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
伊-17
别名
蜩(和谐名)
原名
伊17 ( い17 ) (I-17)
国籍
日本
生日
7月19日
人设
配音
身高
109米
体重
3600吨
游戏数据
伊-15型2番舰——伊-17
图鉴编号:626
稀有度:4
类型
5cost 5sp:潜艇(小型舰/护卫舰)
改造要求
不可改造
耐久
16
火力
7 / 27
装甲
12 / 27
鱼雷
29 / 74
回避
26 / 53
对空
0 / 0
搭载
0
对潜
0 / 0
航速
23.6
索敌
12 / 51
射程
短
幸运
10
出击消耗
燃料
15
弹药
20
强化提供经验
火力
+0
鱼雷
+32
装甲
+12
对空
+0
拆解资源
燃料
10
弹药
10
钢材
20
铝材
0
携带装备
53厘米氧气鱼雷(潜艇)
无
不可装备
不可装备
鱼雷+15 命中+2
0
0
0
0
获得方式
建造 (0:10:00)
舰少资料库
舰船简介
巡潜乙型是在前代巡潜III型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一级长距离巡航潜艇,相比前代最显著的不同就是鱼雷发射管全部集中到了舰艏,且鱼雷更换为基于93式改造的95式氧气鱼雷。本舰作为同级的2番舰于1938年4月开工建造,1941年1月服役;珍珠港奇袭中本舰负责驻守珍珠港北部瓦胡岛海域,之后转移到美国西海岸的门多西诺角并在那里击沉了一艘油轮。1942年2月23日,本舰对加利福尼亚州圣芭芭拉县发动了炮击,尽管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但制造了严重的恐慌。之后本舰转战太平洋的多个战区,最终于1943年8月19日在伏击运输船队时被船队的护航舰和岸基飞机击沉。
No. 626
伊-17
5
5
伊-15型2番舰
小型舰/护卫舰
16
7
27
12
27
29
74
26
53
0
0
0
0
0
23.6
12
51
短
10
15
20
+0
+32
+12
+0
10
10
20
0
点击装备图标以查看装备详细介绍
无
0
不可装备
不可装备
0.3
31
91
0.6
0.5
巡潜乙型是在前代巡潜III型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一级长距离巡航潜艇,相比前代最显著的不同就是鱼雷发射管全部集中到了舰艏,且鱼雷更换为基于93式改造的95式氧气鱼雷。本舰作为同级的2番舰于1938年4月开工建造,1941年1月服役;珍珠港奇袭中本舰负责驻守珍珠港北部瓦胡岛海域,之后转移到美国西海岸的门多西诺角并在那里击沉了一艘油轮。1942年2月23日,本舰对加利福尼亚州圣芭芭拉县发动了炮击,尽管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但制造了严重的恐慌。之后本舰转战太平洋的多个战区,最终于1943年8月19日在伏击运输船队时被船队的护航舰和岸基飞机击沉。
台词
场合
内容
标题画面
获得
视野良好!今天倒霉的会是谁~嘘!小声一点,待会再做自我介绍。我是伊17,先走一步~
白天1
我的光荣事迹也没那么厉害啦。只要胆子大,再加上完美的抛物线——嘣!就这么简单~但这招主打一个出其不意,再用就会被人防着啦。
白天2
哎哎,不能把啥事都怪到我头上吧!你看这炮弹飞出去,打到谁全凭天意。换句话说,是被打到的人自己倒霉。天意也,非我也~
白天3
身上有点伤是正常的~因为我有一颗热爱探险的心!任什么困难都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所以,自然就会挂彩了。习惯了也没什么,多一个创可贴的事~
白天特殊1
我追的乐队换了个临时主唱,本着票都买了的念头,我还是去了现场。结果您猜怎么着?我的天,台上的是伊25!虽然她唱得也还过得去,但我还是感觉被耍了……
白天特殊2
啊哈哈,这个不是棒球棍,是鱼雷来的。别紧张~它没有装药,是个样子货。我这么做的原因嘛,当然是为了出风头!别管最后能拿到什么成绩,首先要做足面子工程~
白天特殊3
除了这些,我身上也没什么值得拿出来说道的点了。哎呀,平常吹牛吹得够多了,在您面前还不改改,恐怕我拉着您也能飞到天上去咯~
夜间1
在海里待久了,会不自觉地喜欢上火焰。哎呀,就是有时候离火太近,不小心把衣服烧到了。好在改改也能穿,还多了几分潮流感~
夜间2
这个是猫球队的夺冠纪念帽!限量五百个,我省吃俭用了好久才拿下,然后就一直戴着了。要是放在房里吃灰,我这钱不是白花了!
夜间3
好像不管发生什么事,您都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哎,太没意思了。我是觉得啊,您一直没点反应的话,大家会很心累耶。越冷静,反而会离大家越远哦。
夜间特殊1
是不是该说点肉麻的话了?呃…我其实很感激您。要不是您能选中我,我也没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这么一想,我的世界不就是您嘛!超级酷的~提督!
夜间特殊2
好啦,数个一二三——比赛开始!首先,由红方的提督选手发球!作为联盟的新人,提督会投出怎样的球呢?来吧!不管角度多刁钻,我也能接住!
夜间特殊3
哈哈哈,睡前运动一下有助于睡眠。您不是也很开心吗?这样就对啦,老是窝在椅子上,脊椎会缩成一个圈的!还不快谢谢我~课时费呀,就用鱼饼来支付吧~
拜访好友
提督室
阵型
接下来,是点燃全场的表演!
攻击
夜战
瞄准目标方位,出击!
中破
怎么会弹回来的?!
誓约
……第一次有人给我送这么重要的东西。糟糕,都想不到怎么回应您了!呃……总之先把戒指戴上,剩下的肉麻发言留到回去再讲!
原型简介
1939年7月19日刚刚下水的伊-17号
伊-17号潜艇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B1型潜艇(也被称为“伊-15型”或“巡潜乙型”)的二号舰,同时也是二战期间第一艘对美国西海岸发动炮击的潜艇,与她的姐妹舰伊-25 成为了唯二的两艘对美国本土大陆进行袭击的日本军舰。
舰船设计
B1型潜艇是日本帝国海军在1937年和1939年的第三、四次海军补充计划(丸三、四计划)中建造的一型潜艇,根据1937年的第三次海军补充计划中的巡潜3型潜艇发展而来,该型比巡潜3型的整体体积略小,因此在日本被称作“巡潜乙型”。
该型共建造了20艘,丸三计划中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建造了6艘,丸四计划建造了14艘。本级在太平洋战争中均有着不错的战绩,包括创造二战中日军潜艇里最高击沉记录(11艘)的伊-21、炮击美国本土的伊-17、击沉美军黄蜂 号航母的伊-19以及袭击美国本土的伊-25 ,均出自该级。不过该级的损失率也非常高,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时该级只有伊-36一艘幸存。
伊-15型潜艇长108.7米,宽5.1米,水面排水量2631吨,水下排水量3713吨。在水面时,潜艇由两台6200轴马力(4623千瓦)的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在水下则由1000马力(746千瓦)的电动机驱动,水面航速可以达到23.6节(43.7公里/小时),水下最高航速为8节(15公里/小时)。得益于在潜艇中的庞大体型,伊-15型的续航力达到了14000海里(16节水面航速下),可以进行长达数月的远洋巡航。
该级的主武器配备了六个533毫米船首鱼雷发射管,舰上可以装备17枚鱼雷备弹,同时还配备了单装140mm/40倍径甲板炮和两门25毫米96型高射炮;同时该型还配备了一架零式小型水上侦察机用于海上侦察,机库位于指挥塔的底部,在前甲板上有个飞机弹射器用于发射水上飞机。
服役历史
伊-17号潜艇于1938年4月18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建造,1939年7月19日下水,1941年1月24日正式服役,舰长为西野耕三中佐。随后与姐妹舰伊-15一起被编入横须贺镇守府第六舰队第一潜水战队第1分队。
由于此时日本已经决定对美国开战,准备先下手为强先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伊-17等众多潜艇也加紧训练准备参战。
太平洋战争前期
1941年11月21日,就在南云机动部队从单冠湾出发的五天前,伊-17等潜艇先一步从横须贺港出发,前往珍珠港所在的夏威夷群岛瓦胡岛近海进行侦察,密切监视珍珠港周边的动向。
12月7日,南云机动部队开始对珍珠港进行空袭,伊-17则在瓦胡岛东北部进行巡航。空袭非常成功,美国太平洋舰队基本被全舰在珍珠港内,太平洋战争也由此爆发。
12月9日晚,伊-6号潜艇在瓦胡岛东北方向发现美军的列克星敦 号航母,伊-17与其他日军潜艇遂前往进行攻击,但伊-17在10日早上被空中的美军巡逻机发现,不得已迅速下潜躲过一劫,但也无法再继续进攻美国航母。
偷袭珍珠港行动结束后,南云机动部队开始向西撤退,而包括伊-17、伊-25 在内的8艘潜艇则继续前往美国西海岸进行通商破坏作战。
12月14日,伊-17抵达加州北部的曼多西诺角近海开始巡航。
18日傍晚,伊-17在曼多西诺角以西12海里处发现了一艘准备前往圣地亚哥的美国木材运输船“萨摩亚”号(Samoa),西野耕三舰长下令直接浮出水面打开探照灯,用其14cm甲板炮发起炮击。
不过炮弹并未击中萨摩亚号,只有一枚在空中爆炸的炮弹弹片落在了萨摩亚号的前甲板上。随后伊-17下潜向萨摩亚号发射了一枚鱼雷,可这枚鱼雷直接穿过了萨摩亚号的船底在远处爆炸,最后也没能击沉该船。
20日下午13时45分,伊-17在浮出水面休整时又在附近发现了一艘从西雅图驶往文图拉的美国油轮“埃米迪奥”号(Emidio),恰好埃米迪奥号的船员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现了伊-17,船员立即发出求救信号并试图撤离此地。伊-17直接用甲板炮进行攻击,一发炮弹击中了埃米迪奥号的桅杆,另一枚击中了侧舷挂着的一艘救生艇并炸死了三名船员。
眼看走投无路,埃米迪奥号的大部分船员纷纷跳船求生,而此时伊-17发现美军的巡逻机收到埃米迪奥号的求救信号后抵达附近,伊-17只能迅速下潜躲避攻击。
待飞机走后,伊-17又返回向埃米迪奥号油轮发射了两枚鱼雷,其中一枚击中了其舰艉右舷,此时伊-17认为该船已经不可能幸存必定会沉没,于是撤离该海域。埃米迪奥号努力向岸边航行,最后在加州最北部的新月城(Crescent City)海滩搁浅,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一艘在美国西海岸被日军击沉的美国船只。
12月23日凌晨,伊-17在加州尤里卡(Eureka)西南部80海里处发现了一艘7000t排水量的美国油轮“拉里·多赫尼”号(Larry Doheny)。伊-17直接浮出水面用甲板炮攻击,拉里·多赫尼号被四枚炮弹击中,舰桥开始起火冒烟,船员立刻发出求救信号。
不久后美军的巡逻飞机赶到,伊-17采取和上次同样的战术再次下潜躲避,待飞机走后浮上来观察,在发现拉里·多赫尼号已经起火后,她又向其发射了一枚鱼雷试图补刀。待听到鱼雷爆炸后,伊-17认为已经将其击沉。但实际情况是鱼雷提前引爆,只对拉里·多赫尼号的侧舷造成了轻微损伤,该船后来成功逃离并未沉没。
再后来由于美国对西海岸的巡逻和防御日益加强,伊-17在后来的几天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攻击目标,原本定在平安夜对美国本土的炮击也被取消。
1942年1月1日,伊-17与姐妹舰伊-25 等从美国西海岸撤离至夏威夷群岛周边进行巡航。
1月2日,伊-17在夏威夷东部500海里处发现了由5艘运输船和一艘航空母舰组成的美国运输队,但因距离和补给问题没有进行攻击,她于1月11日返回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进行休整。
2月1日早上,夸贾林环礁遭到了来自美军企业 号航母的空袭,环礁泻湖内不少日军军舰受损,伊-17则平安无恙。早上6时30分左右,伊-17从夸贾林环礁出发准备前往搜寻已经撤离的美军航母编队,但未能成功。
返回后,伊-17与姐妹舰伊-15被编入第二潜水舰队。
炮击美国本土
1942年2月16日,伊-17再次前往美国西海岸进行通商破坏作战,并在2月19日晚抵达加州圣地亚哥近海。
2月20日上午,伊-17刚浮出水面观察周围情况便被一艘美国的海岸巡逻艇发现,她不得已只能立即下潜逃离。
伊-17正用甲板炮炮击圣芭芭拉埃尔伍德炼油厂
2月24日傍晚19时左右,伊-17在加州圣芭芭拉的加维奥塔海岸浮出水面,向沿岸的埃尔伍德油田的储油罐进行炮击轰炸,但由于炮击距离太远,导致发射的7枚炮弹精度很差全部打偏。随后伊-17又对炼油厂的办公大楼发射了10枚炮弹,这次有一枚命中了大楼导致楼内起火,但损伤轻微。眼看命中了目标,舰长西野耕三下令撤退。
约一个小时后,收到消息的美军巡逻机以及两艘驱逐舰前往现场对日军潜艇进行追击,但此时伊-17早就跑没影了。
据事后调查,伊-17的打出的三枚炮弹落入海里,只有一枚落在油井附近对油田设备造成轻微破坏,一枚命中炼油厂大楼,其余炮弹均落在无人的荒地上,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的直接损失据估计大概500美元左右。
虽然这次炮击对美国造成的损伤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意义却非同小可,这是继1812年美英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以来美国本土大陆首次遭到外国军舰的炮击轰炸,再加上当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余威以及横扫东南亚给美国国内带来的巨大震撼,这次炮击直接给加州的美国人带来了严重恐慌,很多人认为日本即将在美国西海岸登陆,人们开始大量逃向内陆。
圣芭芭拉以及旁边的洛杉矶市都发布了防空预警和夜间灯火管制规定,城内人心惶惶、草木皆兵,人们精神高度紧张。然后就在一天后的25日晚上,因为空中一个美国自己的气象气球被误认为是日本的飞机,洛杉矶海岸的防空炮开始疯狂向空中射击,共发射了1400余发防空炮炮弹,其中大量的弹片以及未爆弹落入洛杉矶市内,数栋建筑与车辆被炮弹误伤,5人被误击死亡,其中还有3人因无法承受数小时的防空炮炮声而突发心脏病死亡。这次事件也被称为“洛杉矶大空袭”(The Great Los Angeles Air Raid)。
3月1日,伊-17在旧金山西南部外海发现一艘8300t的美国油轮“威廉·H·伯格”号(William H. Berg),她随即向其发射了一枚鱼雷,但鱼雷再次提前引爆,伊-17遂浮出水面准备用甲板炮进行攻击,不过在得知美军驱逐舰正在赶来后,西野耕三下令下潜撤退。
2日,伊-17报告称在曼多西诺角附近击沉一艘7000t的美国货轮。
3月12日,伊-17完成巡航任务返回日本本土,并在30日抵达横须贺港进行休整。
日本方面绘制的伊-17炮击埃尔伍德炼油厂油画
阿留申群岛战役与瓜岛战役
5月15日,伊-17从横须贺出发北上前往大凑,随后于19日从大凑出发准备参与占领阿留申群岛的“AL作战”,本次作战同时也是日军进攻中途岛的“MI作战”的佯攻作战,不过日军在6月5日的中途岛海战中大败,一下子损失了4艘主力航母(赤城 、加贺 、苍龙 、飞龙 )。
6月11日,伊-17在对阿留申群岛最东部的乌尼马克岛近海进行侦察时,被美军的一架PBY“卡塔琳娜”水上侦察机发现,虽然伊-17迅速下潜,但还是被这架PBY的一枚深水炸弹命中,造成燃料舱轻微破裂,不过损伤不大,第二天返回修理后就修好了。
6月25日,伊-17在侦查荷兰港时再次被美军驱逐舰发现,下潜后其舰艏还是被深水炸弹轻微损坏,后返回维修并无大碍。
7月7日,伊-17离开阿留申群岛返回横须贺休整。25日,伊-17的艇长变更为原田毫卫少佐。
8月15日,由于瓜岛战役的爆发,伊-17离开横须贺开始南下前往所罗门群岛的瓜岛海域进行支援。
23日,就在东所罗门海战开始的前一天。伊-17在所罗门群岛北部的希凯阿纳环礁附近在水面航行时被来自美军企业 号航母负责侦查的两架SBD“无畏”轰炸机 发现,于是遭到了飞机的攻击,伊-17紧急下潜躲避攻击,但还是被几枚子弹击中了舰体右舷。
次日,东所罗门海战(日本称为“第二次所罗门海战”)爆发,浮出水面的伊-17再次被企业 的舰载机发现并遭到攻击,好在这次她并没有被命中。
8月27日上午,伊-17再次发现了向南撤退的企业 号航母,此时的企业 号在经历东所罗门海战后受损不轻,但由于周围负责护航的驱逐舰众多,伊-17无法发起攻击,只能在美军舰队后方远远的跟踪。
28日,跟踪的伊-17再次被美军驱逐舰发现遭到攻击,她只能放弃跟踪下潜躲避攻击。之后伊-17一直在所罗门群岛附近一直巡航至9月25日,随后北上前往特鲁克休整。
10月5日,伊-17立刻特鲁克南下前往肖特兰,并在8日抵达。
13日,在所罗门群岛进行侦察的伊-17发现了正准备空袭肖特兰的美军大黄蜂 号航母,她准备进行跟踪并找机会进行攻击,但可惜因航速问题很快跟丢,她之后前往马基拉岛西部进行侦察。
11月10日,伊-17的姐妹舰伊-15在距离伊-17北部仅10海里的地方被美军驱逐舰击沉。
11月19日,伊-17返回肖特兰休整,期间她的甲板炮被拆除,并搭载了19吨物资准备运往瓜岛。
24日,伊-17抵达瓜岛开始卸下物资,同时接收了几名伤员准备带回特鲁克,其中一位是前不久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日本称为“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战沉的绫波 号驱逐舰舰长作间英迩中佐。
11月30日,伊-17返回特鲁克,随后在12月2日离开返回日本本土,并于12月8日抵达横须贺。
1943年
1943年1月3日,伊-17离开横须贺前往特鲁克,随后经特鲁克在20日抵达拉包尔。
1月24日,伊-17载满物资从拉包尔出发运往瓜岛,她于28日安全抵达。
29日,完成运输的伊-17南下前往伦内尔岛,准备支援日军并试图击沉在伦内尔岛海战中受损的美军巡洋舰芝加哥 号。但因被美军驱逐舰发现,伊-17不得不下潜撤退,最后芝加哥 号在30日的撤离途中被日军的空袭击沉。
再之后伊-17一直在伦内尔岛周边进行巡航和侦察,期间发现了几次美军舰队的踪迹,但均因敌方反潜力量强大而无法进攻。
3月2日,新几内亚附近的俾斯麦海爆发了俾斯麦海海战,准备前往莱城的8艘日军运输船被美澳联军的飞机全部击沉,运输船上近3000人落水,负责护航的八艘日军驱逐舰也被击沉了四艘,损失惨重。
伊-17在3日紧急赶往俾斯麦海进行营救,她在5日凌晨抵达,随后浮出水面开始放出三艘救生艇救援落水者。但不巧她很快被前来巡逻的美军鱼雷艇PT-143以及PT-150发现,两艘鱼雷艇向伊-17发射鱼雷,由于此时已经没有了甲板炮,伊-17只能迅速下潜躲避攻击,但水面上的那三艘救生艇可就惨了,他们很快被两艘鱼雷艇扫射随后被击沉。
待两艘鱼雷艇离开后,伊-17浮出水面顶着美军飞机和鱼雷艇的攻击继续进行救援,最终救出了118名陆军士兵以及4名水手,随后在12日将他们运至莱城,伊-17在完成运输后返回特鲁克。
3月8日,伊-17离开特鲁克北上前往菲尼克斯群岛巡航,随后辗转斐济群岛以及萨摩亚地区,随后南下前往新喀里多尼亚海域。
5月24日凌晨4时左右,伊-17在距离努美阿以南75海里处海域用鱼雷击沉了一艘10138t的巴拿马油轮“斯坦瓦克·马尼拉”号(Stanvac Manila),该油轮准备驶往努美阿为美军运输物资,船上搭载有150吨燃油以及六艘鱼雷艇和其他装备,这些物资也全部随船沉入海底。这也是伊-17击沉的吨位最大的一艘货船。
6月12日,伊-17返回特鲁克进行休整。
沉没
7月25日,伊-17离开特鲁克再次南下前往圣埃斯皮里图岛,再次进行侦察和巡航。
8月10日,伊-17向总部发回了最后一条情报称在努美阿附近发现有数艘美军航空母舰和战列舰集结,之后便彻底与总部失去了联系。
10月24日,伊-17被日本海军宣布失踪,随后在12月1日被除名。
根据美方记录,在1943年8月19日下午14时,来自新西兰的扫雷舰图伊号(HMNZS Tui T234)在海上进行护航任务时,其声呐突然探测到在位于自己东部3100米处有潜艇的踪迹,舰队于是开始采用“Z”字型航线迂回躲避潜艇攻击。
图伊号在靠近声呐发现地点时向那个方向投下了4枚深水炸弹,但没有命中。随后一架美军的OS2U“翠鸟”侦察机发现了水下潜艇的潜望镜,于是两架“翠鸟”先后向该处投下三枚深水炸弹。
不久后,海面上有油渍和气泡浮出水面,证明深弹命中了潜艇。之后又有几架翠鸟再次向此处投下深弹,爆炸激起了近15米高的水柱,水下的潜艇被彻底击沉。
随后图伊号救起了6名来自该潜艇的日本水兵,最后证实该被击沉的潜艇就是伊-17。
游戏相关
台词解析
白天1——“我的光荣事迹也没那么厉害啦。只要胆子大,再加上完美的抛物线——嘣!就这么简单~但这招主打一个出其不意,再用就会被人防着啦。 ”
白天2——“哎哎,不能把啥事都怪到我头上吧!你看这炮弹飞出去,打到谁全凭天意。换句话说,是被打到的人自己倒霉。天意也,非我也~ ”
这里说的就是伊-17炮击美国本土的事情,具体内容请参阅上文。
同厂舰娘
建造于横须贺海军工厂(神奈川县横须贺市)。
舰娘名
开工时间
下水日期
出厂日期
备注
比睿 (ひえい) IJN Hiei
1911.11.4
1912.11.21
1914.8.4
山城 (やましろ) IJN Yamashiro
1913.11.20
1915.11.3
1917.3.31
天龙 (てんりゅう) IJN Tenryu
1917.5.17
1918.3.11
1919.11.20
陆奥 (むつ) IJN Mutsu
1918.6.1
1920.5.31
1921.11.12
1921.10.24服役
天城 (あまぎ) IJN Amagi
1920.12.16
1923.9.1因为关东大地震而损坏,1924.4.14拆解报废
妙高 (みょうこう) IJN Myōkō
1924.10.25
1927.4.16
1929.7.31
高雄 (たかお) IJN Takao
1927.4.28
1930.5.12
1932.5.31
大鲸(龙凤 )(たいげい) IJN Taigei
1933.4.12
1933.11.16
1934.3.31
铃谷 (すずや) IJN Suzuya
1933.12.11
1934.11.20
1937.10.31
剑崎(祥凤 )(つるぎざき) IJN Tsurugizaki
1934.12.3
1935.6.1
1939.1.15
瑞凤 (ずいほう) IJN Zuihō
1935.6.20
1936.6.19
1940.12.27
原为潜水艇母舰高崎,下水后改建为航母
飞龙 (ひりゅう) IJN Hiryū
1936.7.8
1937.11.16
1939.7.5
翔鹤 (しょうかく) IJN Shōkaku
1937.12.12
1939.6.1
1941.8.8
伊-17 (い17) IJN I-17
1938.4.18
1939.7.19
1941.1.24
信浓 (しなの) IJN Shinano
1940.4.7
1944.10.8
原计划建成为大和型战列舰三番舰(110号舰),1942.7.6下令改建为航母,1944.11.19服役时舰内舾装并未完成
竹 (たけ) IJN Take
1943.10.15
1944.3.28
1944.6.16
改建
舰娘名
舰级变更
开工时间
出厂日期
备注
加贺 (かが) IJN Kaga
战列(未完工)→航母
1923.11.19
1928.3.31
原加贺型战列舰一番舰加贺,代替损坏的天城号改建为航母
祥凤 (しょうほう) IJN Shōhō
潜水艇母舰→轻母
1940.11.15
1941.12.22
原潜水母舰剑崎,改建为轻母
首页
旧日本帝国海军 Imperial Japanese Navy 航空母舰(CV)
装甲航母(ACV)
轻型航母(CVL)
战列舰(BB)
金刚型
扶桑型
伊势型
长门型
加贺型
骏河型(改纪伊型)
大和型
A150型(超大和型)
航空战列舰(BBV)
战列巡洋舰(BC)
重巡洋舰(CA)
轻巡洋舰(CL)
天龙型
球磨型
长良型
川内型
夕张型
阿贺野型
大淀型
长田型(新型防空舰案)
改阿贺野型
香取型
重雷装巡洋舰(CLT)
航空巡洋舰(CAV)
驱逐舰(DD)
峰风型
睦月型
吹雪型(特I型)
绫波型(特II型)
晓型(特III型)
初春型
白露型
阳炎型
夕云型
秋月型
北风型(改秋月型)
岛风型
松型
鸿型
潜水艇(SS)
日系舰名对照表 • 旧日本海军及日本陆军舰艇一览 • 八八舰队
参考链接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