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志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F3H-2(AIM-7C)

来自舰R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游戏数据

F3H-2(AIM-7C)
战舰少女R - F3H-2(AIM-7C) - 战斗机
降低敌方航空战阶段20%命中率
铝耗8
编号 726 类型 战斗机
火力 对空 +17
(+42)
索敌
装甲 对潜 幸运
命中 +3 鱼雷 射程
回避 +3 轰炸
可装备舰种
废弃
资源
50 0
0 50
开发
时间
不可开发
舰娘
自带
其他获
得方式
战利品兑换(限兑换2个)
特殊情况:航巡大淀·改、航战AIII可以装备所有的攻击机、轰炸机、战斗机和侦察机。
战舰少女R - F3H-2(AIM-7C) - 战斗机
No. 726F3H-2(AIM-7C)
战斗机
火力  装甲  命中  +3回避  +3对空  +17(+42)对潜  鱼雷  轰炸  索敌  幸运  射程  对空补正
废弃资源 50 0 0 50 开发时间 不可开发
获得方式 战利品兑换(限兑换2个)

降低敌方航空战阶段20%命中率
铝耗8


特殊情况:航巡大淀·改、航战AIII可以装备所有的攻击机、轰炸机、战斗机和侦察机。

游戏中的说明

F3H-2是F3H战斗机的改进型,进一步完善了之前的一些缺陷。F3H-2可以挂载四发雷达制导的中距离空空导弹执行空中拦截任务。。

装备简介

F3H-2M“恶魔”,BuNo.143477,个人编号104/AC,VF-31“雄猫人”战斗机中队,塞西尔菲尔德海航站(NAS Cecil Field),1959年。

主条目:F3H战斗机

美国海军在1947年开始研究制导空射火箭弹。最开始的“热射手”(Hot Shot)计划是委托道格拉斯公司,将HVAR火箭弹改装成为驾束制导的版本,海军预计这种“制导火箭弹”能够代替机炮,用来打击空中目标。然而试验表明HVAR的5英寸直径不足以塞下制导元件,于是只能开发直径8英寸的放大版本,具有尖锥状的弹头与流线型的弹身。这种导弹最初命名为AAM-N-2/AIM-7A“麻雀1”(Sparrow I)。1954年麻雀1导弹开始小批量服役,最先装备的机型是F3D-2M“天空骑士”战斗机,之后是F3H-2M“恶魔”战斗机,以及F7U-3M“弯刀”战斗机。小部分这些型号战斗机都改装了雷达与航电系统,以便能发射麻雀1导弹。不过由于麻雀1是驾束制导体制,需要发射机朝向一直精准指向目标,目标只要稍作机动就能让导弹制导失效,作战效率不高。

1955年,道格拉斯公司提出了主动雷达制导版本的麻雀导弹,使用当时而言非常先进的单脉冲多普勒引导头,称为AAM-N-3/AIM-7B“麻雀2”,预计装备到F5D“天空枪骑兵”战斗机。不过由于弹体空间不足,火控系统研发过程遇到瓶颈,随后转到与加拿大阿弗罗公司联合开发,预计装备到CF-105“箭”式战斗机上。然而到1959年整个麻雀2项目还是被放弃了,无论是美国空军还是加拿大空军都没有实际装备。

另一边,雷神公司在1956年接手了麻雀导弹的部分研究工作,并开始研发半主动雷达制导版本,使用连续波引导头,称为AAM-N-6/AIM-7C“麻雀3”。这个项目终于取得了成功,导弹射程达到了26km,发射机只需要指向目标的大概方位即可,作战效率比麻雀1提高不少。1958年,美国海空军都开始大批量订购麻雀3导弹,逐渐替换此前作战效率不高的麻雀1。从此以后,这种导弹就被简单地称为“麻雀”导弹,不再有数字型号区别。

1959-1963年,雷神公司又陆续开发了改进版型号AAM-N-6a/AIM-7D和AAM-N-6b/AIM-7E,射程进一步提高到约50km,并更换改进版引导头增强追尾能力。AIM-7D/E在越南战场被大量使用,除了上述三型最先测试的战斗机外,F-4“鬼怪2”战斗机也是麻雀导弹的主要用户。不过,麻雀导弹在美军飞行员中的口碑一般,主要原因是热带气温导致导弹可靠性下降。在越战中美军飞机一共发射了612枚AIM-7D/E导弹,只有97枚(15.8%)命中目标,56枚(9.2%)击落目标。

1969年雷神公司再次开发了小改版本AIM-7E-2/3/4,以期改进其视距内作战以及格斗性能,但收效甚微,AIM-7E-2的杀伤率也只是由不足10%提高到了13%。总体而言麻雀导弹在当时是一种毁誉参半的武器,但战争的经验也为麻雀导弹之后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数据。

游戏相关

公告发布之初,其后缀名误写成了(A7M)。



参考资料