧各安装两座三联装炮塔,第五座炮塔可能安装在原来用于安装主桅的位置。虽然每一种方案 都可以利用整个舰体长度安装数量更多的炮室,但军械局基于防护冲击效应的观点考虑最优化结构,此外还必须注意相对效率因素。如果一门具备360度全向控制性能的舰炮被评为100分,那么“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主炮的得分为36.87分,四座炮室得分为49. 3分,第五座炮室的得分为54.44分。军械局还希望通过采用五炮室结构节省重量165吨。然而到1920年底,面对1922年战列舰研发项目提出的要求,军械局抱怨缺乏足够的设计人员及时完成新型舰炮基座的设计。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同厂舰娘[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