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
米切尔
别名
原名
USS Mitscher (DL-2)
国籍
美国
生日
1月26日
人设
ZaLenhpE
配音
身高
150米
体重
5280吨
游戏数据
DL-2——米切尔
图鉴编号:618
稀有度:4
类型
2cost 2sp:驱逐舰(小型舰/护卫舰)
改造要求
不可改造
耐久
28
火力
15 / 40
装甲
15 / 35
鱼雷
21 / 71
回避
37 / 85
对空
59 / 89
搭载
0
对潜
50 / 110
航速
34
索敌
24 / 38
射程
短
幸运
15
出击消耗
燃料
25
弹药
25
强化提供经验
火力
+0
鱼雷
+21
装甲
+15
对空
+29
拆解资源
燃料
4
弹药
8
钢材
6
铝材
0
携带装备
无
无
不可装备
不可装备
0
0
0
0
获得方式
舰少资料库
舰船简介
二战结束后,面对新时代中全新的海上作战需求,美国海军开始建造一种介于驱逐舰和轻巡洋舰之间的新舰,根据其吨位命名为驱逐领舰(注意与欧洲的同名舰种不同,美式驱逐领舰并不承担指挥任务);首代驱逐领舰诺福克级侧重于反潜作战,而紧随其后的米切尔级则以防空为主。本级舰装备了2座单装5英寸MK42主炮,最高航速34节,满载排水量4800吨;特别的,本级4舰的部分舰载子系统配置各不相同,以为未来驱逐舰的设计提供测试和参考。本级首舰米切尔号于1949年10月开工建造,1953年5月正式服役,1966年3月接受了导弹化改造,1978年6月退役拆解。
No. 618
米切尔
2
2
DL-2
小型舰/护卫舰
28
15
40
15
35
21
71
37
85
59
89
0
50
110
34
24
38
短
15
25
25
+0
+21
+15
+29
4
8
6
0
点击装备图标以查看装备详细介绍
无
0
无
0
不可装备
不可装备
0.4
30
87
0.6
1
二战结束后,面对新时代中全新的海上作战需求,美国海军开始建造一种介于驱逐舰和轻巡洋舰之间的新舰,根据其吨位命名为驱逐领舰(注意与欧洲的同名舰种不同,美式驱逐领舰并不承担指挥任务);首代驱逐领舰诺福克级侧重于反潜作战,而紧随其后的米切尔级则以防空为主。本级舰装备了2座单装5英寸MK42主炮,最高航速34节,满载排水量4800吨;特别的,本级4舰的部分舰载子系统配置各不相同,以为未来驱逐舰的设计提供测试和参考。本级首舰米切尔号于1949年10月开工建造,1953年5月正式服役,1966年3月接受了导弹化改造,1978年6月退役拆解。
台词
场合
内容
标题画面
获得
新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谁想与我一起见证?
白天1
我可不去给那些驱逐舰小崽子当领队,那又不是我该做的事。我只负责把舰队保护好,剩下的自然有别人去做。
白天2
呀,这不是亲爱的诺福克大姐吗,你怎么看上去比以前又圆润了不少?再这样下去你可能真会变成巡洋舰了哦,还是少吃点的好。
白天3
比起特攻机,我更喜欢“人在回路中的智能制导炸弹”这个名字。战争宣传哪有按照敌方的口径进行的道理,这不是长敌人士气灭自己威风吗。
白天特殊1
虽然我理论上主要应该负责防空任务,但在反潜任务中不会比诺福克大姐差多少,毕竟纸上谈兵的试验型和为战而生的实战型是不一样的,哈哈。
白天特殊2
奇怪,我的隐形眼镜去哪了,隐形眼镜,隐形眼镜……算了,你帮我把架子上那个眼镜盒拿来,我今天先用普通眼镜凑合一下。
白天特殊3
远程制导武器是新时代的新风口,当然需要好好预习,不然等未来真的有改装机会的时候可就会被时代给抛弃了。
夜间1
SCB那些文绉绉的家伙嘴里整天都念叨着一些难懂的话,一份文件里有大半内容都是各种乱七八糟的代号啊缩写啊之类的谜语,想看懂还得另外配一个翻译,我才懒得跟这些家伙打交道。
夜间2
尽管不常用,不过我的舰装也是保留了近战功能的。作为舰队的铁壁,我必须要能应对任何类型的挑战,不让任何敌人威胁到我的队友。
夜间3
天黑看不清楚的话,开个灯不就好了?不用怕这些灯光会引来敌人,来一个打一个就是了。
夜间特殊1
驱逐领舰这种名字一点都配不上我,以后换一个吧,让我想想……就叫巡防舰好了,这个名字既有历史意义又符合我的身份。对了,不许把这个名字跟护卫舰划等号!
夜间特殊2
如果有的选那我当然是希望每天都能在港区里摸鱼啦,毕竟像我这样的人忙起来了就意味着已经出大事了,对吧?
夜间特殊3
我舰装火炮上的猫眼和猫嘴是你画上去的?嘛……因为很可爱,所以就不跟你计较了。不过你这画的不好看,把笔给我,我要改一下。
拜访好友
你又是来做什么的?
提督室
没事别找我,有事更别找我
阵型
既然要我动手,那事情可不会那么轻易的结束。
攻击
此路不通!
夜战
想去哪里?
中破
不可能!我明明是新锐……!
誓约
哎呀,要我来负责你的安全,就给我这点好处?算了算了,看在是你的份上我就不多要了。放心,以后你哪怕掉了一根头发都算是我的失职——哦,你自己剃掉的不算啊!
原型简介
1953年刚建成不久的米切尔号
米切尔级驱逐领舰是美国海军在二战结束后建造的一级带有试验性质的传统火炮驱逐舰,她们在规模上相较于前一代同为驱逐领舰的诺福克(DL-1) 号驱逐领舰小不少,但实际排水量还是远高于二战时期的美国驱逐舰(如艾伦·M·萨姆纳 级和基林 级)。
该级共建造了四艘,命名均来自于二战时期美国海军的著名将领,分别是米切尔号(本舰)、约翰·S·麦凯恩号(USS John S. McCain DL -3)、威利斯·A·李号(USS Willis A. Lee DL-4)和威尔金森号(USS Wilkinson DL-5)。
其中米切尔号与麦凯恩号于1960年代中期改造为搭载RIM-24“鞑靼人”防空导弹 的导弹驱逐舰(“SCB-241”项目)。
舰船设计
设计背景
米切尔级驱逐领舰与诺福克(DL-1) 级反潜巡洋舰(当时的诺福克级定位为“反潜巡洋舰”)基本是同一时期设计的。当时美国海军在1946年开始研究战后给航母舰队护航的新型舰艇设计方向,并将新型设计的目标细分为反潜和防空两个方向。
为此美国海军船舶局(Bureau of Ships,简称“BuShips”)设计了一版以亚特兰大 级巡洋舰设计为模板的“反潜巡洋舰”设计案,以及一级在基础上小型化的驱逐舰设计案,用于测试不同规模下舰船的表现。前者后来成为了诺福克(DL-1) 号驱逐领舰,偏向于反潜;后者则成为了米切尔级驱逐领舰,偏向于防空。
米切尔级驱逐领舰线图
诺福克级(上)与米切尔级(下)外形结构对比
BuShips为驱逐舰设计的初版A方案全长145米,标排3682吨,预计装备三座双联装5英寸(127mm)/54倍径高平两用炮炮塔(Mark 41炮座)和4座双联76mm/50倍径高射炮 ,以及“阿尔法反潜武器”等武备。在后续的一系列修改后,J方案里标排已经达到了3782吨。
J方案在提交船舶特征委员会(Ship Characteristics Board,简称“SCB”)以及美国海军高层后,SCB却对大型驱逐舰方案不感兴趣,因为这些舰船又大又贵,对战后的军费开支不利,而且装备的5英寸炮也是毫无必要,根本用不上,装备3英寸炮防空就足够了。但海军方面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5英寸炮除了可以攻击水面舰艇外,还可以用于对岸轰炸以及协同防空等用途,而且搭载这些武备带来的规模增大和成本提高是可以接受的。
而后,SCB与海军高层又为驱逐舰的设计用途到底应该以多功能的“舰队支援”功能为主还是以为主力舰护航的“舰队护航”功能为主,以及是否搭载5英寸舰炮等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后来BuShips甚至还以基林 级驱逐舰为蓝本设计了一型3200吨标排的缩小型驱逐舰方案。
最后在1946年年底,海军高层与SCB终于达成一致,认为驱逐舰还是应该以“多功能”舰队支援为主,并可以接受搭载5英寸炮,但仍需要尽量减小吨位,同时配备完善的雷达系统。
在后续对J方案的改进中,BuShips削减了一座双联5英寸主炮塔和两座双联3英寸炮塔并尽量缩短舰体长度,但在最终方案J-13中标排还是有3650吨左右,最终海军批准了J-13方案。
1948年8月,J-13方案被命名为“米切尔级驱逐舰”(“SCB-5”项目),以纪念在前一年去世的二战时期战功卓越的美海军上将马克·A·米切尔(Marc A. Mitscher),预定建造四艘,同时停止继续建造新的诺福克(DL-1) 级反潜巡洋舰,以及停止“CL-154级防空巡洋舰”项目以节约成本。
米切尔级最开始是作为普通驱逐舰而建造的,最初她们的舷号是“DD927~930”,但她们的规模相较于其他前代型号的驱逐舰而言体型还是大得多,于是在1951年开工建造时,米切尔级驱逐舰被重新归类为“驱逐领舰”(Destroyer Leader,简称“DL”,但后来又被重新定义为“frigate”,即“巡防舰”),而由于诺福克(DL-1) 所属的“反潜巡洋舰”类别被取消,她也被归类为“驱逐领舰”而且更早开工建造,同时由于诺福克级的造价太贵导致美国海军决定只建造一艘该级舰,即诺福克(DL-1) 号,所以米切尔级的编号就从“DL-2”开始。
基础参数
米切尔级驱逐领舰(1953年建成时)
标准排水量
3642吨
满载排水量
4855吨
船体尺寸
150×14.5(米)
吃水
4.5米(满载)
武备
枪炮:单装5英寸/54 Mk.18舰炮(Mark 42炮座) ×2,双联3英寸/50 Mk.22舰炮(Mark 33炮座) ×2,双联装20毫米厄利孔防空炮 ×4 鱼雷:双联装21英寸鱼雷发射管×2 反潜:320mm Mark 108“阿尔法武器 ”火箭反潜深弹×2,一座深弹滑轨 雷达系统:AN/SPS-6空中搜索雷达,AN/SPS-8测高雷达,QHB声呐系统(Mk.37火控系统),SQG-1声呐(与“阿尔法武器”耦合)
装甲
双层船底,内层为0.5英寸STS钢,外层为0.5英寸STS结构钢
最大速度
34节(63公里/小时)
动力系统
四座水管锅炉,两座蒸汽涡轮机(出于实验目的,每一艘的锅炉和蒸汽轮机型号都各不相同)
续航力
4500海里/20节,载油740吨
乘员数量
345人(28军官)
米切尔级的整体外形与艾伦·萨姆纳级以及基林 级驱逐舰的整体结构差别不大,只是规模更大了一些。
米切尔级在动力系统方面的差别较大,美国海军在该级上首次采用了1200psi的新型高压锅炉,使得四个锅炉的额定功率达到了惊人的80000马力(60000千瓦),为了测试新型锅炉的效果,四艘米切尔级驱逐领舰的动力系统略有差异。在巴斯钢铁厂建造的米切尔号以及麦凯恩号装备的是四台1225psi的福斯特-惠勒(Foster Wheeler)强迫循环锅炉搭配两台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的蒸汽涡轮机;而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建造的威利斯·李号以及威尔金森号装备的是四台1200psi的锅筒式锅炉搭配两台西屋电气(Westinghouse)的蒸汽涡轮机。
此处需要提一下强迫循环锅炉与锅筒式锅炉。在正常的锅筒锅炉中,锅炉的汽水循环动力是热对流:炉膛内的燃烧器持续加热炉膛侧面的发生管,使其中的炉水受热膨胀,密度降低,因此逐渐沿发生管上行,最终以汽水混合物的形式进入锅炉最上方的蒸汽锅筒、被汽水分离器分离成独立的干蒸汽和水。然而,随着蒸汽压力的逐步提升,蒸汽锅筒内蒸汽的密度会越来越大,其与液态炉水之间的密度差也会越来越小,这种由密度差导致的循环动力就会趋弱。所以,在强迫循环锅炉上,迫使炉水流过发生管的就不再是热对流,而是水泵强迫提供的水压了。由于水压动力要远比热对流来得强劲,这种锅炉的发生管可以尽可能地折叠,水泵的水压足以克服管道阻力使炉水正常流动起来,因此这种锅炉的体积往往可以做得很小;此外,因为水泵的转速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在这种锅炉上,司炉还可以直接调节炉水流过发生管的速度。
但是新型锅炉不稳定的可靠性还是使得该级的动力系统经常出现故障,甚至还有爆炸的风险造成维护困难,最终导致米切尔级的服役时期均不长,威利斯·李号以及威尔金森号都只服役了15年就匆匆退役,而米切尔号和麦凯恩号在经历导弹化改造后也仅多服役了10年左右便也退役了。
武备方面,米切尔级搭载了两座当时的新型5英寸(127mm)/54倍径 Mk.42单装舰炮,其炮塔上部安装有两个“蛙眼”火控站(一种360度全景观察窗,因为两个“蛙眼”导致炮塔外形很像猫耳,也被称为“猫猫炮”),以及两座双联3英寸/50 Mk.22舰炮 (后更换为双联3英寸/70 Mk.37舰炮 ),布局是两种炮艏艉各一座;同时还装备了两座双联装21英寸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反潜鱼雷,以及艏艉各一座“阿尔法反潜武器”用于对潜功能,这样的搭配使得该级拥有了较为全面的对舰、对空以及对潜能力。
五英寸Mk.42单装舰炮结构设计图
后续改造
1960年代初期,四艘米切尔级驱逐领舰均接受了“舰队修复和现代化改造”(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简称“FRAM”),舰艉的一座双联3英寸炮座、一座“阿尔法武器”以及四座20mm防空炮被拆除,为搭载反潜无人机库腾出空间,舰艉处也改造为直升机起降平台,共可以搭载两架QH-50C无人反潜直升机(DASH) ;同时双联鱼雷发射管也升级为三联装Mk.32鱼雷发射管;对空雷达升级为AN/SPS-12雷达。
其中威利斯·李号和威尔金森号的声呐升级为AN/SQS-26声呐。
1966年,米切尔号与麦凯恩号开始进行导弹化改造(“SCB-241”项目)。其中除了两座单装5英寸Mk.42舰炮外,其他的舰炮以及“阿尔法武器”均被拆除,舰体前部的“阿尔法武器”更换为一座搭载了“阿斯洛克”(ASROC)系统的Mk.112反潜火箭发射器 ;后部的二号炮塔后部则安装了一座单臂Mk.13导弹发射架 ,用于发射RIM-24“鞑靼人”防空导弹 ,同时加装了两座配套的AN/SPG-51火控雷达,以及两座Mk.25火控雷达;其余雷达分别升级为AN/SPS-37对空雷达、AN/SPS-48三维搜索雷达,声呐升级为AN/SQS-23声呐;同时加装了用于电子战配套的WLR-1、WLR-3和ULQ-6 ECM套件。
由于改造耗时长花费大,并且改造效果也不是很好,最终只有米切尔号和麦凯恩号进行了导弹化改造,威利斯·李号以及威尔金森号则没有进行改造,后在1969年年底退役,而导弹化改造的米切尔号和麦凯恩号也在1978年双双退役。
服役历史
1970年代完成导弹化改造的米切尔
米切尔号的舰徽,在游戏立绘中米切尔的腰带上也能看到该舰徽。其上的舰铭“Audete Imperio”是一句拉丁文,意为“敢于统治”
米切尔级首舰米切尔号于1949年10月3日在位于缅因州的巴斯钢铁工厂造船厂开工建造,最初预定舷号为“DD-927”,1951年2月2日,米切尔级被重新归类为“驱逐领舰”,她的舷号也变更为“DL-2”。
1952年1月26日下水,下水仪式上由马克·A·米切尔上将的遗孀马克·米切尔女士(Mrs. Marc Mitscher)进行掷瓶礼。
1953年5月15日,米切尔号正式服役,并成为了第二驱逐舰队的旗舰。
1953年年底,米切尔随舰队前往古巴进行演习,随后返回波士顿海军造船厂进行进一步改造。改造完成后,米切尔加入美国大西洋舰队,开始继续在美国东海岸进行巡逻和演习任务,母港为罗德岛州的纽波特港。
1959年,米切尔开始南下开始对南美洲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巡航访问,随后她前往欧洲参加北约演习。
1960年11月,在完成“FRAM”改造后,米切尔被转移至第六驱逐舰队的旗舰,母港转移至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
1961年2月,米切尔作为第六舰队旗舰率领出发前往地中海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巡航与访问。
1962年,米奇二返回第二驱逐舰队继续担任旗舰,继续在大西洋以及欧洲参与北约演习。
1964年春,米切尔再次加入第六舰队前往地中海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巡航。8月,随着土耳其与塞浦路斯的冲突和摩擦加剧,米切尔开始在塞浦路斯外海协助撤离当地的美国居民,并经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进行巡逻。
1965年初,米切尔返回地中海继续进行在地中海的巡航,并于年底返回美国本土。
1966年3月2日,米切尔离开纽波特前往费城海军造船厂准备进行导弹化改造,改造时间长达2年。
正在进行导弹化改造的米切尔号,此时舷号已经变更为“DDG-35”
1968年6月29日,米切尔完成改造,舷号变更为“DDG-35”。
1970年8月,米切尔从诺福克港出发前往地中海参加演习。
1975年6月,米切尔再次被部署至地中海,并参加美国自己的以及北约的各种演习,之后进入黑海进行特别军事任务。
1978年1至2月期间,米切尔前往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进行了她的最后一次出航任务,在莫比尔停靠期间,约1万名游客登上米切尔号进行参观。
同年6月1日,米切尔号正式退役,并从海军船舶名册中除名,结束了自己25年的服役生涯。她于1980年7月被出售报废。
游戏相关
台词解析
白天1——“我可不去给那些驱逐舰小崽子当领队,那又不是我该做的事。我只负责把舰队保护好,剩下的自然有别人去做。 ”
虽然米切尔级的分类是“驱逐领舰”(destroyer leader),但这个名字其实是美国海军从英国皇家海军那边借来的,而且定义也完全不一样。英国的驱逐领舰就是按照名字原本的定义来的,即负责率领驱逐舰队作战的旗舰;但美国海军则是因为米切尔级的吨位比传统驱逐舰大又比巡洋舰小,于是为了给这种卡在中间的大型驱逐舰一个分类才使用的驱逐领舰,实际上她们的定位是航母的防空和反潜护卫舰。
白天2——“呀,这不是亲爱的诺福克大姐吗,你怎么看上去比以前又圆润了不少?再这样下去你可能真会变成巡洋舰了哦,还是少吃点的好。 ”
诺福克(DL-1) 是美国海军第一艘“驱逐领舰”,名义上也是米切尔的前一代,而她的吨位已经达到了标排5600吨,满排8100吨,确实已经与巡洋舰差不多了。更不用说诺福克号的舰体参考了亚特兰大 级轻巡洋舰,最初立项时的分类也是“反潜轻巡洋舰”,直到1951年才改为“驱逐领舰”。
白天特殊1——“虽然我理论上主要应该负责防空任务,但在反潜任务中不会比诺福克大姐差多少,毕竟纸上谈兵的试验型和为战而生的实战型是不一样的,哈哈。 ”
按照最初的设计目标,米切尔级的职能确实主要以防空为主,但她也搭载有两座“阿尔法反潜武器”,在对舰、对潜和对空方面算是较为均衡的类型。
白天特殊2——“奇怪,我的隐形眼镜去哪了,隐形眼镜,隐形眼镜……算了,你帮我把架子上那个眼镜盒拿来,我今天先用普通眼镜凑合一下。 ”
没想到居然还是个近视眼~
白天特殊3——“远程制导武器是新时代的新风口,当然需要好好预习,不然等未来真的有改装机会的时候可就会被时代给抛弃了。 ”
米切尔号与姐妹舰麦凯恩号有幸在1960年年代进行了导弹化改造,所以就期待未来的改造吧。
夜间1——“SCB那些文绉绉的家伙嘴里整天都念叨着一些难懂的话,一份文件里有大半内容都是各种乱七八糟的代号啊缩写啊之类的谜语,想看懂还得另外配一个翻译,我才懒得跟这些家伙打交道。 ”
SCB,即上文提到的“船舶特征委员会”,是美国海军在二战后成立的负责管理舰船设计以及协调设计局与海军之间分歧的部门,该部门的项目代号一般都以“SCB-”加数字的组合出现,比如米切尔级在SCB内的项目代号就为“SCB-5”。
夜间3——“天黑看不清楚的话,开个灯不就好了?不用怕这些灯光会引来敌人,来一个打一个就是了。 ”
这个梗来自于米切尔号的舰名来源马克·A·米切尔将军(Marc A. Mitscher)在二战期间的故事。
在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期间,米切尔率领的TF 58特混舰队负责对抗日军航母机动部队,在经过“马里亚纳猎火鸡”以及损失了翔鹤 和大凤 两艘航母后,日军舰队开始向西撤退,而美军的航母也开始乘胜追击。不过由于日军跑得太快,美军的机群直到天黑也没有追上,在燃料不足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放弃追击返航降落,但夜间降落加上燃料告急的双重困难使得这次机群降落极为混乱。此时米切尔冒着被日军潜艇发现的风险下令各艘航母打开灯光,同时驱逐舰也发射照明弹引导舰载机进行降落。不过此次混乱还是导致了近70架美军飞机掉入海中,几乎是白天“马里亚纳猎火鸡”损失飞机的三倍以上。
夜间特殊1——“驱逐领舰这种名字一点都配不上我,以后换一个吧,让我想想……就叫巡防舰好了,这个名字既有历史意义又符合我的身份。对了,不许把这个名字跟护卫舰划等号! ”
实际上美国海军在采用“Destroyer Leader”(驱逐领舰)来命名诺福克号与米切尔级后,又很快将这两级舰改称为“Frigate”,不过编号中的“DL”仍然没有改。
“Frigate”最初在风帆时代指的是快速桨帆船,仅比当时的战列舰(Ship-of-the-line)低一个等级,比如美国的宪法号(USS Constitution)就是一艘Frigate。不过,当时美国海军的Frigate取的是旧释义,而其他各国海军Frigate取的是新释义[ 1] 。为了区别两种Frigate,一般将前者译作“巡防舰”,将后者译作“护卫舰”。1975年之后,美国海军取消了旧释义的“Frigate”分类与“DL”前缀,增加新释义的“Frigate”分类和“FF”前缀,原来的巡防舰被重新分类为导弹驱逐舰或导弹巡洋舰。
夜间特殊3——“我舰装火炮上的猫眼和猫嘴是你画上去的?嘛……因为很可爱,所以就不跟你计较了。不过你这画的不好看,把笔给我,我要改一下。 ”
《战争雷霆》中的“猫猫头”涂装
米切尔级的主炮5英寸/54 Mk.18单装炮(Mk.42炮座)的顶部有两个“蛙眼”火控站,远看上去非常像猫耳,于是最早在游戏《战争雷霆》中,有玩家就在炮塔前部画上了这样的猫头涂装,也就是“猫猫炮”最早的来历。
同厂舰娘
建造于巴斯钢铁公司(Bath Iron Works,Bath, Maine)
舰娘名
开工时间
下水日期
出厂日期
备注
桑普森 USS Sampson DD-394
1936.4.8
1938.4.16
1938.8.19
尼古拉斯 USS Nicholas DD-449
1941.3.3
1942.2.19
1942.6.4
奥班农 USS O'Bannon DD-450
1941.3.3
1942.3.14
1942.6.26
舾装完成于波士顿海军造船厂
泰勒 USS Taylor DD-468
1941.8.28
1942.6.7
1942.8.28
康弗斯 USS Converse DD-509
1942.2.23
1942.8.30
1942.11.20
撒切尔 USS Thatcher DD-514
1942.6.20
1942.12.6
1943.2.10
安东尼 USS Anthony DD-515
1942.8.17
1942.12.20
1943.2.26
舾装完成于波士顿海军造船厂
布雷恩 USS Braine DD-630
1942.10.12
1943.3.7
1943.5.11
拉菲(DD-724) USS Laffey DD-724
1943.6.28
1943.11.21
1944.2.8
艾伦·萨姆纳级
梅雷迪斯 USS Meredith DD-726
1943.7.26
1943.12.21
1944.3.14
弗兰克·诺克斯 USS Frank Knox DD-742
1944.5.8
1944.9.17
1944.12.11
鲍尔 USS Power DD-839
1945.2.26
1945.6.30
1945.9.13
蒂默曼 USS Timmerman DD-828
1945.10.1
1951.5.19
1952.9.26
米切尔 USS Mitscher DL-2
1949.10.3
1952.1.26
1953.5.15
赫尔 USS Hull DD-945
1956.9.12
1957.8.10
1958.6.25
查尔斯·F·亚当斯 USS Charles F. Adams DDG-2
1958.6.16
1959.9.8
1960.9.10
原为DD-952,1957.4.23更改为DDG-2。亦有1958.6.15开工的说法
吕特晏斯 Lütjens D185
1966.3.1
1967.8.11
1969.3.22
服役于联邦德国海军
首页
美国海军 The United States Navy 航空母舰(CV)
装甲航母(AV)
轻型航母(CVL)
兰利级
突击者级
独立级
塞班级
博格级
桑加蒙级
卡萨布兰卡级
科芒斯曼特湾级
战列舰(BB)
纽约级
内华达级
宾夕法尼亚级
新墨西哥级
田纳西级
科罗拉多级
南达科他级(1920)
北卡罗来纳级
1938慢速战列舰方案
南达科他级(1939)
衣阿华级
蒙大拿级
战列巡洋舰(BC)
导弹战列舰(BBG)
导弹大型巡洋舰(BG)
重巡洋舰(CA)
彭萨科拉级
北安普顿级
波特兰级
新奥尔良级
威奇塔级
巴尔的摩级
德梅因级
轻巡洋舰(CL)
奥马哈级
布鲁克林级
亚特兰大级
克利夫兰级
法戈级
朱诺级
伍斯特级
风级(破冰舰)
防空导弹巡洋舰(CG)
驱逐舰(DD)
波特级
马汉级
巴格利级
索莫斯级
贝纳姆级
西姆斯级
本森级
弗莱彻级
艾伦·M·萨姆纳级
基林级
诺福克级
米切尔级
弗雷斯特·谢尔曼级
巴克利级
约翰·C·巴特勒级
防空导弹驱逐舰(AADG)
潜水艇(SS)
补给舰(AP)
美国海军惯性导航系统浅谈
参考链接与注释
↑ 在二战前夕,英国皇家海军重新启用了Sloop、Frigate和Corvette三个分类:首先有的是以军舰标准建造的,比驱逐舰更小的反潜舰,称为Sloop,比如黑天鹅级;而比Sloop再次一等,以民船标准建造的近海反潜船,称为Corvette,比如花级;而Frigate则是强化了远洋能力的Corvette,比如河级。二战之后因为Frigate的数量比Sloop多得多,因此Sloop最终被并入Frigate,而Frigate的建造标准最终也向军舰靠拢,成为了现代意义的护卫舰。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词均借用自风帆时代的舰船分类,按风帆时代释义应为:Sloop——巡逻炮舰,Frigate——巡防舰,Corvette——轻巡防舰;按现代释义应为:Sloop——重护卫舰,Frigate——护卫舰,Corvette——轻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