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南达科他(BB-57)

来自舰R百科
瀚海狂客留言 | 贡献2019年12月28日 (六) 18:17的版本 →‎原型简介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准备开启“铁幕”。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

本名 南达科他→
别名 南胖、X战舰
原名 USS South Dakota (BB-57)
国籍
生日 6月7日
人设 哈路卡
配音
身高 210米
体重 35562吨

游戏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
图鉴编号: 稀有度:
类型
cost sp:()
改造要求
不可改造
耐久 火力 /
装甲 / 鱼雷 /
回避 / 对空 /
搭载 对潜 /
航速 索敌 /
射程 幸运
出击消耗
燃料 弹药
强化提供经验
火力 + 鱼雷 +
装甲 + 对空 +
拆解资源
燃料 弹药
钢材 铝材
携带装备
[[File:Equip L 模块:装备第46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png|80px|link=|alt=战舰少女R - - 装备]]
<img src="https://www.zjsnrwiki.com/static/images/Equip_模块:装备第42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_bottom.webp" width=80px />
[[File:Equip L 模块:装备第46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png|80px|link=|alt=战舰少女R - - 装备]]
<img src="https://www.zjsnrwiki.com/static/images/Equip_模块:装备第42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_bottom.webp" width=80px />
[[File:Equip L 模块:装备第46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png|80px|link=|alt=战舰少女R - - 装备]]
<img src="https://www.zjsnrwiki.com/static/images/Equip_模块:装备第42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_bottom.webp" width=80px />
[[File:Equip L 模块:装备第46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png|80px|link=|alt=战舰少女R - - 装备]]
<img src="https://www.zjsnrwiki.com/static/images/Equip_模块:装备第42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_bottom.webp" width=80px />
[[]] [[]] [[]] [[]]
获得方式
表达式错误:预期外的<运算符。
舰少资料库
舰船简介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 - 正常立绘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 - 大破立绘
点击加载Q版小人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 - 正常立绘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 - 大破立绘
点击加载Q版小人
No.
表达式错误:预期外的>运算符。
南达科他
<div style="position:absolute; bottom:150px; left:29px; height:表达式错误:缺少*的操作数。px; overflow:hidden;">
+
+
+
+
表达式错误:预期外的<运算符。
点击装备图标以查看装备详细介绍
<img src="https://www.zjsnrwiki.com/static/images/Equip_模块:装备第42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_bottom.webp" width=81px />
[[File:equip_L_模块:装备第46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png|81px|link=|alt=战舰少女R - - 装备]]
!x
<img src="https://www.zjsnrwiki.com/static/images/Equip_模块:装备第42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_bottom.webp" width=81px />
[[File:equip_L_模块:装备第46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png|81px|link=|alt=战舰少女R - - 装备]]
!x
<img src="https://www.zjsnrwiki.com/static/images/Equip_模块:装备第42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_bottom.webp" width=81px />
[[File:equip_L_模块:装备第46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png|81px|link=|alt=战舰少女R - - 装备]]
!x
<img src="https://www.zjsnrwiki.com/static/images/Equip_模块:装备第42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_bottom.webp" width=81px />
[[File:equip_L_模块:装备第46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 (a nil value).png|81px|link=|alt=战舰少女R - - 装备]]
!x
表达式错误:预期外的<运算符。
  

立绘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BB-57) - 换装 - 归乡的少女 - 正常立绘
战舰少女R - 南达科他(BB-57) - 换装 - 归乡的少女 - 大破立绘
点击加载Q版小人
点击加载Q版小人
获得前
买点家里要用的东西,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
获得后
不知道家乡的迎风花是否还在盛开呢

台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场合 内容
标题画面
获得
白天1
白天2
白天3
白天特殊1
白天特殊2
白天特殊3
夜间1
夜间2
夜间3
夜间特殊1
夜间特殊2
夜间特殊3
拜访好友
提督室
阵型
攻击
夜战
中破
誓约

原型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历史上的南达科他号


美国海军历史上一共有四艘被命名为南达科他的军舰,分别是1902年下水的明尼苏达级装甲巡洋舰ACR-9;计划于1920年之前完成,但最终整级计划都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被取消的第一代南达科他级战列舰首舰BB-49;1939年开工,1941年完成建造下水的第二代南达科他级战列舰首舰BB-57;以及今日仍然在建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SSN-790。游戏中实装的是第三代南达科他,南达科他级战列舰(1939)的首舰BB-57。同级的姊妹舰还包括BB-58印第安纳BB-59马萨诸塞和BB-60阿拉巴马。

南达科他由纽约造船公司负责建造。她于1939年7月5日在新泽西州的卡姆登市开工铺设龙骨,1941年6月7日在南达科他州的州长夫人Harlan J. Bushfield的主持下完成下水仪式,1942年3月20日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达科他在太平洋战区首次参战。1942年她一共参加了两场战斗并收到了海军部嘉奖,并于年底返回纽约检修。1943年5月,南达科他被编入英国本土舰队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作战,直到同年8月才再次返回太平洋战场,参与了为登陆日本做的准备作战,最终于1945年10月返回美国。1947年1月31日,南达科他退役封存,并于1962年6月1日报废拆解。

值得一提的是Calvin Graham,他12岁入伍,是美国在二战中入伍年龄最小的军人,他在1942到1943年一直在南达科他上负责40毫米防空炮的装弹工作,并在战时荣获铜星勋章和紫心勋章。

南达科他在1942年3月20日服役,时任舰长为Thomas Leigh Gatch。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建成时只安置了8门双联127毫米副炮,而不是像起姊妹舰一样一共安置了10门副炮。南达科他刚一下水即被任命为旗舰,并于同年6月3日到7月26日旗舰在费城附近完成了试航,在8月16日驶向巴拿马运河,开赴战场。

舰船设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级(1939)是美国历史上设计的第二款快速战列舰,共建成四艘。与前序的北卡罗来纳级相似,南达科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符合华盛顿海军条约的35000长吨(35600吨),而主炮配置也为相同的三座三联装16英寸45倍径Mark 6型炮塔。两级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南达科他级只有一座烟囱,而北卡级则有两座。

根据一些海军史专家的观点,南达科他级是历史上“最好的条约战列舰”。[1]

设计背景

1936年,美国海军总理事会开始讨论在1938财年建设两艘新的战列舰,以作为将在1937财年开工的两艘北卡罗来纳级的后续。总理事会内部在是否应该继续增建两艘北卡级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而海军作战部长、海军上将威廉·哈里森·斯坦德利的意见最终占了上风,即设计一级全新的战列舰,也就是南达科他级。从头设计意味着新战列舰将无法在1938年内开工,于是造舰计划被推迟到了1939财年进行。新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在1937年3月开始,到6月23日,初步设计方案被海军部长正式批准。随后,两艘船的设计一改再改,直到1938年1月4日,最终设计方案才得到批准。随后的4月4日,两艘南达科他级的订单被正式下达。

由于欧洲和亚洲的国际形势持续恶化,在南达科他级的最终设计刚刚被批准不久的1938年1月25日,国会通过授权法案批准继续建造两艘同型舰,使南达科他级的总数达到四艘。由于日本最终拒绝在条约上拒绝签字,所以美国海军得以在建造南达科他级时启用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扩充条款”,即将主炮口径上限扩展到16英寸,并放宽标准排水量的35000吨上限。然而国会最终只批准了16英寸主炮,而排水量则依旧沿用35000吨标准。罪大恶极国会山系列

基本设计

关于南达科他级应当满足什么要求这一问题产生了很多争论。设计团队最终选择的方案为装备三座三联装16英寸炮塔、最高航速不低于23节,并采用能够在30000码距离上不被击穿的5.9英寸甲板装甲。相比之下,主装甲带是更难处理的问题。当时的美国战列舰主装甲带最后也不过13.5英寸,而南达级的16英寸主炮可以远在25000码之外就将其击穿。为了保证能够免疫她自己的主炮——这一战列舰设计原则被称为“平衡装甲”——南达级的主装甲带厚度需要增加到15.5英寸,但这样带来的重量增加将是35000吨排水量所难以接受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决定采用倾斜主装甲带以增加等效装甲厚度。不过直接在舰体外部安装倾斜主装甲带将会大大降低舰体的稳定性,所以南达级采用了安装在非装甲船壳内部的内置倾斜主装甲带。这同样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不光是增加了建造的复杂度,也为主装甲带受损之后的维修带来了困难——除非将外侧的船壳切开,否则根本无法对主装甲带进行修理。但是比起丧失稳定性,这显然是值得的。

为了尽量降低倾斜安装带来的不利影响,南达级的主装被设计为自龙骨向外倾斜,至接近甲板装甲处则折向内。这意味着从近距离射来的炮弹将以较大的角度命中主装甲带上部,此时因为等效厚度的缘故,主装甲带有着最优的防护效果;而如果炮弹从较远距离以曲射弹道射来,其命中主装甲带上部的角度将更接近垂直,从而削弱倾斜主装甲带的等效厚度,使其防护效果变差。即便如此,倾斜主装甲带的设计依然使得需要甲板装甲防护的船体面积减小,从而可以把节省下的重量用于加厚主装甲带上部,以弥补面对曲射弹道时的防护能力不足问题。另外,因为安装在舰体内部,主装甲带还有条件向下延伸到双层船底的内部,从而增强舰体的水下防护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曾一度考虑过效果更好但也更复杂的双层倾斜主装甲带。但随着实验证明单层倾斜主装甲带也能提供相当的防御能力,这一思路最终还是被放弃了。而这也节约了几百吨的排水量。

舰体的尺寸也是个问题。一般而言,越长的舰体意味着越高的航速,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装甲来保护。而如果要用较短的舰体实现同样的最高航速,就需要更高性能的动力系统。按照苛刻的防御和排水量要求,设计人员不得不缩短南达级的长度以减小装甲尺寸和被弹面积——从北卡级的729英尺(222米)压缩到680英尺(210m)变成矮子。因此,如果南南达级想要保证最大航速与北卡级相同,就必须安装更强大的动力系统——前提是这一套动力系统能够装入南达级短促的舰体。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里,南达级的航速要求只有22.5节,也就是能够跟上敌方既有的战列舰,并比水面航行状态下的潜艇跑得快。但是,在1936年晚些时候,情报部门从破译的日本海军无线电中得知,长门的最高航速可以达到26节。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南达级的最高航速被修改为25.8-26.2节之间。北卡级的动力系统能够满足这一航速的功率需求,但是必须进行小型化以安装进南达的舰体。为此,设计人员回到了列克星敦级战巡的设计方式——将锅炉直接安装在轮机上方。但这又意味着锅炉舱的防御将被大大削弱。于是几经调整,南达级最终采用了锅炉和轮机交错紧凑布置在一起的结构。为了节约空间,甚至锅炉的蒸发器和冷凝器都被安装在轮机舱里。这样紧凑的布置成功高效利用了主装甲带内的有限空间,甚至还额外节余出来一些空间安排了第二间制图室。当然,缩短的舰体无论如何都意味着局促。舰员的住舱跟食堂空间都被压缩了,就连高级军官舱室也不例外。甚至通风口也被彻底移除,全舰除了完全依靠人工强迫通风以外别无他法。

整个二战中南达级的居住条件都深受诟病。原本就显局促的住舱因为防空炮手的持续增生变的愈发惨不忍睹。

另外,针对北卡级在建造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南达级也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除了增强水下防御能力和更换更加先进的蒸汽轮机以外,针对北卡级缺乏空间,难以承担舰队旗舰任务的问题,南达级的首舰南达科他号也进行了额外的修改,即在司令塔上增设一层平台来作为舰队司令部的指挥空间天生适合当秘书舰(确信)。而为了平衡这一结构带来的排水量增加,南达科他号移除了两座双联装5英寸火炮,这也是她和三艘姐妹舰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

至此,南达级的舰体长度最终被压缩到666英尺(203米),并采用单层内置倾斜主装甲带。此外,为了防止该方案被总理事会枪毙,海军设计师还一并提出了一些其他的备选方案凑数,包括更长更快并装备三联装14英尺主炮、更慢但装备四联装14英尺主炮、北卡级改进型以及有着27节航速和九门16英尺主炮的北卡级类似物。

争论毫无疑问的爆发了,但是主要集中在航速方面。美国舰队总司令(Commander in Chief, United States Fleet , CINCUS)拒绝允许新战列舰的最高航速低于25节;战斗舰队则认为为了能够与战列线保持同步,最高航速至少应当有27节;至于战争学院院长则宣称因为海军无论如何都会把既有的21节航速老式战列舰用到1950年代,在新战列舰上应用高速战列舰设计是没有必要的——尽管低速将意味着新战列舰将无法适应为快速航母特混舰队护航的新任务。对于这一将成为日后战列舰最关键角色的任务而言,传统低速战列舰无论如何太慢了。到最后,666英尺方案成了唯一能够同时满足航速、防护和火力要求的设计。在进行了一点小的修补、增加了弹药储存空间后,1937年晚些时候,这一方案得以通过,也就是最终的南达科他级。

南达级的设计标志着美国海军传统铁王八思想的最终破产,也直接影响了后续衣阿华级的设计思路。考虑到最终造出来的北卡级其实是两个主要设计方案里比较慢的那个,在如何取得火力、防护与航速三者平衡这一点上,南达级毫无疑问是美国海军多如牛毛的战列舰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级。

主要特征

建成后的南达科他级水线长666英尺(203米)、全长680英尺(207.3米)、宽108英尺2英寸(33米),设计标椎排水量35412长吨(35980吨),比设计要求超重约1.2%。当该级舰于1942年完工时,合同中追加的大量防空火力使得实际标准排水量达到了37682长吨(38287吨)(印第安纳在1942年4月12日的计算值)。完工后的满载排水量为44519长吨(45233吨),在该排水量下吃水深度33英尺9.813英寸(10.31米),稳心高度7.18英尺(2.19米)。在二战中,南达级四舰不断增加更多的防空武器,使得四舰的排水量进一步大幅增加。在战争结束的1945年,南达科他的满载排水量大约为46200长吨(46900吨),而马萨诸塞在紧急装载下的排水量更是达到了47006长吨(47760吨)。

越吃越胖是战列舰的通病,毕竟多如牛毛的小口径高炮其实一点都不轻,还要有配套的弹药和炮手,这些都要算进排水量里

南达级采用带有球鼻艏的舰体,在装甲盒下方采用三层船底,并和其他所有美国高速战列舰一样安装有尾鳍。但是不同于北卡级或者,南达级的外侧而不是内侧推进轴位于尾鳍的内部。另外,与北卡级相比,南达级更短一些的舰体使得其机动性有所改善矮子の优势,同时振动问题也显著的减轻了。

武器系统

南达级的主炮配置与北卡级相同,均为三座三联装16英寸(406毫米)45倍径Mk6型。三座炮塔中有两座以背负式安装于舰艏,第三座则安装在上层建筑之后。每门火炮的备弹为130发,九门火炮总计1170发,单门发射速度可以达到2发每分钟。发射药配置有三种,分别为535磅(243千克)的全装药、295磅(134千克)的减装药和315磅(143千克)的无焰减装药。在发射重达2700磅(1200千克)的Mk8型穿甲弹(Armor-piercing, AP)时,使用全装药可以达到2300英尺每秒(700米每秒)的炮口初速,而使用减装药则只能达到1800英尺每秒(549米每秒)。每座主炮塔都有45度的仰角,使得发射Mk8穿甲弹的最大射程达到了36900码(18.2海里,20.9英里,33.7公里)。但在俯角方面,只有一号和三号炮塔有-2度的俯角,摞在一号炮塔上方的二号炮塔则完全没有俯角否则在向前开火时会怒铲一号炮塔头皮。水平方向上,每座炮塔都有左右各150度的回转角,因此全舰的射界十分广阔。主炮的俯仰速度为12度每秒,而炮塔的回转速度为4度每秒。

南达级的副炮采用5英寸(127毫米)38倍径Mk12型高平两用炮,安装在Mk28 Mod0型双联装炮塔中。因为首舰南达科他是按照舰队旗舰设计的,在司令塔上有一层额外的平台用作指挥空间,所以为了减重,她的副炮只有8座炮塔16门,对称安装在上层建筑两侧。而她的三个妹妹,印第安纳、马萨诸塞和阿拉巴马,则没有额外的指挥设施,因此得以多安装两座炮塔,使副炮总数达到20门。这些炮塔重达156295磅(70.894吨),俯仰角为-15°~+85°。火炮射速在15发每分钟到22发每分钟之间,可以使用多种弹种,包括防空弹(Anti-aircraft, AA)、照明弹和白磷弹(White phosphorus, WP)。AA弹长20.75英寸(52.7厘米),重量根据具体型号的不同在54到55磅(24到25千克)之间浮动。照明弹和白磷弹则略微小一些,长度只有20英寸(50.8厘米);照明弹每发重54.4磅(24.7千克),而白磷弹每发重53磅(24千克)。每门炮的备弹为450发,而炮管的设计寿命为4600发。

其实这个5英寸副炮和你游里面所有的美系5英寸炮的管子都是Mk 12一个型号,不考虑火炮本身的细节改进的话,各种型号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炮塔/炮座。美国双联5英寸炮是双联装Mk 22型,美国单装5英寸炮包括好几种单装型号,美国双联5英寸平高两用炮是Mk 38型,至于拿来当南达副炮的Mk 28,对不起,没出。

不要过于相信你游的装备简介

反正你游副炮从总体来讲原则上基本没用,尤其是对于主力炮船。

副炮的装药分为三种,分别是重15.2-15.5磅(6.9-7.0千克)的全装药、重16磅(7.3千克)的无焰全装药和只有3.6磅(1.6千克)的减装药。两种全装药都能在全新的炮管上打出2600英尺每秒(790米每秒)的炮口初速,但随着身管的磨损,旧炮管的初速会下降到2500英尺每秒(760米每秒)。而减装药则只能打出1200英尺每秒(370米每秒)的炮口初速。火炮的最佳对面打击仰角为45°,在此情况下,使用全装药可以击中17392码(15903米)外的目标。而在对空射击时的最大射高则为37200英尺(11900米)。

南达级也装备了数种小口径防空武器,并且随着时间发展,这些武器的配置也持续发生变动。以南达科他为例,在最初的设计中,她计划安装12门.50英寸(12.7毫米)机枪老干妈和12门1.1英寸(27.9毫米)高炮。但是当1942年3月南达科他下水时,实际安装的防空武器则为8门.50机枪、28门1.1英寸高炮和16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当年9月,全部的.50机枪和8门1.1英寸高炮被拆除,换成了更多的厄利孔和四座四联装、总计16门的40毫米博福斯高炮

1943年2月,全部的1.1英寸高炮和一门厄利孔被拆除,而博福斯的总数增加到了68门。1944年12月,防空火力再一次加强,变成了72门厄利孔和72门博福斯。1945年三月,防空火力进行了最后一次加强,拆除4门博福斯,更换为5门厄利孔,使得南达科他的小口径防空炮达到了最多的145门。她的三个妹妹也经历了相似的防空火力增强。

从青涩少女逐步变成火刺猬式的防空毒瘤

昭和男儿游戏体验日渐变差

在各种火炮之外,南达级还装备了两部飞机弹射器和三架OS2U“翠鸟”型水上飞机作为航空力量,负责包括但不限于侦查、火炮校射、捞人及其他。

理论上有飞机就应该能反潜,但是正常人是不会让战列舰这种极其昂贵的钢铁怪物去炸鱼的,厌战那个属于碰巧赶上。

动力系统

南达级安装了八台巴布科克和威尔克斯公司的三汽包快速锅炉,蒸汽压力600磅每平方英寸(4100千帕),蒸汽温度850℉(454℃),驱动四台蒸汽轮机,每台蒸汽轮机各驱动一根推进轴。南达科他和马萨诸塞的蒸汽轮机由通用电气制造,而印第安纳和阿拉巴马的轮机则由西屋制造。与北卡级相似,南达级的整套动力系统也分为四个相互隔离的动力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台锅炉和一台轮机。而为了防止机舱受损时进水不平衡导致倾覆,整个轮机舱中间没有纵向隔板。

南达级一共有四个螺旋桨,其中外侧的两根后方安装有尾鳍,而内侧的两根后方则安装有自平衡舵。在下水时,所有的南达级均安装了四个四叶螺旋桨。但是在战争期间,一系列的螺旋桨测试导致这四艘船的螺旋桨配置发生了变化。马萨诸塞和阿拉巴马的外侧螺旋桨被从四叶换成了五叶,而印第安纳则把内测的四叶螺旋桨换成了三叶。

整套动力系统的额定输出功率为130000马力(97000千瓦),而过载时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35000马力(101000千瓦),此时可以让航速达到设计的27.5节(50.9千米时,31.6英里时)。四艘船的排水量在二战中都逐渐增加,主要是由于防空炮的增设和为了补给更小的护航船只而携带的额外燃油。1945年,阿拉巴马以133070马力(99230千瓦)的功率,在42740吨的排水量跑出了27.08节的航速。当时船上携带了大约6600长吨(6700吨)的燃油,而这些油能够保证她在15节(20千米每时,17英里每时)航速下航行15000海里(28000千米,17000英里)。

供电方面,每艘船都安装了七台1000千瓦船用蒸汽涡轮发电机(SSTG)和两台应急用的200千瓦柴油发电机。整套供电系统的额定输出电压为交流450伏,额定输出功率为7000千瓦。

电子系统

在二战中,南达级得以享受雷达技术发展的成果。在战争结束时,四艘船都装备了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和火控雷达。在刚服役时,船上只装备了SC对空搜索雷达。这些雷达最后被更换为SK和SK-2对空搜索雷达。主炮火控雷达一开始使用的是Mk 3型,而从1942年开始更换成了Mk 8型。这种雷达使得南达级在面对主要依靠光学火控系统的日本海军时有着巨大的优势。

副炮则使用Mk 37火控仪和Mk 4型雷达配套。这套系统和VT引信炮弹的配合使得南达级的5英寸副炮不仅具有对海能力,还成为了一种可怕的防空武器。随后,Mk 4雷达又被更换成了更先进的Mk12/22雷达组合

装甲防护

与前序的北卡级不同,南达级从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防御16英寸主炮射击的能力。实验证明,南达级的装甲盒能够在17000-30900码(16.2-28.3千米)距离上免疫科罗拉多级16英寸45倍径Mk 1型主炮2240磅穿甲弹的射击。为了保证排水量不超过限制,南达的主装甲带只比北卡级略微增厚,剩下的部分则通过倾斜安装来补足。而这样的安装方式使得主装甲带必须被安装在船壳内部,以保证舰体有着足够的水线宽来保证稳定性。

南达级的船壳采用1.25英寸(32毫米)的STS钢。内部的主装甲带为12.2英寸(310毫米)的A级克虏伯K.C.装甲钢,安装在0.875英寸(22毫米)的STS钢板上,并与垂线呈19°倾角。这在19000码的距离上等效于17.3英寸(440毫米)的垂直装甲。主装甲带的下半部分和另一层克虏伯B级均质钢下带一直延伸到三层船底,厚度也从12.2英寸逐渐减小到1英寸(25毫米)。这一结构是为了防止大口径舰炮的水中弹击穿水线以下舰体而设计的。装甲盒的两端由11.3英寸(287毫米)的横隔板防护。水平甲板防御分为三层:一层1.5英寸(38毫米)的STS外甲板(又被称为防炸弹甲板)、一层厚度5.75-6.05英寸(146-154毫米)的B级装甲钢和STS钢复合的主装甲甲板,和一层安装于主机舱上方的0.625英寸(16毫米)分体STS钢板。在弹药库上方,这层STS钢板变成了厚度为1英寸(25毫米)的整体甲板。因为使用重达2700磅的Mk 8超重弹的缘故,南达级侧装甲对自身主炮的免疫区比起对Mk 1型主炮要小,只有在20500-26400码(18.7-24.1千米)上生效。

南达级的主炮塔防御相当可观。炮塔正面为18英寸(457毫米)的B级钢,侧面为9.5英寸(241毫米)的A级钢,背面为12英寸(305毫米)的A级钢,而顶部则为7.25英寸(184毫米)的B级钢。炮座装甲全部为A级钢,正面为11.3英寸(287毫米),侧面为17.3英寸(439毫米)。副炮塔和操作区由2英寸(51毫米)的STS钢防护。司令塔装甲则为16英寸(406毫米)。

南达级的水下防御是一套包括四道纵向防雷隔板的多层系统。按照设计,这套系统应当能够吸收相当于700磅TNT当量(1.3G焦耳)的水下爆炸能量。防雷纵壁的作用是吸收水下爆炸产生的能量,而靠近外侧的隔舱充满液体,目的是减小爆炸产生高温气泡的破坏力。整套系统的深度为17.9英尺(5.46米)。按照设计思路,延伸到三层船底的主装甲带可以额外起到一层防雷纵壁的作用,从而使南达级的防雷效果比北卡级更强。但是在1939年的爆破测试中,这套系统并未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主要的问题在于主装甲带的高硬度使得其在爆炸中产生裂缝,从而使毗邻舱室漏水。这一问题在主装甲带与三层船底间的焊缝处尤其严重。因此,南达级的设计进行了对应的修改,包括用搭板强化主装甲带下部和三层船底,以及重新调整液舱的装载方式。鉴于北卡级在舷外突出部设计了第三和第四层液舱,南达级也将最外侧的两层隔舱设计为液舱,主要装载燃油;而内侧的两层隔舱则为空舱,以减轻主装甲带下部高硬度带来的问题。

建造与改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造服役

南达科他于1939年7月5日在新泽西州的卡姆登市开工铺设龙骨,1941年6月7日在南达科他州的州长夫人Harlan J. Bushfield的主持下完成下水仪式,1942年3月20日服役,第一任舰长为海军上校托马斯·李·盖奇(Thomas Leigh Gatch)。随后,她被拖往费城海军船坞进行舾装。初步的舾装工作完成于5月14日,随后的两天里,她在特拉华河里进行机械测试。随后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舾装直到6月3日。两天之后,她开始首次试航。由于此时已有德国潜艇在美国东海岸活动,因此为了保证安全,试航过程有四艘驱逐舰进行护航。随后的两天她不停变换速度以测试引擎,同时进行了火炮试射以检查可能的结构问题。她在东海岸一直训练到7月17日,随后于第二天返程北上,在缅因州外海与华盛顿汇合,并于21日前往卡斯科湾。在那里她继续训练了五天,直到7月26日,她被宣布已经做好战斗准备,并返回费城。此后,她的战斗生涯才正式开始。

改造经历

印第安纳在她的战争生涯中经历了多次改装,主要是加强防空火力和增设各种雷达。最早的改装早在她服役前就安排上了。1941年,她在前桅上追加了一部SC型对空搜索雷达(日后更换为更先进的SK型),在上层建筑的前部追加了一部SG型对海搜索雷达。1942年,根据瓜岛夜战的经验,她又在主桅上安装了第二部SG雷达。在这次改装中,她还在指挥塔上安装了一部Mk 3型火控雷达来作为主炮的指挥,同时追加了Mk 4型火控雷达用于指挥副炮。随后这部Mk 3又很快更换为更先进的Mk 8型,接下来,她又将Mk 4型更换为更先进的Mk 12/22型雷达组合。她同样追加了一套TDY型干扰系统。1945年,她的机械观测镜更换为了Mk 27型微波雷达系统,同时还追加了一套SR对空搜索雷达和一套SK-2对空搜索雷达。

南达科他的防空火力也随着她的征战而逐渐增强。1942年11月,她增设了8门.50高射机枪。在1942-1943年之交进行维修时,她将两座四联装1.1英寸高炮换成了四联装博福斯。1943年2月,她移除了所有的1.1英寸高炮,换成了13座四联装博福斯,同时将她的20mm厄利孔总数增加到80门。所有的厄利孔全部是单装。到战争结束,她又拆掉了8门厄利孔。

战时经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进入太平洋

南达科他1942年8月21日通过巴拿马运河,并于9月4日抵达汤加。两天之后,南达科他触碰到暗礁,导致船体严重受损,不得不在12日驶向珍珠港接受修理。

10月12日,南达科他完成修理,被编入以企业号为核心的第16特混舰队中进行训练。10月16日,南达科他随舰队离开珍珠港,前往圣埃斯皮里图岛与在那里以大黄蜂号为核心的第17特混舰队会合。两支舰队在10月24日会合后进行合并,以第61特混舰队的身份同意接受海军少将Thomas C. Kinkaid的指挥。这支舰队受命前往圣克鲁兹群岛歼灭敌军,然后转向西南拦截试图重夺瓜岛的日本海军。

人家才不胖呢!(摄于42年7月22日)

圣克鲁兹海战

10月25日中午,美国海军巡逻机发现了日本航母,第16特混舰队立即向西北方向出发接战。次日清晨,当双方的航母都已经进入对方的攻击范围时,日本侦察机发现了美军舰队,圣克鲁兹海战一触即发。当时南达科他和企业号与大黄蜂号相距大约16公里。 日军发动的第一波袭击是指向大黄蜂号的,此时南达科他正身处企业号身边为其提供防空支援。10时45分,第16特混舰队遭到了对方俯冲轰炸机的袭击,在接近一小时之后再次遭到大约40架鱼雷轰炸机的攻击。12时30分,第三波空袭来临,敌机以轰炸机和鱼雷机为主。战斗中南达科他的一号炮塔被一枚250公斤炸弹击中。当晚战斗结束之后,美军舰队退回新喀里多尼亚进行修整。在这场战役中,南达科他击落敌机26架,发射5英寸炮弹890组,40毫米炮弹4000组,1.1英寸炮弹3000组以及20毫米炮弹52000组。战后舰长对各类防空武器的相对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是:5英寸炮:5%;40毫米炮和1.1英寸炮:30%;20毫米机炮:65%。 在返回新喀里多尼亚的途中,南达科他为规避潜艇的袭击,在转向时与驱逐舰马汉相撞。两艘船都重度受损,事故导致马汉号的舰艏部分(至14号肋骨)扭向左舷,1人受伤,舰体引发大火,不过很快就被扑灭。最终两舰都成功返航,南达科他接受了修理舰灶神号(AR-4)对战斗损伤和碰撞损伤的修复。

瓜岛战役

1942年11月11日,修正完毕的南达科他随第16特混舰队向瓜岛方向出击。两天之后,南达科他同战列舰华盛顿(BB-56),驱逐舰普雷斯顿(DD-379)、沃克(DD-416)、贝纳姆(DD-397)、格温(DD-433)一同组成第64特混舰队,接受海军少将Willis A. Lee的指挥。次日晚间,当第64特混舰队行进至瓜岛西南方向90公里处时,指挥官得知一支日本舰队正从萨沃岛方向向瓜岛逼近,这正是由近藤信竹带领的,包括了战列舰雾岛、重巡洋舰高雄爱宕以及一些驱逐舰与轻巡洋舰组成的舰队。 11月14日,近藤将舰队分为三部,分别是由雾岛领衔的核心力量,由轻巡洋舰长良和6艘驱逐舰组成的第二分队和由轻巡洋舰川内和3艘驱逐舰组成的第三分队。当夜,皓月当空,视野良好。南达科他率先在16600米的距离发现了对方的三艘领舰,但没能确认究竟是战列舰还是重巡洋舰。一分钟后,南达科他主炮向着距离最近的日舰开火。其试探射击与第一轮齐射均取得命中。南达科他旋即转移火力向着第二个目标发动炮击,直至其消失在雷达的视野之中。舰尾处的三号炮塔再次转向,对着第三个目标发动袭击,直至判定对方已被击沉,其炮击甚至破坏了自己的舰载机。过程中,南达科他的副炮也从未停火,对着离萨沃岛海岸不远的8艘驱逐舰不停的进行攻击。 短暂的平静过后,雷达上再次出现四艘日舰,她们从右舷方向逼近,距离大约有5300米。这支分队中的第二艘日舰使用探照灯锁定了南达科他的位置。华盛顿立即使用一号主炮开火,炮弹直奔对方领头的最大的舰只而去。南达科他使用二号炮塔破坏了对方的探照灯,然后将所有炮口对准像是巡洋舰的第三条敌舰,很快把目标打得浓烟滚滚。然而在当晚的战斗中,南达科他由于敌舰的射击导致轮机舱内的电力供应系统发生故障,全舰供电中断。没有了雷达的协助,南达科他顿时失去了对当时错综复杂的战况的掌握。她在这样的状况下被至少三艘敌舰连续打击,一共被击中了26次,上层建筑承受了很大的损伤。其中一次射击直接扯断了南达科他的雷达天线,致使她失去了与华盛顿的通讯。在战斗结束之后,南达科他退回预定地点与华盛顿会合,随后返航努美阿。参与此战的美军驱逐舰中只有格温存留到了战役结束,其余三艘早在战斗之初即遭到重创。沃克和普雷斯顿被击沉,贝纳姆的舰艏则被鱼雷炸毁,在返航途中实在无法继续坚持只好弃船,被格温炮击处分击沉。而在日本海军方面,高雄及爱宕均被击中,但尚未战沉;而雾岛和绫波则被严重打击,绫波被当场击沉,而雾岛最终被放弃并自沉。 南达科他在努美阿接受了修理舰普罗米修斯(AR-3)的基础修理,恢复了航行至汤加,再返航回国的能力。南达科他于12月18日抵达纽约港,进行了一场翻查和大修。次年,也就是1943年的2月25日,南达科他重返大洋,在经过试航之后,同航空母舰突击者(CV-4)一同在北大西洋执行任务直到四月中旬。

“X”战舰

在南达科他参战的第一年里,所有有关她的事迹在见诸报端时使用的都是“‘X’战舰”或者“无名老将”(Old Nameless)这样的称呼。这是因为当时美国海军出于对敏感行动信息的保密考虑,使用这样的称呼可以避免日本人的耳目通过新闻媒体得知这艘战舰的真正名字。

奔赴欧洲

南达科他自1943年5月起受命编入以斯卡帕湾为基地的英国本土舰队。她与姊妹舰阿拉巴马,重巡洋舰塔斯卡卢萨(CA-37)作为特混舰队的一部分受海军少将Olaf M. Hustvedt的指挥。这支特混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范德国战列舰提尔比茨。南达科他在队时参加了数次对挪威海岸的巡航。然而提尔比茨始终也没有出港,南达科他同另一艘战列舰和一票驱逐舰在八月初回到了太平洋战场。

重返太平洋

1943年8月21日,南达科他从诺福克出发并于9月14日抵达南太平洋埃法特岛。南达科他11月7日转港至斐济群岛,并在四天之后随第8、第9战舰分队一同支援第50.1特遣舰队,以航母拦截舰队成员的身份对吉尔伯特群岛展开突袭。美军航母首先于11月19日对马绍尔群岛中的贾鲁伊特和米利环礁发起攻势以破坏敌军机场,然后为登陆马金岛和塔拉瓦岛的海军陆战队员提供空中支援。
南达科他则在12月8日与战列舰北卡罗来纳(BB-55)、华盛顿(BB-56)、印第安纳(BB-58)、马萨诸塞(BB-59)、阿拉巴马(BB-60)专门组成特遣舰队对瑙鲁岛进行炮击。这次针对瑙鲁的进攻结合了空中轰炸和舰炮支援等攻势,严重破坏了岛上日军的海岸基建和机场设施。南达科他在12月12日返回依法特岛进行保养和补充弹药,一直修正到了1944年1月29日才再次出击配合航母对马绍尔群岛中的罗伊岛和那慕尔岛进行攻击。次日,南达科他脱离舰队对这两座岛上的日军进行炮击,再重返舰队为登陆夸贾林环礁、马朱罗岛、罗伊岛和那慕尔岛的部队提供支援。
南达科他在1944年2月12日离开马绍尔群岛,并入另一支舰队,在17、18日对楚克群岛上的日军基地进行了炮击。六天之后,她又出现在对马里亚纳群岛发动第一波攻势的航母编队之中。编队在整场作战中不停的遭受对方的空中打击,南达科他在这个过程中击落敌机4架。她在2月26日同第五舰队的高速航母一同返航,3月22日抵达马朱罗港。这支舰队后来在3月20日和4月1日对西加罗林群岛发动了空袭。
南达科他4月6日再度返回马朱罗港,之后护卫航母航行一周,并于4月21日攻击新几内亚,4月22日攻击艾塔佩湾、丹那美拉湾、查亚普拉湾和洪堡湾,为登陆提供支援。4月23日,南达科他参与了对波纳佩岛的炮击。5月6日南达科他返回马朱罗港,在那里修整了一个月。6月5日,南达科他被编入第58特混舰队,参加了为登陆塞班岛和提尼安岛而策划的“劫掠者行动”。6月11日,美军航母首先对这两个岛屿进行轰炸,随后南达科他等6艘战列舰脱离编队对岛屿进行炮击。其中,南达科他负责轰击塞班岛西北岸的港口,其主、副炮连续轰鸣了6个小时。
6月15日夜,日军8到12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突破空中防线,对舰队发动进攻。南达科他对四架战机开了火,并击落了其中一架。其余的日本战机也悉数被其它美军舰艇击落。6月19日,美军得知一支日本舰队正在接近航母编队,南达科他回撤护航,继续为登陆提供支援,同时提防来犯的敌舰。
10时12分,报告显示有大批舰只自西向来袭。10时49分,一架“彗星”型战机投下一枚250公斤炸弹击中南达科他,在主甲板上撕开了一个大洞,破坏了一些线路和管道,不过没有构成太严重的船体损伤。然而这枚炸弹却造成了24死27伤的重大人员伤亡。而这架袭击了南达科他的“彗星”完好无损的回到了航母上。南达科他在“菲律宾海战役”的第一天一直在战斗,因为敌军的空袭一刻不停。这一天,日军损失战机超过300架,因为又被人称作“马里亚纳猎火鸡”。空中的厮杀直到6月20日才告一段落。这场战役对整个日本舰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此之后日本在马里亚纳群岛海域已经无力再与美军抗衡。美军舰队于6月27日返回乌利西岛,南达科他则途经珍珠港,于7月10日回到了西海岸的普吉特湾。
南达科他再次接受翻查和大修,并在试航之后在1944年8月26日向珍珠港方向进发。在转港至乌利西岛之后南达科他被编入第38.3特遣舰队,这是第38特混编队的第三个分队,是全部由高速舰组成的舰队。特混编队10月6日出发,四天之后抵达冲绳发动了突袭。12日至13日,舰队对台湾的港口和工事进行了轰炸。随后南达科他随舰队回撤,在东菲律宾群岛修整至12月24日,然后参与了对马尼拉、吕宋岛的炮击和对民都洛登陆的支援。从1944年12月30日到1945年1月26日期间,美军航母分别在包括台湾、香港、海南在内的多地进行了轰炸。
1945年2月17日,南达科他参与了针对东京的袭击行动,随后在2月19、20日加入了对硫磺岛登陆的支援作战。在返回乌利西岛重装弹药之后,舰队再次于3月18、19日驶向日本对神户、吴市、九州等多地的目标进行了打击。4月7日,南达科他随队到达九州西南,全体美军航母对当地的日本舰队狂轰滥炸,击沉日本超级战舰大和、以及一艘轻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
5月6日,在从补给舰兰格尔(AE-12)上接受补给时,一箱16寸炮弹的装药突然爆炸引发大火,紧接着又引爆了四箱装药。船员们向二号炮塔紧急注水才扑灭了火势。事故中有3人当场身亡,之后又有8人不治,此外还有24人受伤。南达科他5月29日退回关岛,然后于6月1日抵达莱特岛。
一个月之后,南达科他驶离莱特岛,加入第38.1特遣舰队,编队内的航母在7月10日空袭东京。7月14日,南达科他参与炮击了釜石市钢铁厂的行动,这是第一次有美国重型战舰的炮弹落入日本本岛的境内。之后直到28日,南达科他一直在配合美军航母对日本本州岛和北海道各地的目标进行打击。7月29、30日,南达科他炮击滨松市。8月9日,再次炮击釜石市。8月10日,配合航母攻击本州岛北部地区。8月13日及15日炮击东京。15日的炮击也成为整场二战中的最后一战,当日正午,日本宣布投降。
南达科他8月27日停泊在了相模湾,29日进驻东京湾。9月20日南达科他驶离东京湾,途径冲绳和珍珠港,回到了美国西海岸。1945年10月29日,南达科他离开旧金山,到达加州圣佩德罗。

战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46年1月3日,南达科他抵达费城接受翻查和大修。6月,南达科他编入大西洋后备舰队,并在次年1月31日被其它船只从舰队中替换,正式退役。
之后南达科他一直被弃置到1962年。这一年的6月1日,美国海军船舶登记局将南达科他挂牌出售。10月25日,南达科他被出售拆解。这份合同中有将近200万美元是要求公司补偿政府为建造南达科他而付出的装备价值。
如今在南达科他州的苏福尔斯市有一座为南达科他设立的纪念馆,陈列了关于这艘战舰的事迹和一些舰上的遗物。而南达科他的螺旋桨则作为纪念陈列在美国海军博物馆中。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以下内容并非来自官方,仅供参考*

哈路卡绘制的短发南胖:

台词解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获得——“呜……在小黑屋呆了好久,南达科他终于看到司令官您了,让我们迎着风前进…(哈欠)啊,稍微有点困呢…不,请不用担心我(打呼噜)

夜间特殊2——“啊!停、停电了?!快、快开灯!司令官,救命啊——!

中破——“防守不住了吗?装备怎么停止运行了……

在1942年11月14日发生的第二次所罗门夜战中,南达科他因敌人的攻击而导致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全舰陷入断电状态,就如同进了小黑屋一般。

白天1——“司令官,你听说过“铁幕”防守吗?这可是我的绝活哦,就这点而言,我可比只能站着拍照的人强多了!

夜间2——“遇到危险的话……只要躲在装甲后面就安全了吧。

夜间3——“明明抢了我的功劳,却还理直气壮的指责我……怎么会存在这种人……

夜间特殊3——“下一次,下一次作战的表现我一定不会输给华盛顿的!司令官,麻烦您下次把我和她分在一组!你、你笑什么!

同样是在第二次所罗门夜战中,南达科他在战斗之初对多艘日舰进行过攻击并取得命中,但随着断电的发生,南达科他的形式开始变得不利,包括雾岛在内多艘日舰对其发起了攻击,并取得了26枚不同大小的炮弹的命中,这些炮弹将南达科他的上层建筑打的不成样子,但其主船体却在装甲的防护之下几近完好。另一方面,华盛顿却乘着南达科他吸引住了火力的情况下对雾岛进行了攻击,并将之击沉,不料正是这次击沉,最终导致了南达科他与华盛顿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当时华盛顿上有一摄影师,正好拍下了被日军狂揍的南胖

夜间1——“企业小姐真是一位出色的队友,只要在战斗中保护好她,我相信她会解决其它的一切麻烦。

白天特殊2——“企业小姐要出去执行任务?没有我在身边真的可以吗?…那、那就拿着这朵花吧,能给人带来好运的!

1942年10月25日,在圣克鲁兹海战中,南达科他曾为企业进行防空掩护。

白天特殊3——“哎哟——!好痛!马汉——!不要跑得那么快,会受伤的!

在圣克鲁兹海战结束之后,南达科他在返回新喀里多尼亚的途中,为规避潜艇的袭击,在转向时与驱逐舰马汉相撞。两艘船都重度受损,所幸抢救及时,两舰均成功返回港口进行维修。

“南胖”[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达科他因自身舰型的长宽比不足7:1,舰桥设计也显得舰船低矮,因此看上去显得很“胖”。所以在军武圈内被亲切的称呼为“南胖”。

但是其实南达科他级只是比较短,对舰娘来说就是比较矮,立绘很还原,实际的宽度与北卡罗来纳级相当。

短舰身、低矮的舰桥、同等吨位下比其他战列舰更为厚实的装甲,这一设计有利于提高避弹率和防护能力,增强战场生存力,但会一定程度影响航速,导致南达科他级在同时期战列舰之中只是勉强跨进了高速门槛。

不信人家不胖?来看看图
阿拉斯加、北卡罗来纳、南达科他和衣阿华 德梅因和南达科他

得梅因长218米,欧根亲王长212米,南达科他长210米,没错南达比一些重巡还要短(矮)

船际关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同厂舰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造于纽约造船公司。

舰娘名 开工时间 下水日期 出厂日期 备注
爱丽
Έλλη
1911.6.14 1912.5.4 1913.11 原为清政府订购的肇和级3号舰“飞鸿”,辛亥革命后中国放弃购买,1914出售于希腊
俄克拉荷马
USS Oklahoma
BB-37
1912.10.26 1914.3.23 1916.5.2
新墨西哥
USS New Mexico
BB-40
1914.10.14 1917.4.23 1918.5.18
科罗拉多
USS Colorado
BB-45
1919.5.29 1921.3.22 1923.8.30
萨拉托加
USS Saratoga
CV-3
1920.9.25 1925.4.7 1927.11.16 原计划建成为战列巡洋舰,1922.7.1被下令改建成航空母舰
盐湖城
USS Salt Lake City
CA-25
1927.6.9 1929.1.23 1929.12.11
印第安纳波利斯
USS Indianapolis
CA-35
1930.5.31 1931.11.7 1932.11.15
塔斯卡卢萨
USS Tuscaloosa
CA-37
1931.9.3 1933.11.15 1934.8.17
波特
USS Porter
DD-356
1933.12.18 1935.12.12 1936.8.25
塞尔弗里奇
USS Selfridge
DD-357
1933.12.18 1936.4.18 1936.11.25
萨凡纳
USS Savannah
CL-42
1934.5.31 1937.5.8 1938.3.10
南达科他(BB-57)
USS South Dakota
BB-57
1939.7.5 1941.6.7 1942.3.20
克利夫兰
USS Cleveland
CL-55
1940.6.1 1941.11.11 1942.6.15
哥伦比亚
USS Columbia
CL-56
1940.8.18 1941.12.17 1942.7.29
蒙彼利埃
USS Montpelier
CL-57
1940.12.2 1942.2.12 1942.9.9
丹佛
USS Denver
CL-58
1940.12.26 1942.4.4 1942.10.15
普林斯顿
USS Princeton
CVL-23
1941.6.2 1942.10.18 1943.2.25 原为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塔拉哈西(USS Tellahasse CL-61),1942.2.16改建为航母
贝劳伍德
USS Belleau Wood
CVL-24
1941.8.11 1942.12.6 1943.3.31 原为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纽黑文(USS New Haven CL-76),1942.2.16改建为航母
阿拉斯加
USS Alaska
CB-1
1941.12.17 1943.8.15 1944.6.17
关岛
USS Guam
CB-2
1942.2.2 1943.11.12 1944.9.17
卡伯特
USS Cabot
CVL-28
1942.3.16 1943.4.4 1943.7.24 原为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威尔明顿(USS Wilmington CL-79),1942.6.2决定建为航母,并改名为卡博特,舷号改为CVL-28
圣哈辛托
USS San Jacinto
CVL-30
1942.10.26 1943.9.26 1943.12.15 原订单为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纽瓦克(USS Newark CL-100),1942.6.2决定改建为航母,1942.6.23改名复仇(USS Reprisal CV-30),1943.1.6改名圣哈辛托,1943.7.15舷号改为CVL-30
夏威夷
USS Hawaii
CB-3
1943.12.20 1945.11.3 二战结束后仍未有完工,1947年决定封存时,仅完成建造进度的82.4%
梅肯
USS Macon
CA-132
1943.6.14 1944.10.15 1945.8.26
法戈
USS Fargo
CL-106
1943.8.23 1945.2.25 1945.12.9
亨廷顿
USS Huntington
CL-107
1943.10.4 1945.4.8 1946.2.23
塞班
USS Saipan
CVL-48
1944.7.10 1945.7.8 1946.7.14
伍斯特
USS Worcester
CL-144
1945.1.29 1947.2.4 1948.6.26
诺福克(DL-1)
USS Norfolk
DL-1
1949.9.1 1951.12.29 1953.3.4

相关作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哈路卡的脑洞[2] 真名的画作



注释及相关链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萌娘百科:战舰少女:南达科他(BB-57)

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S_South_Dakota_(BB-57)

  1. Garzke and Dulin, p. 71
  2. 源地址:http://weibo.com/1952889047/Dr82R74Q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