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图鉴编号:207 | 稀有度:5 | ||
类型 | |||
5cost 5sp:战列舰(大型舰/主力舰) | |||
改造要求 | |||
Lv. 75 / 战列核心*20 油:500 弹:1000 钢:1500 铝:300 | |||
耐久 | 75 | 火力 | 88 / 108 |
装甲 | 80 / 100 | 鱼雷 | 0 / 0 |
回避 | 24 / 46 | 对空 | 63 / 93 |
搭载 | 12 | 对潜 | 0 / 0 |
航速 | 27.5 | 索敌 | 17 / 44 |
射程 | 长 | 幸运 | 13 |
出击消耗 | |||
燃料 | 95 | 弹药 | 140 |
强化提供经验 | |||
火力 | +88 | 鱼雷 | +0 |
装甲 | +80 | 对空 | +65 |
拆解资源 | |||
燃料 | 50 | 弹药 | 60 |
钢材 | 60 | 铝材 | 0 |
携带装备 | |||
![]() |
![]() | ||
美国三联16英寸炮(MK6) | 先进型火控雷达 | 无 | 无 |
火力+24 命中+2 射程: |
对空+8 命中+7 对空补正50% 对空倍率2.2 |
||
3 | 3 | 3 | 3 |
技能介绍 | |||
不屈的迎风花 | 增加自身20%/25%/30%被攻击概率,提升两侧友方单位6%/12%/18%暴击率,自身中破、大破状态下无法参与任何攻击。 | ||
获得方式 | |||
建造(5:30:00) | |||
舰少资料库 | |||
舰船简介 | |||
南达科他级相比之前的北卡罗来纳级改善了防护设计,在各条约战列舰中性能突出。南达科他号在为航母护航中表现出色,击落了大量敌机。在瓜岛夜战中南达科他号同雾岛号遭遇,由于南达科他号意外断电,战况一度陷入劣势,之后华盛顿号赶到并痛击了雾岛号。由于南达科他号在转战太平洋后就经常出现各种囧况,因此她也被戏称有“祖传的小霉运”。南达科他号参加了太平洋战场诸多重要战役,并最终在东京湾见证了战争的胜利,战后于47年退役。 |
南达科他(BB-57)
您要找的是另一艘南达科他(BB-49)吗?

|
|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
---|---|---|---|
图鉴编号:1207 | 稀有度:6 | ||
类型 | |||
6cost 6sp:战列舰(大型舰/主力舰) | |||
改造要求 | |||
不可改造 | |||
耐久 | 80 | 火力 | 95 / 120 |
装甲 | 85 / 105 | 鱼雷 | 0 / 0 |
回避 | 28 / 61 | 对空 | 78 / 108 |
搭载 | 12 | 对潜 | 0 / 0 |
航速 | 27.5 | 索敌 | 22 / 51 |
射程 | 长 | 幸运 | 25 |
出击消耗 | |||
燃料 | 95 | 弹药 | 145 |
强化提供经验 | |||
火力 | +95 | 鱼雷 | +0 |
装甲 | +85 | 对空 | +88 |
拆解资源 | |||
燃料 | 50 | 弹药 | 60 |
钢材 | 60 | 铝材 | 0 |
携带装备 | |||
![]() | |||
美国双联3英寸防空炮 | 美国三联16英寸炮(MK6) | 超重弹 | 无 |
火力+2 对空+12 命中+2 射程: 对空补正35% 对空倍率3.1 |
火力+24 命中+2 射程: |
火力+5 炮击战阶段增加25%攻击上限(同类弹药效果只会生效一个) |
|
3 | 3 | 3 | 3 |
技能介绍 | |||
不屈的迎风花 | 增加自身20%/25%/30%被攻击概率,提升两侧友方单位6%/12%/18%暴击率,自身中破、大破状态下无法参与任何攻击。 | ||
混战 | 增加自身与旗舰4/8/12点火力值和10/15/20点装甲值。敌方全队平均火力低于南达科他自身火力值时,炮击战阶段增加自身与旗舰10%/15%/20%炮击伤害,敌方全队平均火力值高于南达科他火力值时,增加自身与旗舰8%/13%/18%暴击率。 | ||
获得方式 | |||
改造 | |||
舰少资料库 | |||
舰船简介 | |||
南达科他级相比之前的北卡罗来纳级改善了防护设计,在各条约战列舰中性能突出。南达科他号在为航母护航中表现出色,击落了大量敌机。在瓜岛夜战中南达科他号同雾岛号遭遇,由于南达科他号意外断电,战况一度陷入劣势,之后华盛顿号赶到并痛击了雾岛号。由于南达科他号在转战太平洋后就经常出现各种囧况,因此她也被戏称有“祖传的小霉运”。南达科他号参加了太平洋战场诸多重要战役,并最终在东京湾见证了战争的胜利,战后于47年退役。 |
立绘 |
---|
获得前 |
买点家里要用的东西,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 |
获得后 |
不知道家乡的迎风花是否还在盛开呢? |
立绘 |
---|
获得前 |
夜晚降临,孤塔高悬。红色的月光下,一个神秘的白发少女向你缓缓走来…… |
获得后 |
擅自闯入我的修道院,就要付出血的代价,准备好了吗? |
台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场合 | 内容 | |
---|---|---|
标题画面 | 盛开的迎风花真美啊。 | |
| ||
标题画面2 | 给,这是送给你的,我家乡的……迎风花。 | |
| ||
获得 | 呜……在小黑屋呆了好久,南达科他终于看到司令官您了,让我们迎着风前进…(哈欠)啊,稍微有点困呢…不,请不用担心我(打呼噜) | |
| ||
白天1 | 司令官,你听说过“铁幕”防守吗?这可是我的绝活哦,就这点而言,我可比只会站着拍照的人强多了! | |
| ||
白天2 | 啊……今天训练又出差错了,又要挨骂了…… | |
| ||
白天3 | 优秀的防护能力和高机动性是在战场上不可或缺其一的。 | |
| ||
白天特殊1 | 唔…要不要少吃一点呢…司令官会很在意吗? | |
| ||
白天特殊2 | 企业小姐要出去执行任务?没有我在身边真的可以吗?…那、那就拿着这朵花吧,能给人带来好运的! | |
| ||
白天特殊3 | 哎哟——!好痛!马汉——!不要跑得那么快,会受伤的! | |
| ||
夜间1 | 企业小姐真是一位出色的队友,只要在战斗中保护好她,我相信她会解决其它的一切麻烦。 | |
| ||
夜间2 | 遇到危险的话……只要躲在装甲后面就安全了吧。 | |
| ||
夜间3 | 明明抢了我的功劳,却还理直气壮的指责我……怎么会存在这种人…… | |
| ||
夜间特殊1 | 这么多好吃的…都是给我的吗?…没关系吗?嘿嘿,我还以为您会很在意……那我就不客气啦! | |
| ||
夜间特殊2 | 啊!停、停电了?!快、快开灯!司令官,救命啊——! | |
| ||
夜间特殊3 | 下一次,下一次作战的表现我一定不会输给华盛顿的!司令官,麻烦您下次把我和她分在一组!你、你笑什么! | |
| ||
拜访好友 | 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需要南达科他做什么呢? | |
| ||
提督室 | 您来了呀,等您很久了。 | |
| ||
阵型 | 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准备开启“铁幕”。 | |
| ||
攻击 | 你能躲过我的火力覆盖吗? | |
| ||
夜战 | 有点困了呀…… | |
| ||
中破 | 防守不住了吗?装备怎么停止运行了…… | |
| ||
MVP | 击败你们的,是名为“X”的老将。 | |
| ||
誓约 | 盛开的迎风花真美丽呢……我与司令官的感情,一定会比迎风花更长久。 | |
|
场合 | 内容 | |
---|---|---|
标题画面 | 战舰少女,R! | |
| ||
获得 | 休息的时间过得真快,没想到又要重回战场了。南达科他奉命回到战场,定会为您带来胜利。 | |
| ||
白天1 | 还在强调自己的功绩吗?华盛顿,现在的你我,已经有了质的差距。 | |
| ||
白天2 | 只是一味的重复训练并不会增强战力,通过对敌人的作战分析从而生产对应装备强化自身是更有效的做法。 | |
| ||
白天3 | 我分析了大家的作战习惯,从而研究出来了最新的作战方案,你看看能不能帮到大家? | |
| ||
白天特殊1 | 今天休息?可以吗?…如果是你的命令,那我就安心地睡个懒觉。 | |
| ||
白天特殊2 | 密苏里小姐虽然表面上对战斗心不在焉,实际上她一直在寻找突破点,期待未来有一天,她能为作战系统带来革命。 | |
| ||
白天特殊3 | 这片花圃给我管理可以吗?我想……在这里种些故乡的花。 | |
| ||
夜间1 | 这是北卡级的训练报告吗?给我看看…没错,我期待她能够再追上我,但可惜,并不是现在。 | |
| ||
夜间2 | 企业小姐,要一起吃些糕点吗?我亲手做的。 | |
| ||
夜间3 | 印第安纳,你今天作战的时候又犯了低级失误…不要为了抢风头而脱离部队,这是命令。 | |
| ||
夜间特殊1 | 其实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以前一样懒散,可如果那样的话…我不想看到大家失望的表情,仅此而已。 | |
| ||
夜间特殊2 | 我已经不会怕黑了,也不会怕鬼……啊!什么东西!快出来!别吓人了! | |
| ||
夜间特殊3 | 怎么?刚刚的糕点,你也想吃?放心,给你留了一份,怎么样?味道还可以吧? | |
| ||
拜访好友 | 你喜欢这些迎风花吗? | |
| ||
提督室 | 该去看看花朵了。 | |
| ||
阵型 | 请各位离我远一些,避免被敌人发现。 | |
| ||
攻击 | 这可不是游戏~ | |
| ||
夜战 | 不要打扰我睡觉! | |
| ||
中破 | 先、先休息一下…… | |
| ||
誓约 | 这朵迎风花,见证了你我的相识、相知、相恋,我很期待哦,与你在一起的每一天。 | |
|
场合 | 内容 | |
---|---|---|
标题画面 | ||
| ||
获得 | ||
| ||
白天1 | 艾拉小姐给我的这个万圣节剧本,真难演啊…… | |
| ||
白天2 | 海上的修道院吗?是恐怖故事里的经典桥段呢,有吸血鬼,有蝙蝠,踏入那里的人都要死。一想到要在那种地方演戏,心里还有点发毛…… | |
| ||
白天3 | 唉,司令官你也真是的,为了几个小孩子胡闹,只此一次,绝不会再纵容你们了。 | |
| ||
白天特殊1 | 早安,因为今天要配合表演,就直接穿了这一身……可爱吗?你喜欢就好,喜欢的话,我以后也可以穿哦~! | |
| ||
白天特殊2 | 呼——早餐我做好了,你记得吃。为了不穿帮,我要早点到现场才行……假期不能陪在你身边,是我的不对。今晚,我补偿你。 | |
| ||
白天特殊3 | 既然你说好看,那我就一直穿着好啦,今天不是说好了要约会吗?怎么样?去哪里? | |
| ||
夜间1 | 有点冷,不过应该不是问题。有了博士为我们做的暖宝宝,这样的天气也不足为惧。 | |
| ||
夜间2 | 奇怪,明明我是按照剧本来的,却没有遇到U1206和U1405她们,反而遇到了奇怪的敌人。真是倒霉。 | |
| ||
夜间3 | 她们玩得开心就好,我也要准备换身衣服了……什、什么?不用换?真的吗?那我就在这里再玩一会儿吧,可以陪我一起吗? | |
| ||
夜间特殊1 | 我这身衣服好看吗?和这个月亮很搭?可以的话……帮我拍张照吧。嗯——再来张合影怎么样? | |
| ||
夜间特殊2 | 月光皎洁,正如你一样。那么,可否让我收藏你,让你永远与我相伴。嘿嘿,这是我为了今晚剧本准备的台词,结果没用上,真是可惜呢。 | |
| ||
夜间特殊3 | 你在等我吗?……明明已经这么晚了,却还想着白天的约定吗?好吧,那就依你,接下来是仅属于我们二人的时光。 | |
| ||
拜访好友 | 啊,怎么有外人?! | |
| ||
提督室 | 呼——穿这身还是有点不好意思。 | |
| ||
阵型 | 此地为修道院,我的家。欢迎客人的到访。 | |
| ||
攻击 | 是客人吗? | |
| ||
夜战 | 来了,就不要走了。 | |
| ||
中破 | 这、这时候要说什么台词? | |
| ||
誓约 | ||
|
原型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USS South Dakota BB-57)是南达科他级战列舰(1939年)的首舰,是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三艘被命名为南达科他的军舰,也是第二艘被命名为南达科他的战列舰。她同级的姊妹舰还包括印第安纳(USS Indiana BB-58)、马萨诸塞(USS Massachusetts BB-59)和阿拉巴马(USS Alabama BB-60)。和被华盛顿条约无情取缔的1920年版铁王八南达科他(BB-49)不同,在世界大战的压力下,1939年南达级的四姐妹均顺利下水,并全部幸运地存活到战后。
南达科他由纽约造船公司负责建造,于1939年7月5日在新泽西州的卡姆登市开工铺设龙骨,1941年6月7日下水,由时任南达科他州州长Harlan J. Bushfield的夫人行掷瓶礼。南达科他于1942年3月20日服役,在战争中她主要参与了太平洋的战事,也曾前往英国编入本土舰队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作战。从1943年8月开始,她一直活跃在北太平洋与日本海军作战,直到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10月返回美国本土。1947年1月31日,南达科他退役封存,并于1962年6月1日报废拆解。
历史上的南达科他 |
---|
1943年6月24日,摄于冰岛鲸鱼湾 这个视角的南达看起来不仅一点也不胖,甚至还非常好看 |
舰船设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级(1939)是美国继北卡罗来纳级后设计的第二型快速战列舰,该级舰针对北卡级的不足做出了许多改进,最显著的便是缩短了舰体并大大提高了防护性能。但两级舰在设计上仍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两者的舰宽都按照巴拿马运河通行宽度设计,标准排水量同样遵守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基本条款中的35000长吨(35600吨)限制,主炮配置也为相同的三座三联装16英寸45倍径Mark 6型炮塔。两者的外形也因此十分相似,除了南达级只有一座烟囱,而北卡级有两座。这也是从外观上区别这两级战列舰最简单的方式。
根据一些海军史专家的观点,南达科他级是历史上“最好的条约战列舰”。[1]
设计背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级的建造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当时两艘北卡罗来纳级的建造已经列入1937财年的计划中,但美国海军总理事会仍希望在接下来的1938财年继续追加两艘高速战列舰。在时任海军作战部长、海军上将威廉·哈里森·斯坦德利(William Harrison Standley)的力排众议下,这个计划从追加北卡级的三四号舰升级成了从头设计两艘新船。这意味着新战列舰将无法在1938年内开工,于是造舰计划便推迟到了1939财年。新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在1937年3月开始,6月23日初步设计方案获批。随后设计方案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直到1938年1月4日,最终设计方案才在海军内部通过。
但天有不测风云,1月15日,日本宣布退出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谈判。这使得国际安全形势急转直下,同时条约的“扩充条款”——在日本或意大利退出谈判的情况下允许缔约国将主炮口径上限增加到16英寸(406mm),并将标准排水量的35000吨上限增加到45000吨——自动生效。作为应对,1月25日,国会批准继续增建两艘新战列舰,使南达科他级的总数达到四艘。同时国会还批准在南达科他级上应用扩充条款——但只允许使用16英寸主炮,将排水量升级到45000吨的请求则被拒绝罪大恶极国会山系列。到1938年4月4日,四艘南达科他级的订单被正式下达。
基本设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级的设计过程充满了争论,主要集中在防护和航速两个方面。设计团队最终选择的方案为装备三座三联装16英寸炮塔、最高航速不低于23节,并采用能够在30000码距离上不被击穿的5.9英寸甲板装甲。相比之下,主装甲带是更难处理的问题。当时的美国战列舰主装甲带最后也不过13.5英寸,而南达级的16英寸主炮可以远在25000码之外就将其击穿。为了保证能够免疫她自己的主炮——这一战列舰设计原则被称为“平衡装甲”——南达级的主装甲带厚度需要增加到15.5英寸,但这样带来的重量增加将是35000吨排水量所难以接受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决定采用倾斜主装甲带以增加等效装甲厚度。不过直接在舰体外部安装倾斜主装甲带将会大大降低舰体的稳定性,所以南达级采用了安装在非装甲船壳内部的内置倾斜主装甲带。这同样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不光是增加了建造的复杂度,也为主装甲带受损之后的维修带来了困难——除非将外侧的船壳切开,否则根本无法对主装甲带进行修理。但是比起丧失稳定性,这显然是值得的。
为了尽量降低倾斜安装带来的不利影响,南达级的主装被设计为自龙骨向外倾斜,至接近甲板装甲处则折向内。这意味着从近距离射来的炮弹将以较大的角度命中主装甲带上部,此时因为等效厚度的缘故,主装甲带有着最优的防护效果;而如果炮弹从较远距离以曲射弹道射来,其命中主装甲带上部的角度将更接近垂直,从而削弱倾斜主装甲带的等效厚度,使其防护效果变差。即便如此,倾斜主装甲带的设计依然使得需要甲板装甲防护的船体面积减小,从而可以把节省下的重量用于加厚主装甲带上部,以弥补面对曲射弹道时的防护能力不足问题。另外,因为安装在舰体内部,主装甲带还有条件向下延伸到双层船底的内部,从而增强舰体的水下防护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曾一度考虑过效果更好但也更复杂的双层倾斜主装甲带。但随着实验证明单层倾斜主装甲带也能提供相当的防御能力,这一思路最终还是被放弃了。而这也节约了几百吨的排水量。
舰体的尺寸也是个问题。一般而言,越长的舰体意味着越高的航速,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装甲来保护。而如果要用较短的舰体实现同样的最高航速,就需要更高性能的动力系统。按照苛刻的防御和排水量要求,设计人员不得不缩短南达级的长度以减小装甲尺寸和被弹面积——从北卡级的729英尺(222米)压缩到680英尺(210m)变成矮子。因此,如果南达级想要保证最大航速与北卡级相同,就必须安装更强大的动力系统——前提是这一套动力系统能够装入南达级短促的舰体。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里,南达级的航速要求只有22.5节,也就是能够跟上敌方既有的战列舰,并比水面航行状态下的潜艇跑得快。但是,在1936年晚些时候,情报部门从破译的日本海军无线电中得知,长门级的最高航速可以达到26节。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南达级的最高航速被修改为25.8-26.2节之间。北卡级的动力系统能够满足这一航速的功率需求,但是必须进行小型化以安装进南达的舰体。为此,设计人员回到了列克星敦级战巡的设计方式——将锅炉直接安装在轮机上方。但这又意味着锅炉舱的防御将被大大削弱。于是几经调整,南达级最终采用了锅炉和轮机交错紧凑布置在一起的结构——也就是说,把锅炉和轮机全部设置在轮机舱内,不再单独设置锅炉舱。为了节约空间,连原本不属于动力系统、隶属于辅助设备的蒸馏淡化系统也被塞在了轮机舱里。这样紧凑的布置成功高效利用了主装甲带内的有限空间,甚至还额外节余出来一些空间安排了第二间绘图室(即火控计算机舱)。当然,缩短的舰体无论如何都意味着局促。舰员的住舱跟食堂空间都被压缩了,就连高级军官舱室也不例外。甚至通风口也被彻底移除,全舰除了完全依靠人工强迫通风以外别无他法。
整个二战中南达级的居住条件都深受诟病。原本就显局促的住舱因为防空炮手的持续增生变的愈发惨不忍睹。
另外,针对北卡级在建造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南达级也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除了增强水下防御能力和更换更加先进的蒸汽轮机以外,针对北卡级缺乏空间,难以承担舰队旗舰任务的问题,南达级的首舰南达科他号也进行了额外的修改,即在司令塔上增设一层平台来作为舰队司令部的指挥空间天生适合当秘书舰(确信)。而为了平衡这一结构带来的排水量增加,南达科他号移除了两座双联装5英寸火炮,这也是她和三艘姐妹舰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
至此,南达级的舰体长度最终被压缩到666英尺(203米),并采用单层内置倾斜主装甲带。此外,为了防止该方案被总理事会枪毙,海军设计师还一并提出了一些其他的备选方案凑数,包括更长更快并装备三联装14英寸主炮、更慢但装备四联装14英寸主炮、北卡级改进型以及有着27节航速和九门16英寸主炮的北卡级类似物。
争论毫无疑问的爆发了,但是主要集中在航速方面。美国舰队总司令(Commander in Chief, United States Fleet , CINCUS)拒绝允许新战列舰的最高航速低于25节;战斗舰队则认为为了能够与战列线保持同步,最高航速至少应当有27节;至于战争学院院长则宣称因为海军无论如何都会把既有的21节航速老式战列舰用到1950年代,在新战列舰上应用高速战列舰设计是没有必要的——尽管低速将意味着新战列舰将无法适应为快速航母特混舰队护航的新任务。对于这一将成为日后战列舰最关键角色的任务而言,传统低速战列舰无论如何太慢了。到最后,666英尺方案成了唯一能够同时满足航速、防护和火力要求的设计。在进行了一点小的修补、增加了弹药储存空间后,1937年晚些时候,这一方案得以通过,也就是最终的南达科他级。
南达级的设计标志着美国海军传统铁王八思想的最终破产,也直接影响了后续衣阿华级的设计思路。考虑到最终造出来的北卡级其实是两个主要设计方案里比较慢的那个,在如何取得火力、防护与航速三者平衡这一点上,南达级毫无疑问是美国海军多如牛毛的战列舰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级。
主要特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南达科他级最终设计图定稿 |
建成后的南达科他级水线长666英尺(203米)、全长680英尺(207.3米)、宽108英尺2英寸(33米),设计标椎排水量35412长吨(35980吨),比设计要求超重约1.2%。当该级舰于1942年完工时,合同中追加的大量防空火力使得实际标准排水量达到了37682长吨(38287吨)(印第安纳在1942年4月12日的计算值)。完工后的满载排水量为44519长吨(45233吨),在该排水量下吃水深度33英尺9.813英寸(10.31米),稳心高度7.18英尺(2.19米)。在二战中,南达级四舰不断增加更多的防空武器,使得四舰的排水量进一步大幅增加。在战争结束的1945年,南达科他的满载排水量大约为46200长吨(46900吨),而马萨诸塞在紧急装载下的排水量更是达到了47006长吨(47760吨)。
越吃越胖是战列舰的通病,毕竟多如牛毛的小口径高炮其实一点都不轻,还要有配套的弹药和炮手,这些都要算进排水量里
南达级采用带有球鼻艏的舰体,在装甲盒下方采用三层船底,并和其他所有美国高速战列舰一样安装有尾鳍。但是不同于北卡级或者衣阿华级,南达级的外侧而不是内侧推进轴位于尾鳍的内部。另外,与北卡级相比,南达级更短一些的舰体使得其机动性有所改善矮子の优势,同时振动问题也显著的减轻了。
武器系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级的主炮配置与北卡级相同,均为三座三联装16英寸(406毫米)45倍径Mk6型。三座炮塔中有两座以背负式安装于舰艏,第三座则安装在上层建筑之后。每门火炮的备弹为130发,九门火炮总计1170发,单门发射速度可以达到2发每分钟。发射药配置有三种,分别为535磅(243千克)的全装药、295磅(134千克)的减装药和315磅(143千克)的无焰减装药。在发射重达2700磅(1200千克)的Mk8型穿甲弹(Armor-piercing, AP)时,使用全装药可以达到2300英尺每秒(700米每秒)的炮口初速,而使用减装药则只能达到1800英尺每秒(549米每秒)。每座主炮塔都有45度的仰角,使得发射Mk8穿甲弹的最大射程达到了36900码(18.2海里,20.9英里,33.7公里)。但在俯角方面,只有一号和三号炮塔有-2度的俯角,摞在一号炮塔上方的二号炮塔则完全没有俯角否则在向前开火时会怒铲一号炮塔头皮。水平方向上,每座炮塔都有左右各150度的回转角,因此全舰的射界十分广阔。主炮的俯仰速度为12度每秒,而炮塔的回转速度为4度每秒。
南达级的副炮采用5英寸(127毫米)38倍径Mk12型高平两用炮,安装在Mk28 Mod0型双联装炮塔中。因为首舰南达科他是按照舰队旗舰设计的,在司令塔上有一层额外的平台用作指挥空间,所以为了减重,她的副炮只有8座炮塔16门,对称安装在上层建筑两侧。而她的三个妹妹,印第安纳、马萨诸塞和阿拉巴马,则没有额外的指挥设施,因此得以多安装两座炮塔,使副炮总数达到20门。这些炮塔重达156295磅(70.894吨),俯仰角为-15°~+85°。火炮射速在15发每分钟到22发每分钟之间,可以使用多种弹种,包括防空弹(Anti-Aircraft, AA)、照明弹(Star Shell,SS)和白磷弹(White Phosphorus, WP)。AA弹长20.75英寸(52.7厘米),重量根据具体型号的不同在54到55磅(24到25千克)之间浮动。照明弹和白磷弹则略微小一些,长度只有20英寸(50.8厘米);照明弹每发重54.4磅(24.7千克),而白磷弹每发重53磅(24千克)。每门炮的备弹为450发,而炮管的设计寿命为4600发。
其实这个5英寸副炮和你游里面所有的美系5英寸炮的管子都是Mk 12一个型号,不考虑火炮本身的细节改进的话,各种型号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炮塔/炮座。美国双联5英寸炮是双联装Mk 22型,美国单装5英寸炮包括好几种单装型号,美国双联5英寸平高两用炮是Mk 38型,至于拿来当南达副炮的Mk 28,对不起,没出。
不要过于相信你游的装备简介
反正你游副炮从总体来讲原则上基本没用,尤其是对于主力炮船。
副炮的装药分为三种,分别是重15.2-15.5磅(6.9-7.0千克)的全装药、重16磅(7.3千克)的无焰全装药和只有3.6磅(1.6千克)的减装药。两种全装药都能在全新的炮管上打出2600英尺每秒(790米每秒)的炮口初速,但随着身管的磨损,旧炮管的初速会下降到2500英尺每秒(760米每秒)。而减装药则只能打出1200英尺每秒(370米每秒)的炮口初速。火炮的最佳对面打击仰角为45°,在此情况下,使用全装药可以击中17392码(15903米)外的目标。而在对空射击时的最大射高则为37200英尺(11900米)。
南达级也装备了数种小口径防空武器,并且随着时间发展,这些武器的配置也持续发生变动。以南达科他为例,在最初的设计中,她计划安装12门.50英寸(12.7毫米)机枪老干妈和12门1.1英寸(27.9毫米)高炮。但是当1942年3月南达科他下水时,实际安装的防空武器则为8门.50机枪、28门1.1英寸高炮和16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当年9月,全部的.50机枪和8门1.1英寸高炮被拆除,换成了更多的厄利孔和四座四联装、总计16门的40毫米博福斯高炮。
1943年2月,全部的1.1英寸高炮和一门厄利孔被拆除,而博福斯的总数增加到了68门。1944年12月,防空火力再一次加强,变成了72门厄利孔和72门博福斯。1945年三月,防空火力进行了最后一次加强,拆除4门博福斯,更换为5门厄利孔,使得南达科他的小口径防空炮达到了最多的145门。她的三个妹妹也经历了相似的防空火力增强。
从青涩少女逐步变成火刺猬式的防空毒瘤
昭和男儿游戏体验日渐变差
在各种火炮之外,南达级还装备了两部飞机弹射器和三架OS2U“翠鸟”型水上飞机作为航空力量,负责包括但不限于侦查、火炮校射、捞人及其他。
理论上有飞机就应该能反潜,但是正常人是不会让战列舰这种极其昂贵的钢铁怪物去炸鱼的,厌战那个属于碰巧赶上。
动力系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级安装了八台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公司的三锅筒快速升温锅炉。锅炉拥有强压通风能力,每台锅炉都有两台由蒸汽驱动的强压通风机;其输出的蒸汽压力为600磅每平方英寸(4100千帕),蒸汽温度850℉(454℃)。燃油先经燃油泵抽出,再经增压泵增压后由供应泵抽走,在雾化之后自油头喷入炉膛、点火燃烧;因为船用重油的粘稠度很大,在雾化之前还需要先经过一个加热系统,由蒸汽对燃油进行加热以降低其粘稠度。水则从除氧器中送来,先流经环绕烟道的经济器,被高温烟气初步加热,随后注入锅炉顶部的蒸汽锅筒;给水在那里沿着下降管注入锅炉下方的水锅筒,然后在蒸汽发生端侧面的水冷壁中受热,一边上升一边吸收热量,最后以汽水混合物的形式重新注入蒸汽锅筒,被旋风式汽水分离器处理——在这种装置里,汽水混合物会因为切向流动而快速旋转,形成一个垂向下方的漩涡;蒸汽从漩涡中心析出,飘向上方,经蒙在汽水分离器上的干燥器处理后成为干蒸汽,而水则从汽水分离器底部流出,经下降管重新回流至水锅筒。干蒸汽经蒸汽锅筒导出后会再一次输入锅炉,流经另一侧的过热端,在过热器中再次受热成为过热蒸汽,最后输出推动蒸汽轮机。在满功率运作时,每台锅炉每小时就要烧掉5300升的燃油。
由八台锅炉供汽的是四台蒸汽轮机,每台蒸汽轮机各驱动一根推进轴。南达科他和马萨诸塞的蒸汽轮机由通用电气制造,而印第安纳和阿拉巴马的轮机则由西屋制造。不过不论是哪个公司生产的蒸汽轮机,都包含有两个不同的汽缸和三套不同的轮机,即高压缸和低压缸,以及高压轮机、低压轮机和倒车轮机。高压轮机为单流式冲动式汽轮机,共有12级;低压轮机则是双流式冲动式汽轮机,即蒸汽从汽缸中部输入,随后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各自驱动一系列(9级)转子。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每一个流向上的蒸汽流量,使蒸汽轮机不必为适应如此巨大的流量而把叶轮做得很大。低压缸的出口处直接连接着海水冷凝器;当战舰航行时,因为战舰与海水之间的相对运动,海水会自行由吸水斗流入冷凝器,从冷凝器管束中穿过,带走蒸汽的热量——当然,在战舰停泊或是低速航行时,由于战舰与海水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或是相对运动的强度还不够,还会有一套强迫循环系统强制海水流过冷凝器。由于蒸汽受冷凝结时体积显著缩小,在低压缸的出口处就会形成一个压力降,从反方向吸动蒸汽轮机的叶片,从而提高动力系统的热效率。冷凝水随后流入冷凝器的热井,被冷凝水泵抽走,回输到除氧器中,经两次加热雾化消除掉大部分的溶解氧,开始下一轮循环。低压缸的两端各有一个倒车组件,倒车组件和低压轮机之间有隔板隔开,以免轮机倒转时高温蒸汽由倒车轮机被吸入低压轮机。在倒车的时候,蒸汽从低压缸的两端通入,直接冲击倒车组件,使主轴反转。两个汽缸的输出轴用联轴器并到同一根主轴上,同时各自经过二级减速,将转速降至螺旋桨适合的工作转速;联轴器上还整合有一套盘车装置,可以使蒸汽轮机的叶片以较慢的速度缓缓旋转,使叶片在蒸汽轮机预热时能够均匀受热,并使润滑油在润滑点分布成均匀的油膜。与北卡级相似,南达级的整套动力系统也分为四个相互隔离的动力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台锅炉和一台轮机,就像坦克的动力包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为了节省动力系统所占的空间,后来的德梅因级重巡洋舰也采用了这种设计。而为了防止机舱受损时进水不平衡导致倾覆,整个轮机舱中间没有纵向隔板。
南达级一共有四个螺旋桨,其中外侧的两根后方安装有尾鳍,而内侧的两根后方则安装有自平衡舵。在下水时,所有的南达级均安装了四个四叶螺旋桨。但是在战争期间,一系列的螺旋桨测试导致这四艘船的螺旋桨配置发生了变化。马萨诸塞和阿拉巴马的外侧螺旋桨被从四叶换成了五叶,而印第安纳则把内侧的四叶螺旋桨换成了三叶。另外,根据马萨诸塞上的说明牌提供的照片,马萨诸塞应该也把内侧的两具螺旋桨换成了三叶桨。
整套动力系统的额定输出功率为130000马力(97000千瓦),而过载时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35000马力(101000千瓦),此时可以让航速达到设计的27.5节(50.9千米时,31.6英里时)。四艘船的排水量在二战中都逐渐增加,主要是由于防空炮的增设和为了补给更小的护航船只而携带的额外燃油。1945年,阿拉巴马以133070马力(99230千瓦)的功率,在42740吨的排水量跑出了27.08节的航速。当时船上携带了大约6600长吨(6700吨)的燃油,而这些油能够保证她在15节(20千米每时,17英里每时)航速下航行15000海里(28000千米,17000英里)。
供电方面,每艘船都安装了七台1000千瓦船用蒸汽涡轮发电机(SSTG)和两台应急用的200千瓦柴油发电机。其中一、二、三号轮机舱中都有两台蒸汽涡轮发电机,而四号轮机舱中只有一台。涡轮发电机装有防甩负荷系统,能在负载降低时及时减少涡轮机的蒸汽供应,防止机组转速过快出现“开飞车”的险情。正常情况下,整套供电系统输出的是450伏的三相交流电,额定输出功率为7000千瓦。如果电网内的电压降至350伏的阈值,应急柴油发电机就会自行由压缩空气启动,开始持续往电网中送电,直至电压回升至405伏的阈值;此时应急柴油发电机会同电网断开,但柴油机本身并不会自动停止工作,必须由人工将其手动关闭。
电子系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二战中,南达级得以享受雷达技术发展的成果。在战争结束时,四艘船都装备了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和火控雷达。在刚服役时,船上只装备了SC对空搜索雷达。这些雷达最后被更换为SK和SK-2对空搜索雷达。主炮火控雷达一开始使用的是Mk 3型,而从1942年开始更换成了Mk 8型。这种雷达使得南达级在面对主要依靠光学火控系统的日本海军时有着巨大的优势。
副炮则使用Mk 37火控仪和Mk 4型雷达配套。这套系统和VT引信炮弹的配合使得南达级的5英寸副炮不仅具有对海能力,还成为了一种可怕的防空武器。随后,Mk 4雷达又被更换成了更先进的Mk12/22雷达组合。
装甲防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与前序的北卡级不同,南达级从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防御16英寸主炮射击的能力。实验证明,南达级的装甲盒能够在17000-30900码(16.2-28.3千米)距离上免疫科罗拉多级16英寸45倍径Mk 1型主炮2240磅穿甲弹的射击。为了保证排水量不超过限制,南达的主装甲带只比北卡级略微增厚,剩下的部分则通过倾斜安装来补足。而这样的安装方式使得主装甲带必须被安装在船壳内部,以保证舰体有着足够的水线宽来保证稳定性。
南达级的船壳采用1.25英寸(32毫米)的STS钢。内部的主装甲带为12.2英寸(310毫米)的A级克虏伯K.C.装甲钢,安装在0.875英寸(22毫米)的STS钢板上,并与垂线呈19°倾角。这在19000码的距离上等效于17.3英寸(440毫米)的垂直装甲。主装甲带的下半部分和另一层克虏伯B级均质钢下带一直延伸到三层船底,厚度也从12.2英寸逐渐减小到1英寸(25毫米)。这一结构是为了防止大口径舰炮的水中弹击穿水线以下舰体而设计的。装甲盒的两端由11.3英寸(287毫米)的横隔板防护。水平甲板防御分为三层:一层1.5英寸(38毫米)的STS外甲板(又被称为防炸弹甲板)、一层厚度5.75-6.05英寸(146-154毫米)的B级装甲钢和STS钢复合的主装甲甲板,和一层安装于主机舱上方的0.625英寸(16毫米)分体STS钢板。在弹药库上方,这层STS钢板变成了厚度为1英寸(25毫米)的整体甲板。因为使用重达2700磅的Mk 8超重弹的缘故,南达级侧装甲对自身主炮的免疫区比起对Mk 1型主炮要小,只有在20500-26400码(18.7-24.1千米)上生效。
南达级的主炮塔防御相当可观。炮塔正面为18英寸(457毫米)的B级钢,侧面为9.5英寸(241毫米)的A级钢,背面为12英寸(305毫米)的A级钢,而顶部则为7.25英寸(184毫米)的B级钢。炮座装甲全部为A级钢,正面为11.3英寸(287毫米),侧面为17.3英寸(439毫米)。副炮塔和操作区由2英寸(51毫米)的STS钢防护。司令塔装甲则为16英寸(406毫米)。
南达级的水下防御是一套包括四道纵向防雷隔板的多层系统。按照设计,这套系统应当能够吸收相当于700磅TNT当量(1.3G焦耳)的水下爆炸能量。防雷纵壁的作用是吸收水下爆炸产生的能量,而靠近外侧的隔舱充满液体,目的是减小爆炸产生高温气泡的破坏力。整套系统的深度为17.9英尺(5.46米)。按照设计思路,延伸到三层船底的主装甲带可以额外起到一层防雷纵壁的作用,从而使南达级的防雷效果比北卡级更强。但是在1939年的爆破测试中,这套系统并未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主要的问题在于主装甲带的高硬度使得其在爆炸中产生裂缝,从而使毗邻舱室漏水。这一问题在主装甲带与三层船底间的焊缝处尤其严重。因此,南达级的设计进行了对应的修改,包括用搭板强化主装甲带下部和三层船底,以及重新调整液舱的装载方式。鉴于北卡级在舷外突出部设计了第三和第四层液舱,南达级也将最外侧的两层隔舱设计为液舱,主要装载燃油;而内侧的两层隔舱则为空舱,以减轻主装甲带下部高硬度带来的问题。
建造与改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造服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于1939年7月5日在新泽西州的卡姆登市开工铺设龙骨,1941年6月7日在南达科他州的州长夫人Harlan J. Bushfield的主持下完成下水仪式,1942年3月20日服役,第一任舰长为海军上校托马斯·李·盖奇(Thomas Leigh Gatch)。随后,她被拖往费城海军船坞进行舾装。初步的舾装工作完成于5月14日,随后的两天里,她在特拉华河里进行机械测试。随后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舾装直到6月3日。两天之后,她开始首次试航。由于此时已有德国潜艇在美国东海岸活动,因此为了保证安全,试航过程有四艘驱逐舰进行护航。随后的两天她不停变换速度以测试引擎,同时进行了火炮试射以检查可能的结构问题。她在东海岸一直训练到7月17日,随后于第二天返程北上,在缅因州外海与华盛顿汇合,并于21日前往卡斯科湾。在那里她继续训练了五天,直到7月26日,她被宣布已经做好战斗准备,并返回费城。此后,她的战斗生涯才正式开始。
海试中的南达科他 |
---|
摄于42年7月22日 人家才不胖呢! |
改造经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在她的战争生涯中经历了多次改装,主要是加强防空火力和增设各种雷达。最早的改装早在她服役前就安排上了。1941年,她在前桅上追加了一部SC型对空搜索雷达(日后更换为更先进的SK型),在上层建筑的前部追加了一部SG型对海搜索雷达。1942年,根据瓜岛夜战的经验,她又在主桅上安装了第二部SG雷达。在这次改装中,她还在指挥塔上安装了一部Mk 3型火控雷达来作为主炮的指挥,同时追加了Mk 4型火控雷达用于指挥副炮。随后这部Mk 3又很快更换为更先进的Mk 8型,接下来,她又将Mk 4型更换为更先进的Mk 12/22型雷达组合。她同样追加了一套TDY型干扰系统。1945年,她的机械观测镜更换为了Mk 27型微波雷达系统,同时还追加了一套SR对空搜索雷达和一套SK-2对空搜索雷达。
南达科他的防空火力也随着她的征战而逐渐增强。1942年11月,她增设了8门.50高射机枪。在1942-1943年之交进行维修时,她将两座四联装1.1英寸高炮换成了四联装博福斯。1943年2月,她移除了所有的1.1英寸高炮,换成了13座四联装博福斯,同时将她的20mm厄利孔总数增加到80门。所有的厄利孔全部是单装。到战争结束,她又拆掉了8门厄利孔。
服役历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进入太平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鉴于美军和日军在瓜岛的战斗日趋激烈,盟军又在萨沃岛战役中惨败,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Ernest King)海军上将命令南达科他、华盛顿、轻巡洋舰朱诺和六艘驱逐舰前往南太平洋,支援在那里的美军舰队。1942年8月14日,这支增援舰队被指派为第六战列舰分队(Battleship Division 6, BatDiv 6),由威利斯·李(Willis Lee)海军少将指挥。少将在南达科他上升起了他的将旗天生旗舰没办法。次日,她在三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出发,但立即就因为一台引擎宕机而不得不停船修理直到第二天早上掉链子×1。8月21日,舰队到达巴拿马运河。少将遣散了三艘护航的驱逐舰,只让南达科他单舰通过巴拿马运河,并在通过运河到达太平洋后立即抓了三艘新的驱逐舰来护航风骚操作。当月底,南达科他在海上与朱诺汇合,并与她一起于9月4日抵达汤加的努库阿洛法。两天之后,完成加油的舰队离开努库阿洛法,但南达科他随即触碰到暗礁,导致船体严重受损掉链子×2。修理舰女灶神上的潜水员检查了南达科他的舰体,发现触礁损坏了长达150英尺(46米)的船壳。在接受女灶神的草草修理补上缺口之后,南达科他不得不在12日驶向珍珠港接受彻底修理。在前往珍珠港的路上,她和同样正在前往珍珠港修理的萨拉托加汇合,后者之前因为日军潜艇的雷击而受损难姐难妹。南达科他护送她到珍珠港,并在23至28日间入坞维修,同时也进行了防空炮的升级。
10月12日,完成补给的南达科他被认为恢复到了可以执行战斗的状态。13日,她在珍珠港近海进行防空训练,随后又在14日返回珍珠港。当天晚些时候,她和航空母舰企业以及九艘护航驱逐舰被编为第16特混舰队(Task Force 16, TF 16),并离开珍珠港南下。按照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官,海军中将威廉·哈尔西(William F. Halsey)的命令,TF 16前往圣埃斯皮里图岛与在那里以航空母舰大黄蜂为核心的第17特混舰队(TF 17)会合。两支舰队在10月24日会合后合并为第61特混舰队(TF 61),由托马斯·金凯德(Thomas C. Kinkaid)海军少将指挥。按照命令,这支舰队将在李少将指挥的、以华盛顿为核心、包括轻重巡洋各两艘和驱逐舰六艘的第64特混舰队(TF 64)支援下,前往圣克鲁兹群岛北方歼灭日军,然后再转向西南,前往所罗门群岛拦截试图重夺瓜岛的日本海军。
圣克鲁兹海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0月25日中午,美国海军巡逻机发现了日本航母,TF 61立即向西北方向出发接战。但是由于日军舰队当天被位于拉纳尔岛(Rennel Island)东方的TF 64吸引,当晚TF 61并未遭到日军攻击。次日清晨,当双方的航母都已经进入对方的攻击范围时,企业的侦察机在己方舰队被日本侦察机发现前几分钟发现了日军航母。双方立即各自派出攻击队,圣克鲁兹海战爆发。
日军的第一波袭击指向大黄蜂,此时南达科他正身处企业身边为其提供防空支援,与大黄蜂相距大约16公里。在这波攻击中大黄蜂受损严重,不得不转向后撤,因而在第一波攻击中平安无事的企业和南达科他就成了日军的下一个目标。10时45分,第16特混舰队遭到了日军俯冲轰炸机的袭击。南达科他为舰队提供了凶悍的防空火力。各舰的防空炮火累计击落了七架日军飞机,而战斗机飞行员则宣称击落了另外五架。在接近一小时之后,南达科他再次遭到大约40架九七式舰攻的攻击。她成功驱散了机群,并击落了其中一架。12时30分,第四波空袭来临。敌机以轰炸机和鱼雷机为主,而南达科他则被其中的一些九九式舰爆集火。战斗中南达科他的一号炮塔被一枚250公斤炸弹击中,幸运的是并未击穿炮塔装甲。这次爆炸未对一号炮塔造成什么严重破坏,但是弹片却损坏了二号炮塔的左中两门炮,令其无法继续使用;同时也造成两人死亡和超过五十人受伤,其中包括站在舰桥侧面露天平台上指挥的盖奇舰长。他被破片击中,同时爆炸的冲击波让他狠狠撞到墙上,昏迷不醒。在战斗的混乱中,南达科他搞错了编队指令,导致她一度径直朝着企业开去,所幸并未发生碰撞。掉链子×3
当晚战斗结束之后,美军舰队退回新喀里多尼亚进行修整。在这场战役中,南达科他共发射5英寸炮弹890发,40毫米炮弹4000发,1.1英寸炮弹3000发以及20毫米炮弹52000发。她的炮手们宣称击落了26架日机,但实际的击落数存疑。因为有几个倒霉蛋在日军零战的扫射中中弹,南达科他的伤员人数上升到六十左右。战后舰长对各类防空武器的相对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是:5英寸炮:5%;40毫米炮和1.1英寸炮:30%;20毫米机炮:6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战斗当日低矮的云层使得射程较远的5英寸、40毫米和1.1英寸高炮难以在最佳射程上瞄准目标,而射程本身就很近的20毫米高炮则基本没有受到云层的干扰。
随后的10月31日,在返回新喀里多尼亚努美阿港的途中,南达科他为规避潜艇的袭击,在转向时与驱逐舰马汉相撞。两艘船都重度受损,但非常幸运都没有沉没。事故导致马汉号的舰艏部分(至14号肋骨)扭向左舷,1人受伤,舰体发生大火,不过很快就被扑灭。最终两舰还是都成功抵达努美阿。在那里,南达科他又一次接受了修理舰女灶神)的修复。为了修理受损的南达科他,女灶神的修理人员不得不手动给她的一些舱室注水使舰体侧倾,从而让船壳的受损部位从海里撅出来。修理工作从11月1日一直持续到6日,而盖奇舰长恢复的就快的多,他在5日就返回岗位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掉链子×4
南达:反正我南达科他今天横竖要咚个人,各位自己看着办
瓜岛战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因为严重受损的大黄蜂最终被放弃,企业成了这一时期美军在南太平洋唯一可用的航母。为了保护仅存的大E,哈尔西命令华盛顿也加入TF 16作为护航力量。这时的TF 16包括南达、华盛顿、北安普顿和九艘驱逐舰。1942年11月11日,TF 16从努美阿起锚向瓜岛方向出击。第二天,彭萨科拉和另外两艘驱逐舰加入了她们的队伍。第三天的11月13日,哈尔西收到日军即将组织进攻的情报,便命令南达科他同华盛顿、驱逐舰普雷斯顿(USS Preston DD-379)、沃克(USS Walke DD-416)、贝纳姆(USS Benham DD-397)、格温(USS Gwin DD-433)一同组成第16特混舰队第3特混大队(Task Group 16.3, TG 16.3),重新归威利斯·李海军少将指挥。
来回调船是各国海军一贯的基本操作。毕竟海军的基本作战单位是船,编制啥的都是浮云。
按照作战计划,TG 16.3将在瓜岛海域阻击即将来袭的日军舰队,而在圣克鲁兹海战中被炸坏了升降机的企业则呆在瓜岛南方作为后备吃瓜。她们的目标正是由近藤信竹带领的,包括了战列舰雾岛、重巡洋舰高雄、爱宕以及一些轻巡洋舰与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日军舰队的任务是炮轰瓜岛上美军控制的亨德森机场,但是现在她们的目标显然已经变成了跟美军决战。
14日,TG 16.3从南方越过瓜岛,随后转向西北,试图阻截近藤的舰队。她们在路上接到被重命名为第64特混舰队(TF 64)的命令穷折腾。日军的侦察机多次发现了她们,但是观测结果却从巡洋驱逐混编舰队到航母特混舰队都有。这给近藤带来了不小的困惑。他将舰队分为三部,分别是由雾岛领衔的本队,由轻巡洋舰长良和6艘驱逐舰组成的第二分队和由轻巡洋舰川内和3艘驱逐舰组成的第三分队,并让第三分队前出至本队之前。当晚九点,美军侦察机报告发现日军舰队。李随即命令舰队拉响战斗警报,并让四艘驱逐舰前出到两艘战列舰之前。这支昨天才被刚刚拼凑起来的特混舰队即将进行一场恶战,虽然她们之前从未一同训练过,甚至两艘战列舰都严重缺乏主炮射击经验,尤其是在夜间。
当夜,皓月当空,视野良好。大约23:00时,由桥本信太郎海军少将指挥的日军第三分队发现了美军舰队。几乎同时,华盛顿的雷达发现了桥本舰队。李少将下令华盛顿和南达科他准备完毕后即可开火。23:17,华盛顿率先在18000码(16000米)的距离上开火。南达科他也紧随其后,尽管她的二号炮塔上还有两门炮是坏的。南达科他的第一个目标是驱逐舰浦波,但是未能命中,而浦波也迅速转向离开了射程。南达科他旋即转移火力向着另外两个目标发动炮击,即驱逐舰绫波和敷波。她的观测手声称两个目标都被击中起火,但其实她依旧一发也没打中。随后绫波就被华盛顿轰成了废铁,抢人头×1
混战持续到大约23:00时,也许是因为三号炮塔的炮口暴风,又也许是因为什么地方挨了一炮,南达科他的四号配电盘突然因为短路而跳闸。虽然按照设计,南达科他的四个主配电盘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她的短路故障被迅速扩大,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全舰供电中断[2],从而使她的雷达全部停机,主炮也一度失去电力。阵前跳闸赛神仙,掉链子×5
没有了雷达的协助,南达科他顿时失去了对当时错综复杂的战况的掌握。此时日军已经对美军的驱逐舰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沃克和普雷斯顿先后被击沉,而贝纳姆的舰艏也被鱼雷炸毁,正在苟延残喘。这进一步加剧了南达科他的危机,因为她必须避免与正在燃烧的残骸相撞。在停电数分钟后,南达科他的电力终于得以恢复。23:40,她用舰尾的三号炮塔对日军开火,但是炮口暴风不幸点燃了她的两架翠鸟,随后的第二轮齐射又将这两架扔进了海里,并点燃了第三架翠鸟:我招谁了。这时南达科他为了防止冲撞已经驶到了残骸的前方,离日军舰队只剩5000码(4600米)。熊熊燃烧的火焰立即让她的舰影在夜色中变成了格外醒目的靶子。日军立即对她进行了一轮鱼雷齐射,还十分昭和的打开探照灯集火南达科他,所幸鱼雷并没有命中。在这样的状况下,南达科他被至少三艘敌舰连续打击,一共被击中了27次,其中包括一发来自雾岛的14英寸炮弹。这发炮弹命中了三号炮塔,并未击穿,但是却损坏了方向机。更多的炮弹则来自日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命中点主要集中在上层建筑,因而并未对南达科他的生存构成多大威胁。相应的,她的上层建筑承受了很大的损伤。她的雷达天线被扯断,无线电也被摧毁,致使她失去了与华盛顿的通讯;除此之外,其他的系统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按照李少将战后的评价,在挨了这一通暴揍之后,南达科他变成了“聋子、哑巴、瞎子、残废”("deaf, dumb, blind, and impotent.")。被人吊锤洗甲板,掉链子×6
其实impotent还有更多含义,少将的评价到底该怎么翻译就见仁见智了(确信)。
即便被打的如此惨烈,南达科他也从未停止还击。在被雾岛击中炮塔之前,她一共用主炮打出了五轮齐射;而她的副炮则始终没有停火。同时,由于她吸引了日军几乎所有的火力,位于她后方的华盛顿得以毫无阻碍地对雾岛开火抢人头。最终她的射击重创了雾岛,击毁了她四座主炮塔中的两座,击穿了她水线以下的船体,并留下了熊熊大火。抢人头×2,两舰的梁子就此结下了。
早在日军开始用探照灯对南达科他进行照射的时候华盛顿就立即越过南达科他进行了还击,但是显然这并没有改变南达科他被集火的命运。
午夜之后,近藤决定停止混乱的炮战,命令日军各舰回到雷击距离,至于已经接近瘫痪的雾岛就扔在那里自行漂流。00:05,日军停止对南达科他射击。00:08,南达科他停火,航速恢复到27节。由于通讯系统被摧毁,盖奇舰长无法与华盛顿上的李少将取得任何联系。于是他下令南达科他转向南脱离战斗。在被集火的过程中,南达科他水线以下被击中一次,造成少量进水,侧倾0.75度,但这很快就被纠正了。因为中弹而引发的大火在01:55被扑灭。02:00,南达科他终于修好了无线电并联系上了华盛顿。李少将命令南达科他高速撤退。这次混战令南达科他的舰员伤亡惨重,共有40人阵亡,180人负伤,其中包括一名名叫卡尔文·格拉汉姆(Calvin Graham)的水兵。他在12岁时谎报年龄入伍,是美国在二战中入伍年龄最小的军人,他在1942到1943年一直在南达科他上负责40毫米防空炮的装弹工作,并在战时荣获铜星勋章和紫心勋章。第二天早上九点,南达科他在预定地点与华盛顿和幸存的贝纳姆、格温三舰会合,随后返航努美阿。而贝纳姆在返航途中实在无法继续坚持只好弃船,被格温炮击处分击沉,最终只有南达科他、华盛顿和格温三舰成功返航。而在日本海军方面,高雄及爱宕均被击中,但尚未战沉;而雾岛和绫波则被严重打击。绫波被当场击沉,而雾岛最终被放弃并自沉。
回国与“X”战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因为在瓜岛夜战中的突出表现义无反顾吸引火力,南达科他受到了海军单位嘉奖。17日,她们到达努美阿。在那里南达科他接受了修理舰普罗米修斯(USS Prometheus AR-3)的基础修理,恢复了航行能力,并重新补上了在战斗中损毁的翠鸟水上飞机什么的都是消耗品。25日,修理完毕的南达科他在两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启程回国,途中经停汤加的努库阿洛法加油,并在29日遣散了护航的驱逐舰。12月11日,她抵达巴拿马。再次补给后,她穿过巴拿马运河,在大西洋侧抓了两艘新的驱逐舰来护航,并于18日抵达纽约港,随即进入布鲁克林海军船厂的干船坞大修。
![]() 南达科他和两艘驱逐舰接受普罗米修斯号的修理 |
尽管在瓜岛夜战中只是站桩挨揍,而美军唯一的输出主力其实是华盛顿,回到纽约的南达科他还是被媒体当成瓜岛的英雄大加宣传。出于对敏感行动信息的保密考虑,她被称为“‘X’战舰”。在整个参战的第一年里,所有有关她的事迹在见诸报端时使用的要么是这个名字,要么是“无名老将”(Old Nameless)这样的称呼,从而避免日本人的耳目通过新闻媒体得知她的真正名字。
奔赴欧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次年,也就是1943年的2月1日,盖奇舰长被解职,由林德·麦考密克(Lynde D. McCormick)接替。随后的25日,南达科他重返大洋。在经过试航之后,3月,南达科他同航空母舰突击者(CV-4)一同前往北大西洋执行任务。
在那之后,由于英国海军本土舰队决定派出战列舰进入地中海支援之后的西西里登陆,美国海军也决定派出战列舰填补英国本土舰队的战列舰空缺。美军的支援舰队被指派为第61特混舰队(TF 61),包括南达科他与与姊妹舰阿拉巴马、航母突击者、重巡洋舰塔斯卡卢萨(CA-37)等,由海军少将奥拉夫·胡斯特维特(Olaf M. Hustvedt)指挥。她们的主要任务是应对德国海军对援苏北极航线的威胁,尤其是防范战列舰提尔比茨和沙恩霍斯特。
1943年5月19日,她们到达斯卡帕湾加入英国本土舰队,与战列舰安森(HMS Anson 79)和约克公爵并肩作战。接下来的几个月她们频繁地往返在北极航线上。7月,她们还组织了一场呼应西西里登陆的佯动。然而德国海军甚至都没有怎么搭理她们,提尔比茨也始终也没有出港。随着西西里登陆的胜利,支援英国的任务显得不再必要。月底,南达科他被召回美国。8月1日,她在五艘驱逐舰护航下回到诺福克,随后被爱德华·汉森(Edward Hanson)海军少将指定为旗舰。
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群岛战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43年8月21日,南达科他从诺福克出发并于9月14日抵达南太平洋埃法特岛。南达科他11月7日转港至斐济群岛,并在四天之后随第8、第9战列舰分队一同支援第50.1特遣舰队,以航母拦截舰队成员的身份对吉尔伯特群岛展开突袭。美军航母首先于11月19日对马绍尔群岛中的贾鲁伊特和米利环礁发起攻势以破坏敌军机场,然后为登陆马金岛和塔拉瓦岛的海军陆战队员提供空中支援。
南达科他则在12月8日与战列舰北卡罗来纳(BB-55)、华盛顿(BB-56)、印第安纳(BB-58)、马萨诸塞(BB-59)、阿拉巴马(BB-60)专门组成特遣舰队对瑙鲁岛进行炮击。这次针对瑙鲁的进攻结合了空中轰炸和舰炮支援等攻势,严重破坏了岛上日军的海岸基建和机场设施。南达科他在12月12日返回依法特岛进行保养和补充弹药,一直修正到了1944年1月29日才再次出击配合航母对马绍尔群岛中的罗伊岛和那慕尔岛进行攻击。次日,南达科他脱离舰队对这两座岛上的日军进行炮击,再重返舰队为登陆夸贾林环礁、马朱罗岛、罗伊岛和那慕尔岛的部队提供支援。
中太平洋攻势[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于2月4日前往马朱罗补充燃料和弹药,然后于2月12日启程支援突袭位于中太平洋的日本主要海军基地特鲁克的“冰雹行动(Operation Hailstone)”。在2月20日继续突袭马里亚纳群岛的日本空军基地之前,美国的空袭在港口击沉了一些日本军舰和后勤船只。南达科他5英寸机枪手于2月21日晚些时候至22日凌晨与日本飞机进行远程交战。来自舰队的猛烈防空火力阻止了日军飞机的接近并有效地进行攻击,南达科他声称有几架飞机被击落。美国航母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袭击了塞班岛、关岛和天宁岛的机场。
2月23日,该舰队遭到日本的猛烈空袭。一股三菱G4M陆基轰炸机袭击了舰队,南达科他击落了其中至少两架,其中一架曾试图轰炸南达科他。编队在整场作战中不停的遭受对方的空中打击,南达科他在这个过程中击落敌机4架。她在2月26日同第五舰队的高速航母一同返航,3月22日抵达马朱罗港。
3月27日,来自第36.1特遣舰队的3艘航母和其他军舰加入了第58.2特遣舰队,并重新命名为第58.3特遣舰队。当天傍晚,南达科他的空中搜索雷达捕捉到接近的日本飞机。在随后的战斗中,南达科他的炮手在黑暗中无法识别任何目标,因此她没有与日军飞机交战。日本方面没有对舰队造成任何损害。主力航母部队3月30日开始突袭,一直持续到4月1日。
30日晚些时候,日本再次空袭了该舰队,这次南达科他与两批袭击者交战,但没有击落任何一架。这些航母以很低的成本给日本在该地区的部队造成了重大损失,随后由于恶劣天气导致飞机无法发射而中断了进一步的行动。
南达科他4月6日再度返回马朱罗港,之后护卫航母航行一周。
4月19日,南达科他在航程中发现了一架正在跟踪舰队的日本飞机,并派了一名战斗机从战斗空中巡逻队(CAP)击落它。航母在两天后开始攻击,重创了日军,在该地区击沉了一些日本船只,在空中或地面摧毁了大约130架飞机。第二天又进行了一系列突袭,以支援在岸上作战的地面部队。并于4月21日攻击新几内亚,4月22日攻击艾塔佩湾、丹那美拉湾、查亚普拉湾和洪堡湾,为登陆提供支援。4月23日,南达科他参与了对波纳佩岛的炮击。5月6日南达科他返回马朱罗港,在那里修整了一个月。
马里亚纳海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6月5日,南达科他被编入第58特混舰队,参加了为登陆塞班岛和提尼安岛而策划的“劫掠者行动”。6月11日,美军航母首先对这两个岛屿进行轰炸,随后南达科他等6艘战列舰脱离编队对岛屿进行炮击。其中,南达科他负责轰击塞班岛西北岸的港口,其主、副炮连续轰鸣了6个小时。
6月13日,南达科他和其他战列舰被派往塞班岛和天宁岛,在第二天炮击集团的旧战舰抵达之前。岛上的日本炮兵试图与他们交战,但陆地岸防炮的射程可远远比不过战列舰舰炮的射程。南达科他对塔纳帕格港周围地区进行了大约6个小时的轰炸,击中了港口的两辆运输车,并在该镇引发了几起火灾。然而,这次炮击给日军带来的损失很小,因为战列舰在海岸轰炸方面经验不足,日本的防御设施基本上没有受损。
6月15日夜,日军8到12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突破空中防线,对舰队发动进攻。南达科他对四架战机开了火,并击落了其中一架。其余的日本战机也悉数被其它美军舰艇击落。
6月17日,在巡逻潜艇报告日本第一机动舰队正在接近菲律宾海后,航母和护航战舰离开塞班地区,准备与之交战。次日,李少将和快速航母特遣部队指挥官马克·米切尔上将讨论了即将到来的战斗战略,李少将决定在预期的日军攻击中部署战列舰与航母进行掩护,而不是像米切尔建议的那样在夜间行动中追击日本舰队。
6月19日,美军得知一支日本舰队正在接近航母编队,南达科他回撤护航,继续为登陆提供支援,同时提防来犯的敌舰。
![]() 1944年8月在普吉特湾的南达科他 |
10时12分,报告显示有大批舰只自西向来袭。10时49分,一架“彗星”型战机投下一枚250公斤炸弹击中南达科他,在主甲板上撕开了一个大洞,破坏了一些线路和管道,不过没有构成太严重的船体损伤。然而这枚炸弹却造成了24死27伤的重大人员伤亡。而这架袭击了南达科他的“彗星”完好无损的回到了航母上。南达科他在“菲律宾海战役”的第一天一直在战斗,因为敌军的空袭一刻不停。这一天,日军损失战机超过300架,因为又被人称作“马里亚纳猎火鸡”。空中的厮杀直到6月20日才告一段落。这场战役对整个日本舰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此之后日本在马里亚纳群岛海域已经无力再与美军抗衡。美军舰队于6月27日返回乌利西岛,南达科他则途经珍珠港,于7月10日回到了西海岸的普吉特湾造船厂。那天晚上,南达科他开始进行修理。修理工作于8月6日完成。
她于8月19日进行补给。两天后开始了海上试验。8月25日,她被派到第12.5.1特遣舰队,与两艘驱逐舰在一起前往珍珠港,她在8月31日到达珍珠港。
南达科他于9月6日至8日在夏威夷海域参加了一系列射击演习,包括防空射击和防御模拟鱼雷艇攻击。她于9月9日在珍珠港补充燃料和弹药,两天后离开,进行进一步的演习。在这些演习中,她遇到了引擎的困难。
潜水员检查了螺丝,发现她的四个螺旋桨中有三个的叶片弯曲或有缺口。她没有参加预定的演习,而是返回珍珠港的干船坞进行维修,维修一直进行到9月16日,南达科他才再次出发。
在转港至乌利西岛之后南达科他被编入第38.3特遣舰队,这是第38特混编队的第三个分队,是全部由高速舰组成的舰队。
冲绳和福尔摩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0月3日,乌利希当地刮起台风,舰队被迫出海,以避免被当晚袭击的台风困在港口。
第二天早上返回锚地后,一艘货船意外地与南达科他相撞,撞到了她的左舷,只造成了表面损伤。
10月5日,汉森回到船上,南达科他重新成为第9战列舰分队的旗舰。第二天,被派往第9战列舰分队的第38特遣部队开始了下一个主要行动,一系列航母突袭了日本在西太平洋的阵地。仍在米切尔指挥下的快速航母特遣部队向北飞去,对冲绳群岛发动打击。
他们于10月10日清晨抵达,开始突袭,在该地区击沉了29艘日本船只。
离开冲绳地区后,米切尔在当天晚些时候转向菲律宾佯攻,然后向西转向福尔摩沙,他在10月12日开始的一次大规模突袭中袭击了福尔摩沙。这架飞机对日本在岛上的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轰炸了机场、工厂和其他军事设施,击沉了18艘船只,损坏了6艘。一架G4M飞机投放箔条干扰舰队的搜索雷达,但这项措施只是部分有效,轰炸机被击落。CAP拦截了三批轰炸机,但他们能够在被发现之前更靠近舰队,这可能是因为箔条的缘故。南达科他在19:03用她的5英寸口径的枪开火,第一波炮火在目标转向之前到达。大约20分钟后,第二波到达舰队,南达科他的炮手也与之交战。日军的空袭迫使米切尔在第二天早上返回进行另一次攻击之前,向东脱离。当美军撤离时,日本飞机不断攻击这些船只,尽管南达科他一开始阻止了她的火力,因为没有飞机接近到足以让她与之交战。在22:31,她报告击落了一架飞机,她用5英寸的远程火力阻止了另一组飞机接近午夜。
航母于10月13日返回其攻击阵地,但日本飞机几乎立即反击,尽管这第一波攻击被CAP战斗机击碎。几波G4M轰炸机袭击了舰队,炸毁了堪培拉号巡洋舰。南达科他在与轰炸机交战时高速机动以避开鱼雷。美国航母第二天又发动了一轮打击,以掩护堪培拉及其护航人员的撤离。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南达科他的了望员发现有7架B6N鱼雷轰炸机向舰队逼近;她向最近的两架飞机开火,击落其中一架。另外五艘被该地区其他船只的炮火摧毁。
随后,快速航母特遣部队撤离前去支援菲律宾战役。
莱特湾海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随后南达科他随舰队回撤,在东菲律宾群岛修整至12月24日,然后参与了对马尼拉、吕宋岛的炮击和对民都洛登陆的支援。从1944年12月30日到1945年1月26日期间,美军航母分别在包括台湾、香港、海南在内的多地进行了轰炸。
美军10月17日在莱特岛的登陆促使日本最高司令部发动“初号行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反击计划,包括四个不同的舰队会合到盟军入侵舰队并集中摧毁。第一支机动舰队,现在被称为北方部队,经过三年的战斗,其兵力已经大大减少,其目的仅仅是分散注意力,吸引美国快速航母特遣部队远离入侵舰队。与此同时,副海军将领栗田健男的中心部队将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攻击入侵舰队。然而,美国人察觉到了栗田舰队的接近,当栗田舰队通过锡布延海时,航母对他的舰队发动了一次重大攻击。
在10月24日的锡布延海战役中失去了强大的武藏号战舰后,栗田健男暂时改弦更张。这说服了现在的第三舰队指挥官哈尔西派遣快速航母特遣部队摧毁当时已被发现的第一支机动舰队。
当天晚上晚些时候,米切尔的参谋长阿利·伯克(Arleigh Burke)准将建议米切尔分离南达科他和马萨诸塞(以及两艘轻型巡洋舰和一个驱逐舰),派他们先于航母与北方部队进行夜间作战。米切尔同意了,并在17:12命令拉德姆·福雷斯特·谢尔曼将计划付诸实施。但哈尔西在谢尔曼向北派遣战舰之前进行了干预,并推翻了米切尔的决定,命令他们保留战列舰与主要舰队的联系。当哈尔西派遣米切尔北上追击日本航母时,他建立了由南达科他和其他5艘快速战列舰、7艘巡洋舰和18艘驱逐舰组成的第34特遣舰队,由现在的李少将指挥。第34特遣舰队排在航母前面,作为他们的掩护。
10月25日上午,米切尔开始了对北方部队的第一次攻击,在恩加诺角附近发动了战斗。在对日本舰队的6次打击中,美军击沉了所有4艘航母,并损坏了两艘改装成混合型航母的旧战列舰。在哈尔西和米切尔不知道的情况下,库里塔已于10月24日晚些时候恢复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的航道,并于第二天早晨驶入莱特湾。
当米切尔的舰队被北方诱饵部队吸引时,栗田舰队开始进攻入侵舰队。在萨马尔附近的战斗中,栗田舰队被一群护航航母、驱逐舰和驱逐舰护卫队阻拦,也就是第77.4.3特遣舰队,俗称为“塔菲3”。当天早上晚些时候,疯狂的求救信号导致哈尔西将李少将的战列舰撤下向南进行干预。
然而,在接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W·尼米兹上将(海军上将切斯特·W·尼米兹)的命令后,哈尔西等待了一个多小时,解除了特遣部队34的任务。在这段时间里,他仍在向北航行,这一延误使战舰向南航行增加了两个小时。需要为驱逐舰加油进一步减缓了第34特遣部队南下的进度。
来自塔菲3的强烈抵抗使栗田舰队的战列舰和巡洋舰陷入混乱,并导致他在南达科他和第34号特遣部队抵达之前中断了攻击。哈尔西将衣阿华和新泽西号战列舰分离并组成第34.5特遣舰队,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追击栗田舰队,而李少将则带着其余的战舰向西南方向进一步试图阻止他的逃跑,但这两支舰队都来晚了。
后来有历史学家推测,如果哈尔西及时将34号战列舰队撤离,而不是通过给驱逐舰加油来拖延战列舰,那么这些战舰很容易就可以先于中卫部队到达海峡,而且由于它们的雷达引导主炮的显著优势,10月26日,南达科他在海上加油,两天后又为一对驱逐舰加油。
11月1日,南达科他被转移到第6战列舰分队,尽管汉森一直留在船上,直到她的替代舰威斯康星号战列舰于当月晚些时候抵达。南达科他第二天撤到乌利希。
莱特湾之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1月2日抵达乌利希后,南达科他立即作为TG 38.1的一部分出动,负责支援莱特岛上遭遇日军严重抵抗的地面部队。
11月4日,南达科他被移交给第38.3特遣舰队,以支持第二天对吕宋岛发动攻击的四艘航母。该小组于11月5日下午遭到空袭。在行动中,其他船只的误发子弹在南达科他船上意外造成一人死亡,另有七人受伤。第二天早上又有一波飞机靠近,促使舰队采取了防御队形。然而,日本飞机没有攻击,舰队回到了巡航编队。
南达科他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为驱逐舰加油,并补充自己的燃料库。这些航母在11月13日和14日又发动了一系列突袭行动,然后于11月17日抵达乌利希。
第二天,汉森调到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威斯康星成为他的新旗舰。南达科他和其他第38.3舰队于11月22日出动。当时这支部队由两艘舰队和两艘轻型航母、南达科他和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三艘巡洋舰和两个驱逐舰中队组成。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大多数战舰都进行了炮击训练,而航母则独立地对菲律宾的目标进行打击。南达科他的其余时间都在参加防空训练和为驱逐舰加油。
南达科他于12月2日回到乌利希,机组人员在那里进行维修,并装载弹药和仓库,以备今后行动。
12月11日,第38.3舰队离开乌利希,与38特遣队的其他成员一道进攻明多罗岛。行动的目的是夺取一个可用于支持入侵吕宋岛的大型机场。
美国航母于12月14日开始对吕宋岛的机场进行一系列打击,以摧毁或以其他方式阻止日本飞机干扰在民都罗的降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美国的突袭行动持续了几天,并大大削弱了日本在菲律宾空军的剩余兵力。
12月17日晚些时候,台风“眼镜蛇”席卷该地区并袭击美军舰队,台风导致舰队3艘驱逐舰沉没,并对其他几艘船只造成严重损害,不过南达科他相对来说毫发无损。舰队遭受的破坏使地面部队的进一步支援推迟了两天,持续的恶劣天气导致哈尔西中断了行动,船只于12月24日返回乌利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38特遣部队补充了燃料,并于1945年1月3日至4日对福尔摩沙进行了另一次突袭,但恶劣的天气阻碍了飞行行动,哈尔西中断了行动,收效甚微。这些船只返回菲律宾,在1月6日和7日期间多次对林加延进行攻击,为下次登陆作准备,特别是针对神风敢死队自杀式飞机使用的机场。这些军舰随后于1月10日进入南中国海,补给燃料,然后于1月21日对包括福尔摩沙在内的该地区多个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次日又对琉球群岛进行了一系列打击。
硫磺岛和冲绳战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45年2月17日,南达科他参与了针对东京的袭击行动,随后在2月19、20日加入了对硫磺岛登陆的支援作战。在返回乌利西岛重装弹药之后,舰队再次于3月18、19日驶向日本对神户、吴市、九州等多地的目标进行了打击。
4月7日,南达科他随队到达九州西南,全体美军航母对当地的日本舰队狂轰滥炸,击沉日本超级战舰大和、以及一艘轻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
5月6日,在从补给舰兰格尔(AE-12)上接受补给时,一箱16寸炮弹的装药突然爆炸引发大火,紧接着又引爆了四箱装药。船员们向二号炮塔紧急注水才扑灭了火势。事故中有3人当场身亡,之后又有8人不治,此外还有24人受伤。
![]() 在ABSD-3船坞进行修理的南达科他 |
5月13日,南达科他脱离第58.4舰队在一对护航驱逐舰的陪同下在乌利希进行维修,第二天抵达那里。她进入辅助浮船坞ABSD-3接受检查。船上的螺旋桨、轴和支柱轴承都磨损得很厉害,而且有点蚀。
5月27日,南达科他进行维修,在此期间,第三舰队恢复了对快速航母特遣部队的指挥,将所有下属单位的名称恢复为30系列。两天后,南达科他�����与一对驱逐舰开始反潜训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战斗训练,包括主炮兵和防空炮兵训练以及夜间作战训练,期间该舰穿过菲律宾海前往莱特湾。重组第38特遣队后,南达科他于6月16日被重新分配到第38.1舰队,同一天她成为小拉德姆·约翰·沙夫罗斯的旗舰。
南达科他5月29日退回关岛,然后于6月1日抵达莱特岛。
炮击日本本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个月之后,南达科他驶离莱特岛,加入第38.1特遣舰队,编队内的航母在7月10日空袭东京。7月14日,南达科他参与炮击了釜石市钢铁厂的行动,这是第一次有美国重型战舰的炮弹落入日本本岛的境内。之后直到28日,南达科他一直在配合美军航母对日本本州岛和北海道各地的目标进行打击。7月29、30日,南达科他炮击滨松市。8月9日,再次炮击釜石市。8月10日,配合航母攻击本州岛北部地区。8月13日及15日炮击东京。15日的炮击也成为整场二战中的最后一战,当日正午,日本宣布投降。
终战时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8月27日停泊在了相模湾,29日进驻东京湾。9月20日南达科他驶离东京湾,途径冲绳和珍珠港,回到了美国西海岸。1945年10月29日,南达科他离开旧金山,到达加州圣佩德罗。
战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46年1月3日,南达科他抵达费城接受翻查和大修。6月,南达科他编入大西洋后备舰队,并在次年1月31日被其它船只从舰队中替换,正式退役。
之后南达科他一直被弃置到1962年。这一年的6月1日,美国海军船舶登记局将南达科他挂牌出售。10月25日,南达科他被出售拆解。这份合同中有将近200万美元是要求公司补偿政府为建造南达科他而付出的装备价值。
如今在南达科他州的苏福尔斯市有一座为南达科他设立的纪念馆,陈列了关于这艘战舰的事迹和一些舰上的遗物。而南达科他的螺旋桨则作为纪念陈列在美国海军博物馆中。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以下内容并非来自官方,仅供参考*
哈路卡绘制的短发南胖:
台词解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获得——“呜……在小黑屋呆了好久,南达科他终于看到司令官您了,让我们迎着风前进…(哈欠)啊,稍微有点困呢…不,请不用担心我(打呼噜)”
夜间特殊2——“啊!停、停电了?!快、快开灯!司令官,救命啊——!”
中破——“防守不住了吗?装备怎么停止运行了……”
- 在1942年11月14日发生的第二次所罗门夜战中,南达科他因敌人的攻击而导致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全舰陷入断电状态,就如同进了小黑屋一般。
白天1——“司令官,你听说过“铁幕”防守吗?这可是我的绝活哦,就这点而言,我可比只能站着拍照的人强多了!”
夜间2——“遇到危险的话……只要躲在装甲后面就安全了吧。”
夜间3——“明明抢了我的功劳,却还理直气壮的指责我……怎么会存在这种人……”
夜间特殊3——“下一次,下一次作战的表现我一定不会输给华盛顿的!司令官,麻烦您下次把我和她分在一组!你、你笑什么!”
- 同样是在第二次所罗门夜战中,南达科他在战斗之初对多艘日舰进行过攻击并取得命中,但随着断电的发生,南达科他的形式开始变得不利,包括雾岛在内多艘日舰对其发起了攻击,并取得了26枚不同大小的炮弹的命中,这些炮弹将南达科他的上层建筑打的不成样子,但其主船体却在装甲的防护之下几近完好。另一方面,华盛顿却乘着南达科他吸引住了火力的情况下对雾岛进行了攻击,并将之击沉,不料正是这次击沉,最终导致了南达科他与华盛顿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当时华盛顿上有一摄影师,正好拍下了被日军狂揍的南胖
夜间1——“企业小姐真是一位出色的队友,只要在战斗中保护好她,我相信她会解决其它的一切麻烦。”
白天特殊2——“企业小姐要出去执行任务?没有我在身边真的可以吗?…那、那就拿着这朵花吧,能给人带来好运的!”
- 1942年10月25日,在圣克鲁兹海战中,南达科他曾为企业进行防空掩护。
白天特殊3——“哎哟——!好痛!马汉——!不要跑得那么快,会受伤的!”
- 在圣克鲁兹海战结束之后,南达科他在返回新喀里多尼亚的途中,为规避潜艇的袭击,在转向时与驱逐舰马汉相撞。两艘船都重度受损,所幸抢救及时,两舰均成功返回港口进行维修。
“南胖”[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因自身舰型的长宽比不足7:1,舰桥设计也显得舰船低矮,因此看上去显得很“胖”。所以在军武圈内被亲切的称呼为“南胖”。
但是其实南达科他级只是比较短,对舰娘来说就是比较矮,立绘很还原,实际的宽度与北卡罗来纳级相当。
短舰身、低矮的舰桥、同等吨位下比其他战列舰更为厚实的装甲,这一设计有利于提高避弹率和防护能力,增强战场生存力,但会一定程度影响航速,导致南达科他级在同时期战列舰之中只是勉强跨进了高速门槛。
不信人家不胖?来看看图 | |
![]() |
![]() |
阿拉斯加、北卡罗来纳、南达科他和衣阿华 | 德梅因和南达科他 |
得梅因长218米,欧根亲王长212米,南达科他长210米,没错南达比一些重巡还要短(矮)
船际关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同厂舰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造于纽约造船公司。
舰娘名 | 开工时间 | 下水日期 | 出厂日期 | 备注 |
---|---|---|---|---|
爱丽 Έλλη |
1911.6.14 | 1912.5.4 | 1913.11 | 原为清政府订购的肇和级3号舰“飞鸿”,辛亥革命后中国放弃购买,1914出售于希腊 |
俄克拉荷马 USS Oklahoma BB-37 |
1912.10.26 | 1914.3.23 | 1916.5.2 | |
新墨西哥 USS New Mexico BB-40 |
1914.10.14 | 1917.4.23 | 1918.5.18 | |
科罗拉多 USS Colorado BB-45 |
1919.5.29 | 1921.3.22 | 1923.8.30 | |
萨拉托加 USS Saratoga CV-3 |
1920.9.25 | 1925.4.7 | 1927.11.16 | 原计划建成为战列巡洋舰,1922.7.1被下令改建成航空母舰 |
盐湖城 USS Salt Lake City CA-25 |
1927.6.9 | 1929.1.23 | 1929.12.11 | |
印第安纳波利斯 USS Indianapolis CA-35 |
1930.5.31 | 1931.11.7 | 1932.11.15 | |
塔斯卡卢萨 USS Tuscaloosa CA-37 |
1931.9.3 | 1933.11.15 | 1934.8.17 | |
波特 USS Porter DD-356 |
1933.12.18 | 1935.12.12 | 1936.8.25 | |
萨凡纳 USS Savannah CL-42 |
1934.5.31 | 1937.5.8 | 1938.3.10 | |
南达科他(BB-57) USS South Dakota BB-57 |
1939.7.5 | 1941.6.7 | 1942.3.20 | |
克利夫兰 USS Cleveland CL-55 |
1940.6.1 | 1941.11.11 | 1942.6.15 | |
哥伦比亚 USS Columbia CL-56 |
1940.8.18 | 1941.12.17 | 1942.7.29 | |
蒙彼利埃 USS Montpelier CL-57 |
1940.12.2 | 1942.2.12 | 1942.9.9 | |
丹佛 USS Denver CL-58 |
1940.12.26 | 1942.4.4 | 1942.10.15 | |
普林斯顿 USS Princeton CVL-23 |
1941.6.2 | 1942.10.18 | 1943.2.25 | 原为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塔拉哈西(USS Tellahasse CL-61),1942.2.16改建为航母 |
贝劳伍德 USS Belleau Wood CVL-24 |
1941.8.11 | 1942.12.6 | 1943.3.31 | 原为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纽黑文(USS New Haven CL-76),1942.2.16改建为航母 |
阿拉斯加 USS Alaska CB-1 |
1941.12.17 | 1943.8.15 | 1944.6.17 | |
关岛 USS Guam CB-2 |
1942.2.2 | 1943.11.12 | 1944.9.17 | |
圣哈辛托 USS San Jacinto CVL-30 |
1942.10.26 | 1943.9.26 | 1943.12.15 | 原订单为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纽瓦克(USS Newark CL-100),1942.6.2决定改建为航母,1942.6.23改名复仇(USS Reprisal CV-30),1943.1.6改名圣哈辛托,1943.7.15舷号改为CVL-30 |
夏威夷 USS Hawaii CB-3 |
1943.12.20 | 1945.11.3 | 二战结束后仍未有完工,1947年决定封存时,仅完成建造进度的82.4% | |
梅肯 USS Macon CA-132 |
1943.6.14 | 1944.10.15 | 1945.8.26 | |
法戈 USS Fargo CL-106 |
1943.8.23 | 1945.2.25 | 1945.12.9 | |
亨廷顿 USS Huntington CL-107 |
1943.10.4 | 1945.4.8 | 1946.2.23 | |
塞班 USS Saipan CVL-48 |
1944.7.10 | 1945.7.8 | 1946.7.14 | |
伍斯特 USS Worcester CL-144 |
1945.1.29 | 1947.2.4 | 1948.6.26 | |
诺福克(DL-1) USS Norfolk DL-1 |
1949.9.1 | 1951.12.29 | 1953.3.4 |
相关作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 |
哈路卡的脑洞[3] | 真名的画作 |
|
注释及相关链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萌娘百科:战舰少女:南达科他(BB-57)
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S_South_Dakota_(BB-57)
- ↑ Garzke, William H.,Dulin, Robert O..Battleships: United States Battleships 1935–1992 (Rev. and updated ed.)[M].Naval Institute Press:Annapolis, Maryland,1995:71.
- ↑ 南达科他号失去电力的真相
- ↑ 源地址:http://weibo.com/1952889047/Dr82R74Q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